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是来自生活的实际的科学,需要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从而锻炼学生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但切不可就题论题,特别是高三的总复习阶段,通过大量题目的"讲练渗透"极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思维僵化,数学不应是"枯燥"、"单调"的代名词,数学教学在展示静态的、常态的思维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解题思维的动态过程,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再创造和拥有探究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利用一道数学高考试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剖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生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就必须在再创造中学习数学,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会进行再创造。只有通过思考、想象和思维才能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依赖于信息获取、依赖于概念理解、依赖于自主探索。  相似文献   

4.
荷兰学者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但由于学生的个体经验、思维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其"再创造"学习即探究学习过程常常会出现"误入歧途"、"顾  相似文献   

5.
古人语:行成于思,说的就是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更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尤其对于学习数学,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显得更为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者,是产生疑惑、勇于探索、积极讨论、享受成功的体验者,是在学习中处处留下思考痕迹的开拓者。我们教师不能仅仅把数学当成一种"告诉",我们需要做智慧的引导者,在不经意间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欣赏学生时时展现的思考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所谓"再创造",就是由学生本人发现、创造、获取知识。要想让学生做个"再创造"者,教师首先得自己做个"再创造"者,教师要去发现、挖掘和创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和内容,要对美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作业方式以及教学情境进行"再创造"。通过教师的"再创造"唤醒学生心底沉睡着的发现和探索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实战中探究思考,激活"再创造"思维,就能让学生成为学习、探索路上的发现者、"再创造"者。  相似文献   

7.
立体几何中的证明问题是初学者心中的一道坎,老师就题论题的讲课方法会让学生更加困惑:为什么会想到找这条线呢?我们不能简单地抛出一句:做多了自然就会想到,来搪塞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困惑.要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让他们的大脑能像计算机一样照着程序运转起来.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思维的学科,让学生"会思考"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笔者在教学中,就立体几何中的垂直证明问题尝试了"逆向推理"的思维模式,解题时教学生书写思维流程  相似文献   

8.
传统数学教学预设得太多,教者的心中只有教材、教法,课堂教学几乎成了请君入瓮,这已为新课程所不容;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提出了再创造数学教学思想,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去创造,去获得数学知识,但就目前职高生现状而言,似乎只是一种海市蜃楼——能远观而无法抵达.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就必然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彰显课堂动态生成的力量,促进学生的思维再创造.  相似文献   

9.
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再创造",应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思维方式、思维过程三方面对学生思维进行合理稚化。合理稚化学生思维,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规律,发展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艺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用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地组织活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再创造"理论是由荷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关于数学教学方法的基本思想.他认为:数学教学是一个活动过程,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种积极、创造的状态.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学生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思维活动就谈不上数学教学,更谈不上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处理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放飞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 :“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 ,才能灵活运用。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造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为学生进行创造提供更多的空间。一、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潜能的开发离不开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果学生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就会不断获取…  相似文献   

14.
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学中,可以通过"预习与思考",让学生经历感知、理解、运用等环节,避免死记硬背,实现掌握知识的"再创造";通过"说数学",让学生说出解题的基本思路,以及其间应用的定理法则、思想方法等,避免机械模仿,实现解决问题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5.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思维的过程受情境的影响,良好的思维情境会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通过创设有效体验,明确思维方向,促进数学思考,把数学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接受、乐于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的过程就是经历数学探究的过程,就是用自己的探究方式把数学重"做"一次的过程。引导学生"再创造"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到"三要"。内容要合适。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学生"再创造"前,教师要考虑内容是否合适学生"再创造",能不能采用其他方法。如果要用"再创造"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就要思考什么时候引导学生"再创造"?问题如何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引导?这是因为有的内容适宜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比如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等;有的内容不适宜,比如元、角、分的认识,秒的认识等这些原始性概念就不适合学生"再创造"。案例中,教师希望学生能"创造新的方  相似文献   

17.
一、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添加点"甜"味,让学生体验再创造的乐趣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学生才能真正进行再创造.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才会真正的理解,灵活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黄文扬 《陕西教育》2004,(12):20-20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要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与儿童换位思考,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心去体验.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郑秀钦 《新教师》2019,(9):45-46
再创造,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再次创造,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淘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氛围,通过教师对教学素材的充实,为学生营造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再创造”思维谈几点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教学.近几年数学试题中出现的探索性命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了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