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昕 《体育世界》2009,(7):104-105
目的运动性贫血是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运动性疾病,它严重影响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并危害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方法我们采用中医辨症论治理论,运用补充红景天的方法对我校健美操贫血的女运动员进行治疗.结果通过服药前后对运动员血液常规检查对比,发现运动员血红蛋白(Hb)有明显的提高,贫血症状改善.结论说明中药红景天在运动性贫血的治疗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贫血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贫血的治疗俞洁,郭海英,李越(浙江省体科所310004)牟睐(浙江省医药发展公司310006)运动性贫血是运动员在不断的训练比赛中产生的非病理因素引起的贫血。血红蛋白直接影响机体的有氧能力。优秀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常高于一般正常人。国内诊断贫血的血...  相似文献   

3.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如果生理负担量过大,则可以导致贫血,这种贫血称为运动性贫血。我国运动员贫血,成人占为22.4%,儿童青少年为39.5%,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运动性贫血主要症状有头晕、乏力、易疲劳、记忆力下降、食欲差。运动时症状明显,常伴有气粗、心悸等症状。主要的体征有皮肤黏膜苍白、心率加快等。血液检查时,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通常认为,成年人血红蛋白浓度正常范围男14—16g%,女12—14g%,如果低于上述范围就可列为贫血。一、运动性贫血目前关于运动性贫血的认识和定义尚不一致,但一般认为;训练中的运动员,如果血红蛋白及血球比容(正常40—45%)为正常低值或低于正常值,则被称作“运动性贫血”。根据运动性贫血发生的原因和情况又分为假性运动性贫血与真性运动性贫血。 (一)假性运动性贫血一些研究者发现,在长跑、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性降低。Martin及其同伙发现,优秀运动员的红细胞比容低手正常值,而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其他研究者把运动员比赛期间与赛后静止时间的血红蛋白的浓度相对比,并无明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贫血产生机理及其低氧防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贫血不仅严重影响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发挥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且对身体十分有害。高血容量反应是运动训练适应性表现,不会造成真正意义的贫血,而运动训练中红细胞溶血、铁储备状况和造血因子的监测则是预防运动性贫血的重点。以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就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为运动性贫血的研究和运动员合理防治运动性贫血提供参考,并对利用低氧防治运动性贫血的可行性提出理论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贫血是指“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造成单位容积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数值低于正常值的现象”。运动性贫血是运动员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身体机能低下的状态,运动性贫血的发生和发展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体能类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运动成绩影响极大,所以引起运动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7.
营养干预对运动性贫血铁人三项女性运动员铁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人三项运动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以有氧为基础。因此,要求运动员有较好的有氧能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与运动能力特别是有氧能力关系密切。以运动性贫血女性铁人三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为贫血组,对照组为正常运动员。训练期间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贫血组给予铁复合制剂而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营养补剂对运动员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以及血清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性贫血运动员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显著低于正常水平,机体铁代谢紊乱;营养干预后的贫血组运动员的红细胞相关指标、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浓度上升,并显著降低了运动员的血清转铁蛋白浓度,表明铁复合制剂可有效改善贫血运动员铁代谢紊乱状况,对运动性贫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贫血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身体机能低下的状态。运动性贫血将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机体机能水平,通常引起血液中红细胞破坏增加,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严重缺铁等现象,其发生和发展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多糖铁复合物是以三价铁(Fe3+)为核心,多糖为配合物的复合补血制剂,具有副作用小、配合性稳定、溶解度好,含铁量高等优点,本文对于10名符合国内亚理想血红蛋白(Hb)标准运动性贫血运动员,通过服用多糖铁复合物前后对运动员血液常规检查对比,发现运动员血红蛋白(Hb)有明显的提高,贫血症状改善.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抗运动性贫血剂对运动员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以及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本实验在动物实验基础上,从运动训练时间较长运动员的红细胞相关指标角度出发判断运动员的运动与贫血关系,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运动性贫血组和对照组的红细胞形态变化特点进行观察.结果:贫血组运动员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MCHC指标显著低于同年龄和同性别对照组运动员(P<0.05)或(P<0.01),红细胞异常率显著高于同年龄和同性别对照组运动员(P<0.05)或(P<0.01);抗运动性贫血剂不同程度地提高血红蛋白、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压积、MCHC,红细胞异常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抗运动性贫血剂通过改善红细胞形态,有效减少红细胞的老化,从而达到治疗运动性低贫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怎样预防运动性贫血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如果生理负担过大,则可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减少。这种因运动引起的血红蛋白量降低,称为运动性贫血。运动性贫血,在青少年运动员中发病率较高,这是因为青少年在身体迅速发育的这个时期,机体需要大量的铁质,这些铁质对...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观察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保健品对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中药保健品在运动医学的应用前景。研究方法:受试者为男性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共13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服用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保健品首乌胶囊,对照组不服用。以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为观察指标,观察30天冬训前后,运动员免疫功能的变化。研究结果和结论:首乌胶囊能提高运动员CD4阳性细胞的比例,冬训后实验组与对照组CD4细胞比例改变量具有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保健品在运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服用中药,检测运动员血液中锌、铜成分的变化,结论为血清中锌含量水平增高,差异显著等,旨在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丽  邹军 《体育科研》2010,31(4):71-74
通过中医药促进运动疲劳的恢复、调理运动时机体的代谢、提高运动员免疫功能及运动技能等方面,总结了近10年中医药提高运动能力的现状。探讨中医药提高运动能力的优势特点及可能机理,为进一步开拓中医药在运动医学领域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辩证施治法在田径运动员比赛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中医辩证施治法在运动比赛中的运用,让29名田径运动员在夏季比赛期间服用活血皇浆液28天,服液前、后进行运动医学和生理学参数、运动成绩、教育学监测、运动员自我感觉等比较观察,结果表明,运动员服用根据中医辩证施治法制定的活血皇浆液,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加快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15.
为预防、减少或避免我国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运用运动医学领域中研究流行病的方法,对我国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点及致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男性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病率高于女性,运动损伤具有重复性和多发性的特点;青年冰球运动员和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相对较高;膝关节、腰背部和踝关节是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运动损伤的类型呈现多样化,扭伤、擦伤、挫伤及摔伤较为常见;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的伤病以急性损伤和中、轻度损伤为主;动作技术失误是导致我国冰雪项目青年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致因.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运动能力与肝脏的生理机能密切相关。运动后理气扶正中药与运动训练相结合,有助于稳定肝抗氧化酶活性,并促进抗氧化酶活性的恢复。本研究将大鼠分为安静和运动两大组。让运动组大鼠在跑台上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建立低血色素大鼠模型,安静组为对照。各组大鼠又分为喂水和喂中药两类,喂水大鼠为喂中药大鼠的对照。通过测试大鼠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以及肝脏组织的抗氧化酶的活性和自由基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以了解运动对血色素下降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以及中药干预对血色素下降和自由基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与非运动员产生急性骨骼肌半撕裂性拉伤后,各类疼痛及肿胀程度都非常接近;采用舒筋活血类中药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和消除急性骨骼肌半撕裂性拉伤患者的疼痛及肿胀症状。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在查阅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169名国家及省级优秀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疲劳证候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出5种常见的运动性疲劳证候:筋肉疲劳酸痛证、运动性失眠证、运动性脾胃功能失调证、肾气不足证及月经失常证,并结合运动性疲劳证候的生理性特卢、,制订出诊断标准。作者认为运动性疲劳证与内伤虚劳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本质主要与脾、肾根本机能变化或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综述已有的研究显示: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发病范围广,频率高,已经成为影响运动员正常训练和比赛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从胃肠的化学屏障,免疫学屏障和生物学屏障上对其进行全面的研究,结合中国传统中医药理论,从多个方面了解运动性胃肠综合征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其可能的机制,为早日认清和治疗运动性胃肠综合征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运动员遭受挫折后到攻击行为发生之前的心理状态变化,对CUBA男子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得出:1、攻击准备状态是挫折心理到攻击行为实际发生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一种思想上具有攻击性的状态。2、当CUBA男子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遭遇挫折后,一旦他们无法克服挫折情境、对挫折产生极度消极认识、产生强烈的挫折情绪反应以及挫折调节能力下降,那么,他们极有可能从挫折心理过渡到攻击准备状态。研究建议:1、对运动员进行挫折心理知识教育。2、采用多种手段提高运动员的挫折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