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广是汉朝抗击匈奴的著名军事将领,一生中将所有精力都献给了抗击匈奴事业,为汉朝大败匈奴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军事基础。本文结合李广生平及抗击匈奴事迹,分析了其高超骑射技艺在他抗击匈奴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针对性很强,那就是寻求解决匈奴问题的新策略。因此在第二次出使前明确提出"断匈奴右臂"的战略主张。并被汉武帝及其后继者们贯彻、实施乃至最终实现。张骞的出使在汉朝与匈奴的斗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飞将军李广     
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然而,李广一生却没能实现自己想封侯的夙愿。  相似文献   

4.
李广是两汉名将,以英勇善战著称,匈奴闻其名而丧胆,世称“飞将军”,却至死也不曾封侯。李广生于一个武学世家,武艺高超,箭法精绝。有一次出门打猎,他误以为草丛中的一块石头是老虎,张弓搭箭射去,竟将箭头深深射入石中。李广一生,历文、景、武三帝,参与抗击匈奴的大小战役70余次,可谓战功赫赫。他手下有数十人得以封侯拜爵,可那荣耀的光环总也罩不到他的头上。原因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西汉和匈奴的关系较为复杂多变。本文按照汉武帝前期、中期、后期的历史顺序,概述了汉武帝和匈奴的和亲政策、图制匈奴、威震农奴、政治招抚等关系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是指曾经活跃在大漠南北、(北界西伯利亚,西接阿尔泰山,东连大兴安岭,南逾阴山)包括匈奴、突厥、东胡三大系统的各族,从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第一个统一大漠南北、建立国家政权的匈奴,到先后占领西域、西亚和东欧,建立四大汗国的蒙古,前后历经近二千年。那么,  相似文献   

7.
李息是汉武帝前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传记附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后,仅有北击匈奴的简单介绍。本文遍考《史记》《汉书》,以及荀悦《汉纪》、司马光《资治通鉴》等文献中的相关记载,梳理了李息的大致人生轨迹。重点考辨李息第二次北击匈奴的时间、卷入张汤事件的始末以及所担任的大行令之职。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代,当中原正处于群雄混战的形势下,匈奴族统一了内蒙古西部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帮落联盟。秦汉之际,更凭借着兵强马壮,统一北方大草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庞大的游牧王朝。匈奴骑兵行动迅捷,骁勇善战,对中原汉朝构成极大的威胁,在大漠南北活跃了三百多年,活动范围甚至远达中亚、欧洲,为草原游牧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匈奴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草原、建立强大游牧王朝的民族,兴起于战国,衰落于东汉,在大漠南北活跃了三百余年。其社会文明创造对后世北方游牧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祖源之一,对当时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篇章之一。  相似文献   

9.
射柳,又称"扎柳",即用弓箭射柳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射箭活动。于两晋南北朝时期从鲜卑、匈奴等北方民族传入内地,直至清中叶仍十分盛行。"射柳"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周时期。庚信在《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中第一次提到:"藏松宝剑、射柳琱弓"。射柳活动本身则可以上溯到鲜卑、匈奴等北方民族古老的  相似文献   

10.
汉武帝时期,经过三次大战,匈奴的势力从西汉北方边境迁徙至西域一隅,西汉的边疆区域得以扩大。西汉将大量的百姓迁至匈奴曾经占据的畜牧地,肥美的畜牧区逐渐变为半农半牧区,为西汉边境地区的环境变化开了人为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同心绘制骏马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中国行政区划图,细心的人会发现,在中国北疆,从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到东部的呼伦贝尔,广袤118.3万平方公里的疆域,恰似一匹扬髦奋蹄的骏马。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是其高昂的马头,神奇的阿拉善是其劲甩的马尾。这就是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图。这一地区,历史上曾是匈奴、突厥、回纥等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2.
习习 《档案》2013,(6):46-50
马邑之围 依旧和匈奴有关,又是一个意义特别的著名包围战。 白登之围,汉高租开中国历史和亲之先河,常掌汉朝帝国,委曲求全,蒙受屈辱。但这一偷安政策,稳住了匈奴的粗莽,暂时缓和了汉匈矛盾,西汉为自己赢得了相对和平的建设环境。经过文景之治,经历了大约70年休养生息,至汉武帝即位时,汉朝发展到了鼎盛。  相似文献   

13.
秦直道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北击匈奴,特派大将蒙恬率30 万军队和民夫修建而成,据今已有 2217 年,比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早 2124 年,比著名的罗马大道宽3-8 倍,长 15 倍,堪称世界公路的鼻祖。它跟长城、兵马俑、阿房宫同一时期诞生,它们形成了一个强大  相似文献   

14.
美丽富饶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自古就是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的乐园。距今7000年左右的北方细石器文化和大量栩栩如生的岩画广泛分布在各地,展现了北方游牧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和壮观的原始文明。在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中也可窥见出锡盟地区先民的踪迹,自西周以来大量的典籍记载了这块土地上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足迹。先后有匈奴、东胡、鲜卑、乌桓、契丹、突厥、高东、世真、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狩猎、  相似文献   

15.
一、河西匈奴对西汉王朝的威胁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河西";又因它夹在祁连山与走廊北山之间,形成一条长约一千多公里,宽百公里或数公里的天然狭长地带,犹如一条长廊,故称河西走廊.走廊连接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是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  相似文献   

16.
习习 《档案》2013,(5):41-43
鸣镝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一帝国的汉朝,帝王的勃勃雄心表现在无限开辟疆域和征服异族。汉朝400多年历史,全盛时管辖人口达6000万,与西罗马帝国并称世界两大帝国。政治制度逐步完善,经济富庶发达,汉朝成了世界贸易的中心。这个时代,也成了中国人被称为"汉人"的起端。大汉战马南征北战,但马蹄总在北漠踟蹰不前。西汉时,中原以北,匈奴占领大片疆土。匈奴,成了汉室的一块儿心病,一匹随时可以南窜的野马。  相似文献   

17.
冒顿单于是匈奴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所创立的政治、军事制度对匈奴以及后来的北方游牧民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冒顿生逢匈奴变乱之世,在南有强悍的秦朝,东西有其他北方游牧民族威胁的局势下,冒顿稳定了匈奴内部局势,消灭或削弱了其他势力,使匈奴成为中国北方一个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其历史贡献是有史可鉴的。  相似文献   

18.
班固因作《汉书》而成为名垂千古的伟大史家。他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对历史问题的评价均颇有见地。然而在针对汉与匈奴关系上,班固的观点却颇值得进行一番讨论。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年),匈奴面临严重困难,故主动向东汉提出和亲要求,想借东汉的力量度过难关。长期以来,匈奴一直是危害汉北部边疆安宁的侵扰势力。于是朝臣纷纷献计献策。有人主张乘机打击匈奴,有人主张和亲以感化匈奴。班固持后一种主张并向章帝提出了与匈奴和亲的建议(以下简称"和亲议")。在对以前历代对匈奴政策利弊进行评述后,班固曰: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213年(戊子)——秦始皇下令焚书(医药、占卜、种树的书不烧),此即史称“焚书”事件。 公元前201年(庚子)——匈奴昌顿单于(匈奴的君主称单于)带兵南下,一直打到山西中部,后经多次战争,才使匈奴的威胁基本解除。 公元前33年(戊子)——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求和亲,王昭君自请嫁匈奴。由于昭君出塞,她对汉朝与匈奴和好关系起了一定作用。 公元184年(甲子)——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相似文献   

20.
郝诚之郝松伟的《河套文化探源》一文,以新颖独到的观点、鲜为人知的史实和跨民族、跨地域、跨文化、跨专业的比较,以及大中华、大历史、大文化、大艺术的视角,充分挖掘和论证了河套文化的四大亮点——匈奴文化的特殊贡献、农牧文化的早期融合、抗战文化的英雄本色、多元文化的艺术奇葩。颇有深度和力度地揭示了黄河文化的多元本质、多样特色和多彩品格,全方位地彰显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久弥坚的特殊凝聚力和伟大自豪感。 此文在中国首届河套文化艺术节“河套文化研讨会”上,受到国内专家的普遍好评。本刊自本期起,将连续刊载此文,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