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奏是音乐中重要的表现要素。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也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多年来,我在音乐教学中进行了节奏教学的探索,以下谈谈我的教学体会。一、结合想象,感知节奏音乐是听觉艺术,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要感受并理解音乐,必然伴随着人的想象活动。我首先开展各种听觉训练,让孩子们用耳朵去听、去感知。孩子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无处不有,让孩子们通过听音乐亲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如钟表:嘀哒嘀哒;汽车鸣笛:嘀嘀嘀嘀。以及小朋友、老人、中青年人走路时不同的节奏。因此,我先通过聆听使学生从感性上识别,再加以丰富的想象,最后予以模仿。让学生觉得节奏训练并不那么  相似文献   

2.
<正>1.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好比音乐的"心脏",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新《课标》规定:12年级要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针对学生对一些节奏的时值无法掌握这一现状,决定在低年级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感知发现生活中的节奏,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节奏,在教师指导下创编1—2小节的节奏音型。  相似文献   

3.
过程即实在,实在必定千姿百态。教育虽有基本的阶段划分,但个体自然节奏迥异。遵循共性规律并尊重个性差异的教育节奏,感受过程,是本真教育目的达成的基本前提,而真正的教育目的指导下的教育节奏也必然尊重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借助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中提出的“教育的节奏”这一教育原则及其分化出来的三个阶段,与教育的目的对应起来,通过浪漫阶段的随性自由与教育的无目的性、精确阶段的定向引导与教育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和综合运用阶段的自觉自为与人的自我实现三个层次的阐释,可以厘清遵循教育节奏就可实现人自我发展的教育目的这一教育之道,更有益于提升人们对教育目的的深入认识和教育理念建构,从而推动现世教育趋向于人的精神建构之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延误、延误、延误……飞机延误真是一件让人难受的事情!七月份,我们坐飞机去内蒙古玩,可还没去就遇到了麻烦。我们刚取完机票,正准备去吃晚饭,手机就突然收到短信:"由于天气原因,飞机起飞时间将改为0:40。"我大吃一惊,急得团团转:"这要等到大半夜的节奏啊!"  相似文献   

5.
节奏是艺术的脉搏与心跳。比如音乐艺术的节奏,不同的节奏和相同的节奏,均可表现出文化差异、地域差异、民族差异以及性格差异。我国的西北高原山歌、草原牧歌和江南小调,仅从节奏上.就可以让人感受到不同区域和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的特点。同是3/4节奏,波兰民间波洛奈兹的3/4,表现了一种强烈、有力、充满男性活力的特点;而维也纳宫廷圆舞曲的节奏,则表现了灵巧华丽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百花园     
幼儿音乐课的节奏训练李爽林甸县教育幼儿园节奏是音乐的要素。在训练节奏时,我坚持由浅人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训练。主要方法:1.让幼)L用手拍出节奏。2被书来模仿动物叫声一乐器声立诵工且多3.按强弱规律打拍。强拍拍手,弱拍拍腿。4.结合语言练习节奏。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因此对一些难掌握的节奏,如附点、切分音等。我把它同语言巧妙地联系起来,根据节奏型编出相应的简单句,让幼儿边说边拍出节奏。这一方法把难打的节奏变得简单、形象了。训练一段时间后,我引导幼)L根据节奏自己创编简单的句…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①训练幼儿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创造力;②要求幼儿能根据节奏快慢编一个故事或一个动作。教学准备:录音机一架,每人一架钢片琴。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①听音乐,让幼儿注意猪与母鸡叫声的节奏有什么不同。(猪的叫声“噜”是二拍一次;母鸡的叫声“咯咯嗒”是一拍发一个音。)②让幼儿边拍手边唱猪与母鸡的叫声,比较其节奏的不同(|噜-|,|咯咯嗒-|)。提问:鸡和猪叫声的节奏有什么不同?(猪拍二下手叫一声,鸡拍一下手叫一声。)  相似文献   

8.
声音打架     
~~〔提示与建议〕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富于变化,歌词浅显易懂,充满童趣,适合大班幼儿学习。教学时,教师可依次出示鸭子、青蛙、公鸡、乌鸦的头饰,引导幼儿说说这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怎么样的,并根据歌曲中的节奏学学小动物的叫声(或出示相应的节奏谱)。幼儿分别扮演这四种小动物,并让每个“动物”一起发出叫声,启发幼儿思考:小动物们一个一个叫和一起叫时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如果抢着说话声音混在一起会怎样?使幼儿明白悦耳的声音能给人带来快乐,刺耳的噪音却会令人生厌,进而领悟到在集体活动中遵守规则是一个人的必要修养。在此基础上引导幼…  相似文献   

9.
写记叙文在"思想健康,有中心,有内容,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写人叙事浑然一体,议论、抒情适当穿插"这一整体目标指导下,我们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来让文章出彩。关于描写人物描写要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人物有血有肉。如一位同学在题为《忘不了他》中这样写道:"……黑暗中,老人佝偻着背,用力而有节奏地拽  相似文献   

10.
总有这样一些人让我们感动:他们出征苍穹,巡天遨游,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他们用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在高原的雪山、冻土、冰河中驱动钢铁,建成了世界上伟大的青藏铁路;他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  相似文献   

11.
一、发现与学习节奏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节奏无处不有,随处可见。我首先引导幼儿倾听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去发现节奏、认识节奏。首先将那些节奏明显的声音,如下小雨的嘀嗒声,下大雨的哗哗声,几种常见动物的叫声,拍皮球的咚咚声等,用录音机录下来在音乐课上播放,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分辨出其中的节奏。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边模仿声音边拍节奏,渐渐产生了自己寻找新节奏的兴趣。然后给幼儿提供寻找、发现节奏的机会和环境:在活动室创设音乐角;在墙上布置各种节奏音符、节奏型和相应的节奏情节画面,让节奏随处可见,随时可拍;带幼…  相似文献   

12.
慢一点     
<正>慢,不仅是一种节奏,更是一种心态。放慢你行走的节奏,可以让眼睛看到更多美丽;放慢你阅读的节奏,可以让大脑品味圣贤的智慧;放慢你生活的节奏,可以让感受更加细腻、充实。慢,是一种节奏。夏日的午后,捧一卷书,呷一口茶,听一支歌,我坐在阳台上的秋千里,耳边放着舒曼的钢琴曲。被誉为"音乐诗人"的舒曼,骨子里透着一股闲适与宁静,他将这份闲适融入到音乐中,荡涤着听者的心。音乐节奏缓慢却又连绵不绝,如同生命之泉源源不断,让我不再心浮气躁。比  相似文献   

13.
一、让学生在学习节奏中动起来 长期以来,我们学习节奏的模式是:认识各种音符的形状——记住它的名称与拍数——拍读节奏。虽然这也是学习节奏的一种方法,但学生们却学得似懂非懂。然而让学生在。动”中学习节奏,却是有趣而又简单。例如在学习各种音符这一课中,老师和学生可围成一个圆圈,放着轻快的二拍子音乐,学生随老师做滑步、踏步和跑步,孩子随音乐轻松而准确地迈着步子,则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14.
万芊 《儿童音乐》2015,(4):50-52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在节奏节拍上面有一定的误区。有些学生不以为然,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也很难讲清楚到底如何掌握好节奏,如何让学生真正听懂弄懂节奏是什么。掌握好节奏并不是在上课时老师用划拍、敲击等方式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演奏,并不是让他们背好渐快渐慢的专业术语,更不是让学生机械的跟着节拍器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等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理解节奏的方法。举个例子:一个健康的人的脉搏是跳得很均匀的,但是由于心情上的感受或生理上的影响,脉搏会加速成者减慢。音乐中也有这样的现象。但是,正像任何一个健康生  相似文献   

15.
节奏与美     
美是在人和自然、社会和艺术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美的本质离不开人的本质。美是客观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自然中的美是自然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 ;社会中的美 ,是社会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 ;艺术中的美 ,同样是艺术中的审美对象的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和谐统一的结果。因此 ,美 ,就是节奏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段,具有独立表现某种情绪的功能。没有节奏,音乐就不能表露出活力;有了节奏,音乐才具有生命力。节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并学会表达音乐。从节奏人手,使学生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会更加有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1.从感性上认识节奏。音乐来源于生活,而节奏也存在于生活之中。节奏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充满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走路的笃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教学中,我告诉学生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学生自己寻找节奏。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例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打枪的啪啪声、闹钟的滴答声等。我将这些声音用拍手和敲击物  相似文献   

17.
节奏,原为音乐术语,最早在我国先秦时期出现,《礼记·乐记》的前两章就曾频繁使用:“广其节奏,省其文采”,“文采节奏,声之饰也”,“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孔颖达在疏中训为:“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又说“谓奏作其乐或节止其乐,使声音和合成五声之文也”,“声无曲折则太质素故以文采节奏而饰之使美”。这说明“节奏” 的概念刚形成,人们就意识到了其中蕴藏的美学涵义。  相似文献   

18.
1.一切有规律的运动都可称之为节奏,客观世界的事物、人的情感亦有它的律动内涵。2.音乐中的节奏,不仅指音的运动快、慢、长、短,还有它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流动、惯性、弹性、推力、拖力等力学意义和作用。3.音乐中节奏的表情、形象与客观生活有密切联系,可归纳为:1)客观世界自然存在的节奏摹拟;2)心理情感节奏的反映;3)性格化节奏的提炼等三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训练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下面,就有关低年级学生的节奏训练,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一、节奏训练形象化、生活化由于低年级学生接受知识有限,抽象思维不够发达,形象思维比较敏捷。在节奏训练时,我首先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熟悉的节奏。让他们模仿小狗叫的声音,又用节奏的形式把它们写到黑板上。比如:  相似文献   

20.
黎黎 《四川教育》2014,(7):56-56
教学节奏是为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对教学结构和进程做出的艺术化的安排和调整,以便在张弛变化中保持学生的审美注意.教学节奏过快,繁复的问题与知识点会令学生应接不暇,不自觉地变主动思考为被动接受;而节奏过慢,则会令课堂拖沓无趣,让人昏昏欲睡.因此,一名好教师,应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的学习状况,采用多种手段、方法、媒介,灵活并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