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特福德作为英国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翻译转换类型中提出了"范畴转换",并进行了分类。借助认知语言学中范畴理论,以《中国百姓生活里的文化元素》一书为例,对卡氏范畴转换理论进行认知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对卡氏理论的"抉择、补充、延伸"三个作用。  相似文献   

2.
意义的协商和建构是小组成员之间协作互动的动态过程。本文从"合法边缘参与"视角,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探讨从"边缘参与"到"充分参与"过程中,为达到有效意义的双重建构,初级学习者的语言特点。研究表明,初级学习者的语言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一是表现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上,二是句式多样性,三是三级词汇与词汇短语的高频与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王佐良诗歌译论与生态翻译学的巧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王佐良先生独特的选材观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适者生存"、知"义"论世的诗义理解与翻译的生态环境、"神似"原则与语言维的转换、译诗的文化意识与文化维的转换和坚定的"诗歌是可译的"信念与交际维的转换等五个层面发现,王佐良先生的诗歌译论与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思无邪"是孔子对于《诗经》诗品的总体概括。孔子的意见有其所本,他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在极为实用的现实动机基础上依据个人的经验对文本所进行的一种主体"误读"。在承袭孔子意见时,后世解读者对于"思无邪"往往进行了进一步的道德化处理,将其和"诗言志"或"文以载道"并置并确立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标准,从而于批评的内部制约了中国文学可能的新变。传统文论进行现代转换,以今天的眼光观审,孔子的"思无邪"认知最起码有如下三点可作当下思想资源:一是宽容精神;二是节制要求;三是创造性强调。  相似文献   

5.
解读"举国体制"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从纵向上大致区分为三个阶段:1949年至1979年计划模式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创建成型期";1979年至2008年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市场成分逐步增加的"转轨前期";2008年以后的"转轨后期"。本着这样的划分,从:"举国体制"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解读(性质、特点、形成过程和功绩);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在转轨前期遭遇的挑战和对策;转轨后期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举措等三个方面阐述"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这一命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大背景下论述了转轨后期模式转换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并列举了七大系统的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闻翻译的实质是译者适应新闻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的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交替进行的循环过程;翻译的原则是多维度的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翻译的方法侧重"三维"转换。  相似文献   

7.
释意派翻译理论指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译意,应是"脱离原语语言外壳"的。本文以释意派理论为基础,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了释意学派理论在汉英口译中的应用,探讨了在汉英口译实践中培养"脱离原语外壳"、语言转换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古代汉语人称代词名目繁多,讲究格位,无单复数之别;现代汉语则简洁明晰。本文考察了先秦汉语人称代词的大量用例,并结合近现代汉语称代系统的特点,比较分析了今、古汉语称代系统的差异性及其原因;追溯了现代汉语称代系统的源流发展,阐述了今古汉语称代上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人称指示语进行了分析,人称指示语可以用作人称代词来使用,其用法有时与语境相关联,才能解释一些语言现象。通过对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一些事例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人称指示语在交际中的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外国留学生的作文语料,分析叙述性文章中的间接引语偏误。研究发现,外国学生使用间接引语时,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引述动词的使用以及句类转换等方面均存在问题,偏误比率以人称代词偏误和引述动词的偏误为最高。此外,还存在大量回避使用间接引语的现象。针对间接引语的偏误情况,从成段表达教学的需要出发,对外汉语综合课教材有必要引入间接引语教学内容,教师也要在教学中重视间接引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人称指示系统具有封闭性,当人称被曲折所指时,言语活动是怎样推进的呢?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人际意义的研究概况,然后通过人际意义的不同表现形式解释了人称映射现象,尤其是第三人称的曲折所指现象。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现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方面实现角色的转换,从执行者转变为合作者,从管理者转变为引路人,从"法官"转变为引导者、设计者,从"教会知识"转移到"教会学习"上。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当认清社会对高职教师的角色期望,积极应对新课程变革,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从而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高职院校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武术在北京奥运会上"登奥"失败的客观事实和在业内人士中引起的震撼,以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的初始目的为切入点,运用比较和逻辑演绎的方法,探讨中国武术"登奥"失败的原因,并得出中国武术欲进入奥运会必须摆脱传统武术与传统观念的束缚,走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之路的结论。中国武术由传统向现代化转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在教师专业化成为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的背景中,依托教育实习开展的实践性教学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文章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目标、以教育实习为重点,阐述了幼师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认识、制度和行动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思路,以帮助实习生更好地实现从"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诗凝练、含蓄,人称代词通常省略。译者在英译古诗时,由于受英语形合特点的影响.往往不可避免地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出人称以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唐诗《春晓》的四个英译本选用了不同人称所产生的情景联想和抒情效果表明正确理解与再现原诗意境,对确定恰当的译文人称起着决定性作用。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翻译的审美评价标准。为了正确理解与再现原诗的意境.我们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全面分析原诗中的价值观念、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和审美情趣.从而确定恰当的英文人称.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一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杨宪益、戴乃迭译本《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其翻译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成功地实现了"三维"(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can的用法     
任存金 《阅读》2013,(12):40-40
Hello,everyone!我是can,我的基本意思是“能;会”,我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欢迎大家走进我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对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武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武术的发展都是以追求"教育价值"为核心;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都强化着"榜样力量"的示范作用;都注重以"运动实践"为载体;都以强化"过程教育"为手段。  相似文献   

19.
金农诗歌的内容非常丰富,按题材可分为酬唱赠答、山水写景、咏物题画等若干类,再现了金农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在内容上以追求独立人格为最大特色。在诗歌的体式上,金农作了不少努力,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三体诗"。金农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常用"孤"、"独"、"苦"、"寒"、"冷"等冷色调的形容词;常出现"竹"、"梅"、"松"、"马"、"鹤"等表示志趣高洁的意象;大量运用典故,特别喜欢使用人物典故。  相似文献   

20.
南京青奥会教育价值的理论体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青奥会的两个核心关键词"青年"与"教育"为起点,阐述了"青年"与"教育"之于青奥会的价值要义,分析了2014年青奥会承办城市南京在"青年"与"教育"层面上的契合与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南京青奥会促进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体系构成进行了初步探讨:身心一统、和谐发展的生命观;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人生观;公平竞争、民主平等的道德观;团结友爱、尊崇友谊的交往观以及乐观自信、求同存异的生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