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贫困地区的陈老汉为了供儿子小良读大学,四年内花去了六万四千元,用勤俭和卖血换来的钱供儿子读大学,然而老汉得到的却是一张退学通知书和要与父母脱离关系的回报。陈老汉为了儿子念大学,承受了超越自己的经济的压力,尽了父辈的责任。而儿子却不领情,明知是卖血的  相似文献   

2.
《北京青年报》曾刊登过一篇报道,说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51岁农民陈邦顺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为了多卖血,假造6个献血证, 4年来共给儿子6.35万元。儿子虽知父母卖血供他,仍不停地来信要钱。信中称:我的衣服和鞋旧了,需要200元买衣服和鞋,我想买电脑,已借了1800元;体育课没达标,要给体育老师送礼;今后3个月生活费  相似文献   

3.
教子德为先     
报载,青海省乐都县马厂乡甘沟滩村村民陈邦顺夫妇,卖血供儿子上大学,儿子却将父母卖血所得的6.35万元挥霍摆阔。父母卖血儿摆阔,为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教子必以德为先。  相似文献   

4.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51岁农民陈邦顺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为了多卖血,假造6个献血证,4年来共给儿子6.35万元。儿子虽知父母卖血供他,仍不停地来信要钱。信中称:我的衣服和鞋旧了,需要200元买衣服和鞋;我想买电脑,已借了1800元;体育课没达标,要给体育老师送礼;今后3个月生活费3000元;“五一”要旅游,班上要收班费100元……从常理讲,贫困家庭孩子应该体贴父母辛苦,少花钱才对,可近年来“富娃娃”现象并不鲜见。多年来,社会舆论大力呼吁救助贫困学生,却很少强调教育穷孩…  相似文献   

5.
2002年.一个大学生的故事曾带给人们巨大的震撼,父亲长年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但儿子没有在大学校园里刻苦攻读,而是沉迷于上网聊天打游戏.给家里写的十几封信中,“要钱”是唯一的内容。最后儿子只拿着结业证书离开校园.在父亲的视野中“蒸发”了,更不用说回报父母养育之恩了!可见.加强青少年艰苦奋斗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老农,以700元买回一头牛,后以900元卖出。不久,他又以1200元买回这头牛。最后,他再以1500元把这头牛卖了。老农在买牛卖牛的过程中是赚了钱,还是赔了钱?  相似文献   

7.
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农,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大儿子分得总数的1/2,二儿子分得总数的1/4,三儿子分得总数的1/5,但1头牛也不许宰杀,说完就去世了.三个儿子只好请来娘舅主持分家,  相似文献   

8.
报纸上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山西长治老区一老农给记者来信称,老两口含辛茹苦供儿子考上大学,可儿子不孝。老父送儿子上学拖着笨重行李摔倒在校门口,儿子不但不扶,反而埋怨父亲“丢不丢人”。儿子上学期间还屡次向父母虚报学费,多要钱供自己“潇洒”。老农愤慨:学校能否教学生学到要有良心?  相似文献   

9.
1.同学们,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个片断,好吗? 从前,在葫芦山下,住着老夫妇两个。他们没有儿子,也没有女儿,只靠种葫芦卖瓢过日子。  相似文献   

10.
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农,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得总数的十,老二分得总数的专,老三分得总数的合,但一头牛也不许宰杀.老农死后,三个儿子根据遗嘱,算了一下:可是,老人临终前留下的遗嘱中交代,一头牛也不许宰杀的呀!按照上面的分法,要杀掉三头牛,况且还没有把牛分完.牛杀了既没有使用的价值,三兄弟也不愿意.为此,三兄弟绞尽了脑汁,还是无计可施;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对此也是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此事被邻居知道后,他想了一个极妙的办法解决了三兄弟的疑难.那就…  相似文献   

11.
儿子中考差一分不够重点高中录取线。四处托关系,八方找路子,最后花9000元为儿子买了个学籍,总算让儿子进了重点高中。儿子长出一口气,我却憋着一口气。差一分上重点就得花9000元,要是差一分考不上大学,花多少钱也没有用啊!我对儿子施加压力:“你再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考不上大学,家里可没钱供  相似文献   

12.
相传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在弥留之际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对他们说:“我就要去见真主了,辛苦了一辈子,没有其他珍贵遗产留给你们,只有19头牛,你们去分吧。老大分总数的1/4;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话音一落,老人就咽了气.这19头牛怎么分呢?这道难题着实难坏了兄弟三人.他们请教了许多有才学的人,但都无法解决.一天,一位老农牵着一头牛路过,看到兄弟三人愁眉苦脸,便动问原由.老农听后思索了片刻说:“这件事好办,我把自己的一头牛借给你们,凑成20头牛,老大分1/2得10头,老二分1/4得5头,老三分1/…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生存论建构的坚韧--《许三观卖血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一张表格入手分析《许三观卖血记》,并由此提出坚韧的主题。接着,从本和化与历史语境两个方面寻求坚韧的根基,探讨了余华从描写生命的脱性转变到描写生命之韧的全部过程及其缘由。最后,对本的修辞作了详尽分析,揭示了坚韧得以展现的形式及其存在的广阔根基。本的最终结论是,由“许三观卖血”推导出来的平民生存哲学-坚韧,在世界意义彻底丧失后,作为一种生存论建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儿子出生那年的春天,妻子从集上买菜回来时,适逢一卖树苗的老农正欲收摊回家,见其三轮车内尚有一棵小拇指般粗细的桃树苗可怜巴巴地躺着,遂以五角钱的价格买下,回来植于院中,后又移一棵葡萄与其相伴。从此,院中不再寂寞。  相似文献   

15.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是以许三观卖血为线索,把他一生中的各种苦难连缀在一起,从而使小说透露出一种人生苦难无边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和作者余华受西方哲学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基辛格说媒     
《初中生》2012,(10)
基辛格堪称上世纪的谈判大师.一次,基辛格主动为一位贫穷老农的儿子做媒,想试试自己的折冲之技.他对老农说:"我已经为你物色了一位最好的儿媳."老农回答说:"我从来不干涉我儿子的事." 基辛格说:"可这姑娘是罗斯切尔德伯爵的女儿(罗斯切尔德是欧洲最有名望的银行家)." 老农说:"嗯,如果是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17.
音乐影响了余华的小说创作。《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最具代表性、同时是音乐性最突出的文本。论文对《许三观卖血记》的音乐性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许三观卖血记》体现了余华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许三观卖血记》作为余华底层写作的代表作品,其文本象征了一部"卖血"的民间寓言。在《许》中,呈现在文本最前台的是普通的小市民个体许三观经由十二次卖血连缀起来的一生:从回忆中的少年,到健硕的青年、艰辛的中年,再到垂垂老矣,看似庸常实则蕴含咀嚼不尽的意味。  相似文献   

19.
11月1日,南京大学的一个公告栏里有一封“辛酸的父亲给大学儿子的信”,信里说:“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  相似文献   

20.
从前有个老太呔,大儿子卖伞,小儿子卖盐。一到晴天,她担心大儿子伞卖不掉,一到阴雨天,她担心小儿子不能晒盐.成天哭哭啼啼。后来在智者的点拨下,她改变了思维方式,晴天时就想到小儿子能晒盐,下雨天时就想到大儿子能卖伞赚钱,老太太转忧为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