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陵女子大学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影响最大、办学最具特色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女子大学,挖掘其办学特色必将对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发展女性高等教育、办好女子大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和归纳金陵女子大学的办学特色,主要有六个方面:弘扬"厚生"精神,注重女子人格教育;适应社会需要和女性特点,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确立先进的教学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女性人才;实行专家治校,注重科学管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强调以学生为本,开展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一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以应用型教育为主,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这些学校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本文在明确学校定位、培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模式改革和科研体现应用服务性四方面,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是女性高层次人才较为密集的领域。促进她们的成长与发展不仅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且关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本文以高校高层次女性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高层次女性的职业整体状况;深入剖析影响高层次女性职业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推动高层次女性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石中坚 《新疆教育》2013,(8):129-13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猛。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摇篮。“高职”既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说到底是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为培养大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致力于打造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5.
孙虹 《文教资料》2011,(20):110-111
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是世界著名的女子高等院校。它不仅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而且注重培养能够引领韩国甚至是世界发展的女性领导人才。作为韩国最好的女子院校及享誉世界的高校,梨花女子大学是我国女子高等院校发展的范本,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本文探讨梨花女子大学本科专业的设置及其优势,希望能够给我国女子高等院校的发展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是我国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水平以及信息化素质都对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引入信息化概念的时间相对较短,很多院校尚未形成系统的信息化理论,因此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师自我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寻找培养和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自我素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方针不仅是正确的,而且这个战略目标也是可以逐步实现的。这里,结合南开大学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一、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培养高层次人才,即通过研究生教育或其他途径,造就具有较高学历,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和组  相似文献   

8.
试论女性高层次人才资源贫乏现象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高层次人才资源的贫乏,是世纪之交的历史性课题,本文拟对此做一初步的探讨,以引起高等教育对女性高层次人才资源开发的关注。一、女性高层次人才资源贫乏现象透视我国女性人口总数占全部人口的一半,因此女性人才资源的储量占全国人力资源的一半,女性高层次人才资...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将我国建成一个人才资源强国,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需人才与我国高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之间的矛盾是“质”的矛盾.在现有的培养模式基础上,以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例,提出“2+X”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将“语言技能”和“通识教育”作为课程设置的恒量,“专业知识”作为变量,以实现高层次外语人才“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地方院校发挥教育职能,凸显办学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尤为重要.周口师范学院化学系以教学为中心、以考研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化学类新型人才,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和高层次就业,连续5年考研录取率占毕业生总数6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95%以上.成功的培养模式为地方院校化学类新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强调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教会女子大学进入中国的重要社会历史背景。传教士在中国率先创办女子大学的初衷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的女性神职人员,以利于更广泛地传播基督福音,但我们不能因此否认教会大学在发展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方面的开创之功。中国的教会女子大学经历了从"传教机构"到"教育机构"的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2.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三重视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比较一致的选择,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过程中找准目标定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德国学术性人才和应用性人才并行培养体系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笔者探讨了德国高等学校的分类特点,认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德国高等学校的分类特点主要体现在大学与高等专业学院的分工上,两类院校在社会面向、功能特色、教学组织上存在着差异,且这种体系是一个从中等教育开始的较为完整的系统,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对高层次学术性人才和应用性人才的不同需求。作者认为,良好的教育制度应当是实行普通和职业高等教育并行发展的制度。我国应在加强一流大学建设的同时,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逐步实行高职教育注册入学、依照职业技术教育理念改造部分原行业部委院校等措施,高质量地构筑我国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4.
高层次人才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领军者,是我国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年以来,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不仅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化发展,同时也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影响。为此,要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建立长远发展计划与完善的引进、培养制度,创新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渠道与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金陵女子大学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影响最大、办学最具特色的女子大学,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挖掘其在中国近代性别文化激烈冲突时期的办学过程,必将对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发展女子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个人层面性别冲突来看,金陵女子大学培养出高素质的女性知识分子,增强了女性群体意识;从家庭层面性别冲突来看,金陵女子大学学生打破"贤妻良母"式的传统期待角色,作为职业女性立足于社会;从社会层面性别冲突来看,金陵女子大学勇于面对社会各方面的挑战,在争议中坚持女性特色办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在逐步扩大,如何保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显重要.在我们为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而感欣慰时,近年来在研究生中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滞后的现状也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7.
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是当前我们的首要奋斗任务,发展教育与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千万计高素质专门人才,关系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局,高师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大量高层次师资人才的重要使命.哈尔滨师范大学是国家教委直接联系的八所地方高师院校之一,是黑龙江省高师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后,我国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对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以培养一流国际化人才为使命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则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化思维与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支持.其"以学生为中心"的独特教学理念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教学组织形式犹如注入我国高等教育的一股新鲜血液.通过对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分析,以期引起教育界对WTO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作为重要的改革任务。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类型,高等职业院校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引领我国部分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方向。董仁忠博士长期从事职业教育制度研究,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制度实践严重滞后的问题,他分别以"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研究——基于高职院校与政府、社会关系的重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一种尚处于探索阶段的高等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学生应用技能的发展,着力培养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然而,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应用型本科院校过度重视学生技能发展,而无暇顾及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高校人文精神的形成,最终与素质教育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职业素养的形成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以黑龙江财经学院为例,讨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以职业素养的形成为突破,兼顾应用技能的提升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改进高校大学生人文教育,塑造高校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