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内窖摘要:结合考古发掘现场动态环境监测需求及应用研究背景,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考古发掘现场动态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并详细叙述了各个模块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特点,收集到的数据不仅能够为研究文物最佳保存环境提供支持,也能够对遗址类文物的加固提供基础数据.目前系统已经在凤栖原遗址和高陵张栋家族墓考古发掘现场等项目中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遗址博物馆是在不可移动的遗迹和考古发掘现场建造的保护建筑,有保护、展示、科普等多种功能,代表了遗址文物预防性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遗址博物馆环境调控面临环境需求复杂、环境介质多样化、现场测试限制多等问题,开发了一种开放式土遗址博物馆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既能够完全模拟土遗址内部土壤-空气原位环境,可以开展局部环境调控和文物保存环境评估等多项实验,为研究和开发土遗址文物保存环境调控技术提供了一个综合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3.
便携式X射线探伤及数字扫描系统能够在文物考古现场对考古遗迹,不同材质的文物的内部结构、腐蚀及保存状况,加固修复效果及考古学文化进行快速分析、鉴别和研究.本文阐述了文物考古现场X射线探伤在针对不同材质文物及考古遗迹进行检测时的原理、方法、条件及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4.
闫丽 《家教指南》2023,(1):149-158
1943—1945年,夏鼐受“中央研究院”委派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他在考古发掘、田野记载和文物保存方面利用科学的方法,是中国学者在西北地区的首次科学考古发掘活动。考察期间,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方民情,夏鼐屡次有效解决,极大地推动考察团顺利进行。考察所获汉简、碑刻、随葬品等文物为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至今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田野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使考古研究工作发生深刻变化,但历年考古发掘的大量遗址、墓葬、窑址,形成了庞大的文字、图表、胶片、影像和实物资料,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事物,传统技术手段保存纸质、照片、胶片、实物等考古资料,不能适应信息网络技术和时代发展要求,应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抢救性保护,转化为永久保存和利用的电子信息资源,建立信息资源综合数据库,从而提升文物考古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促进和深化考古研究。  相似文献   

6.
张安世墓是一座王侯级别的大型墓葬群.为了解金属文物赋存的土壤中有关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本研究以该墓群M25耳室为研究对象,采集考古发掘现场地面土壤,采用ICP-MS和便携式X荧光设备进行多金属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因腐蚀而迁移是在有限的范围内.随着距青铜器文物水平面距离的增加,Cu、Pb浓度衰减变化呈指数下降趋势,腐蚀范围可达7cm;从纵深分布上看,金属元素的扩散在2cm范围内.铁器的水平腐蚀范围为3-5cm,小于青铜器腐蚀范围.便携式X荧光分析结果与ICP-MS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对于Cu、Pb、Hg这类具有很好指示性的重金属元素,采用便携式X荧光分析可以为考古发掘现场出土文物的发掘提供文物埋藏信息.  相似文献   

7.
一、杂 糅杂糅 ,是把几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糅在一句中 ,本想使句子简练 ,却使句子意思不明白了。(1 )第 4页 :“古时候人们使用的器物、居住的房屋和死后的墓葬等等 ,有的保存下来 ,有的埋入地下 ,由后人经过考古发掘出来 ,就是文物、古迹或遗址。”(分析 )这一句想把文物、古迹和遗址三个不同概念都解释清楚 ,结果因杂糅而顾此失彼 ,含混不清。文物 ,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 ,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等。古迹是指古代的遗迹 ,多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建筑物遗址 ,指毁坏的年代较久的建筑物所在的地方。就文物而言 ,有的是传世文物 ,没有经过考古“发掘” ;有的是出土文物 ,是经考古“发掘”出来的 ;有的却是发现的 ,如钱币 ,有很多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在田间地头或河旁山脚无意中发现的 ;有的文物还埋藏在地下 ,叫地下文物。后半句应为 :……有的留在世上 ,有的埋入地下 ,由后人发现、保存、整理修缮或考古发掘出来 ,就是文物、古迹或遗址。(2 )第 5 5页 :“铜器表面镶嵌金银丝 ,构成瑰丽的图案 ,叫作‘金银错’。”(分析 )“金银错”既不是图案名称 ,也不是“铜器表...  相似文献   

8.
商洛的文物考古工作在上世纪50代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1970年代紫荆遗址的发掘拉开了商洛考古工作的帷幕.1980年代,随着丹江、洛河流域一系列考古调查的开展,商洛考古逐渐在陕西考古界产生了一定影响.1990年代,商洛的考古队开始独立承担一些建设工作中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和田野考古调查任务.近年来,商洛考古队承担了国家级考古研究项目,商洛崖墓的考古成果,使沉寂了数千年的洞窟的真实身份得以明确,填补了陕西考古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9.
1993年我国文物考古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年考古项目达500余项,被认定“九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为: 1.贵州盘县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个遗址距今30多万年,遗址规模巨大,文化内涵丰富,保存完好。它的发掘,不仅仅是发现目前贵州所知古老的人类文化遗址,而且对研究远古时代东西文化的交流,古人类迁徙及恢复古人类生活的原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陶质文物修复中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质文物的修复是修复工作中最常见最基础的部分。无论修复何种材质的器物 ,首先要对文物有充分全面地了解 ,认清其历史背景、结构组成、制作工艺、埋藏环境、病变原因、保存状态等 ,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详细、可行的修复计划。在制订了修复计划后 ,便可实施具体的修复工作。包括清洗、加固、粘结、补全、最后的封护和维护等步骤 ,这些都要遵守修复原则 ,任何不利于文物保护的方法都是不可实施的。陶器表面装饰层的修复是个较为敏感的问题 ,亦无统一规定 ,应在遵守修复原则的前提下视具体情况进行。资料记录、档案建立是现代修复中极为重要的 ,应引起高度重视。考古发掘现场器物的提取与保护在我国一直都是由考古人员负责 ,其实修复人员参与其中 ,将会更加完整、科学地提取与保护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