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浒传》中的李逵应该定位在悲剧人物而不是喜剧人物,尽管他具有喜剧性格,而且头脑简单、蛮干粗鲁、嗜酒贪赌、耍乖撒泼等,确乎是他落后的一而,然而所有这些,只是他思想性格中次要的一面,真正占主导地位的是他的憨直、勇武、豪气和反叛的精神,是他对梁山事业的忠诚和对梁山弟兄的最真纯的义气。但是,恰好是讲义气的哥哥宋江以不放弃忠孝为原则,讲义气的弟弟李逵以不放弃反叛为原则,于是义气就降为附属物了。由于义气与忠孝发生对抗性矛盾,执意实行招安投降的宋江就与反对皇权、反对招安的李逵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裂变:两人一面是“兄弟”.一面是“对头”。李逵的悲剧正在于:梁山事业最终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害死李逵的人,除了他的敌人.竟还有他的同志、朋友、兄弟!还可以说,除了大宋皇帝是罪魁祸首,宋江的忠孝思想与李逵的义气失误也充当了刽子手。这就是李逵悲剧的审美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宋江发现,每次开会时,底下的手机总是响成一片,于是他宣布,今后谁开会时不关机,当月奖金泡汤。这一天,又召开了全体大会,会议进行不到五分钟,就听到一阵手机声急促地响了起来。大家伸长了脖子,幸灾乐祸地看着宋江到底是怎么样抓住手机的主人的。只见宋江全场扫视了一眼,语调威严地说:“李逵,是不是你的手机在响?”李逵面红耳赤地站起来:“是,是我的手机在响。”“那就扣发你这个月奖金吧。”“哗”底下一片惊讶,真神了,宋江怎么知道是谁呢?有不少人偷偷地关了手机。这一切被武松看在眼里,武松冷笑:谁不知道李逵是宋江的小车司机,托儿,这一定…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中的李逵平日最敬重宋江,在宋江判了死刑,梁山众英雄劫法场时.李逵是打头阵的。当他误听宋江强夺民女等“腐败”行为时.他大闹忠义堂,砍倒杏黄旗,把梁山闹得“沸反盈天”.结果是一场误会。作者通过这个误会情节.突出了宋江的正派,也凸现了李逵的疾恶如仇。这个误会,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活、丰满,作品主题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4.
育英同志: 接到你的来信,介绍你们那里热烈地评论《水浒》的情况,很受鼓舞和启发。来信谈到有这样一种观点:《水浒》中的李逵反皇帝固然很坚决,可是照他那条道路走下去,不是晁盖当皇帝,就是宋江当皇帝,最终还是脱不出封建制度的束缚,跟不反皇帝的结局不是一样的吗?那么,这与宋江主张受招安,在本质上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还有一种观点:金圣叹否定宋江,我们也否定宋江;金圣叹反对招安,我们也批判招安。这个问题如何理解? 我想,这两个问题不是今天才产生的。根本是由于在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统治下,长期宣传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的影响。今天,应该通过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予以澄清。先谈谈你提的第一个问题。毛主席教导说,我们看问题必须首先划清“革命和反革命的界限”,“否则就会把问题的性质弄混淆了”。划清革命与反革命的界限,对《水浒》来说,就是要划清坚持农民起义的革命路线同推行叛卖革命的投降主义路线的界限,就是要划清奴隶与奴才的界限。李逵是  相似文献   

5.
小说《水浒传》中,宋江和李逵的性格表面上看来是迥然相异的,但是往深层探究,我们可以发现二人的性格在本质上是有着密切的契合的。李逵无拘无束的狂野自我恰恰是宋江本性中存在,而被儒家教化所压抑下去的部分。李逵形象的塑造也许是对隐忍压抑的宋江形象进行的原始性格补足,在作品的灰色总调上加了些鲜活跳跃的亮色。  相似文献   

6.
“就是为了一点点犒赏,不但安于做奴才,而且还要做更广泛的奴才,还得出钱去买做奴才的权利……。”(《准风月谈·我说堕民》)鲁迅先生的这番话,用在《水浒》宋江身上是最贴切不过的。宋江利欲熏心,官迷心窍,朝思暮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为达此目的,他的一生都是在搞“拍卖”,搞政治交易,“买做奴才的权利”。宋江原是郓城“刀笔小吏”,“尽忠报国”“并无异心”,本来就是统治阶级的一个小奴才。地主阶级的阶级本性,不但决定了他安于做这样的小奴才,而且也不忘做高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一文中,深刻地批判了改良主义和奴隶哲学。批判了庸俗、懦弱不敢造剥削阶级反、安于奴才地位的“奴才”;赞颂了毫无奴颜媚骨,敢于反抗,勇于斗争的“傻子”。重读鲁迅先生的这篇杂文,对于我们评论《水浒》中的奴才宋江、“傻子”李逵是颇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8.
李逵是梁山上最具赤子情怀的人。他嫉恶如仇,恩怨分明。虽说嗜杀,但善良人们心中的怒火怨气却能借着他的两把板斧得以宣泄,只是,他和宋江之间的关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水浒》中的宋江,时刻哼着“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的调子,念念不忘投降、招安,“尽忠报国”,是一个十足的奴才。然而,《水浒》却在这个奴才的脸上涂了一层发光的油彩,把他装扮成英雄。奴才终归是奴才,决不会因为涂了油彩而变成了英雄。只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宋江的“替天行道”略加剖析,撕去它的种种伪装,宋  相似文献   

10.
这一日,宋江正在BBS上同孙二娘聊天,忽然“嘟”的一声,“你的朋友KuiLi上站了。Reply,OK﹖”“真烦。”宋江嘟哝了一句,向李逵问了声好。不一会儿,又嘟一声,“你的朋友KuiLi上站了……”宋江又草草应付了几句。但没想到,李逵嘟起来没完了。“Shit”宋江骂了他一句。“你别放洋屁行不行,你以为你是谁呀”李逵搭腔了。“铁牛,我是宋江。”“啊﹖宋哥哥,你的名字怎么叫小甜甜﹖”“唉呀,铁牛,你在干啥,怎么总上站来扰我﹖”“哦,我的破386老死机。”“你不要上了,明天到吴用那领台奔四。”宋江想准是有人叫他搞鬼。“谢谢公明哥哥。”(李…  相似文献   

11.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时寄寓了他的理想人格,他痛恨虚伪,尊从诚实,但他又不是绝对地评价人物优劣,而是把人置于现实生活中来评论的,如他把宋江当作“假人”,把李逵当作“真人”,但假人也有假的必要,“真人”也有真的缺陷,因此,武松既堂堂正正,又善于应对,成为金圣叹最理想的人格,称之为“天人”。  相似文献   

12.
在菊花会上,当宋江公开喊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的投降主义口号时,立即遭到了李逵这个农民起义英雄的强烈反对。“招安,招安,招甚鸟安!”并起身一脚,踢翻了酒宴席! 好!这一脚踢得好! 虽然菊花会这场斗争的结果是投降主义路线占了上风,但是,这一脚正踢到宋江这个效忠封建皇帝、效忠封建统治阶级的奴才的要害上。宋江满以为通过“排座次”,他巳经掌牢  相似文献   

13.
宋江是一个外表忠厚、内心奸诈的小人,一个封建社会忠实的卫道七,一个腐朽思想和功名利禄的奴才。他处心积虑地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只为向朝廷换得一官半职以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为招安,他奴相百出;为效忠,他心狠手辣;为了当奴才,他牺牲了很多人的生命,最后也搭上了自己。  相似文献   

14.
(一) 人们惊叹《水浒》中的奇巧,认为“没有巧,梁山泊便凑不成一百零八将。”其实,何止读者,就是书中的人物,有时也会发出如此感慨。宋江在浔阳江边对张顺这样讲过:“宋江偶然酒后思量些鲜鱼汤醒酒,怎当的他(李逵)定要来讨鱼,我两个(宋江与戴宗)阻他不住。只听得江岸上发  相似文献   

15.
研究《水浒》塑造人物形象的经验教训,不仅有利于对《水浒》的全面评价,而且对提高我们的创作水平,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也是大有好处的。《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农民革命英雄的形象,李逵是其中最鲜明、最突出、最引人入胜的形象之一,读过《水浒》的人是很难忘却李逵的英雄形象的。那么李逵是什么样一个农民革命英雄呢?作者又怎样来塑造他的英雄形象呢?我们首先看到,李逵具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由于宋江等人推行投降主义路线,致  相似文献   

16.
梁山好汉擅长舞刀弄枪的很多,会舞文弄墨的极少。108人的文化程度不在一个层次上,我们可以具体地来看一看。李逵不认字,是典型的文盲。在回乡的时候认不得官府抓捕他的告示,幸亏碰到熟人提醒,才暂时幸免于难。以后李逵和文化层次较高的宋江关系混得很熟路,但文化水平却始终未见有什么长进。李逵这种文化程度,代表了梁山相当一部分人。和李逵有相似经历的还有鲁智深,不过鲁智深却是位好学上进的人。他杀人在逃的路上,开始也是看不懂雁门关上张贴缉拿他的布告。从此他知耻而后勇,经过自身长期不懈的努力,若干年后再去五台山拜访智真长老时,已…  相似文献   

17.
《水浒》中那个农民革命的叛徒,地主阶级的忠实奴才宋江,在上梁山之前,曾在江州潯阳楼上题过一首所谓“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被一些人誉为农民起义“杰出的领袖”的宋江,竟公然以轻蔑的口吻嘲笑历史上杰出的农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水浒》英雄形象中,宋江是思想性格极为复杂的一个。作为全书的核心人物,作者虽然对他着墨甚多,全力摹划,但书中的宋江形象仍然给人扑朔迷离的感觉,以至通过《水浒传》看宋江,总像是雾里看花,不甚分明。作为宋江反上梁山的重要关目之一的“浔阳楼宋江吟反诗”,也正如同其它关于宋江的描写一样,被裹上了团团迷雾,留下了不少疑点。 一 宋江吟“反诗”是在因怒杀阎婆惜而被判配江州之后。这天,宋江因访戴宗等不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有这样的名句:“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谐。”在中国古代的大多数婚姻中,媒妁之言都是极其重要的。勉强可以算作中国爱神的月下老人好像不大讲究激情浪漫.他若认为哪对男女有缘,就会把一条红绳暗暗地系在两人的脚上,这样两个人的命运便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水浒》中宋江和李逵是一种对立性格人物的组合,这种组合模式的最初原型出于中国春秋年代的一对真实人物——孔子和子路,这两个人物之间的诸种对立统一在“宋——李”式组合中得到具体化和丰富化,而“德”与“力”的矛盾关系是其本质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