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一种由受教育者(学生)和教育者(教师)共同构成的动态教学活动。从学生角度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居于活动的中心地位,学习活动凸现于教学活动之中;从教师角度看,则是一个教授的过程,教师居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教授活动凸现于教学活动之中。二者交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辨证法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更不能走极端。课堂教学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首先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重要的,只有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一一般而言,客体是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知和实践的对象,主体是对客体有认知和实践能力的人或群体,这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有的认为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也有的认为教学是把"学"(学问,知识)传授给学生。无论是"教学生学"还是"教学生",教师都居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居于客体、被物化的地位,由此形成了如叶澜教授所说的一个普遍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简单地把认知活动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既忽  相似文献   

3.
教师“闻道在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居于领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作为学生的认识过程,学生就是认识的主体。学生的“学”,固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教却是为“学”而存在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也必然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与结果,必然由“学”体现出来。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学生来讲,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传授的知识等都是外部条件,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不是教师对学生简单的“授予”或“移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理论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认识的实践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客体的承担者,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这也正是新形势下主体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装结构造型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造条件,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现代教学论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客体的承担者;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6.
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与学关系的认识,只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从哲学上阐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虽然,这种阐述是必要的,结论也是科学的(学生居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居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对“两个地位”(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则缺乏具体研究,因而缺乏操作性,结论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采取简单化的办法,“满堂灌”、“一言堂”.这种办法,恰恰与上述结论背道而驰,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次要的地位,也会使学生发生误解,以为学数学就是记住课本上…  相似文献   

7.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出的要求,我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必须处理好以下四个辩证关系。一、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这种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语文教学实践中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在如何看待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上,一直受到形而上学观点的影响,把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对立起来,误认为如果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势必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反之,如果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必然会影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此,《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与学关系之认识,只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从哲学上阐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虽然,这种阐述是必要的,结论也是正确的——学生居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居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对这两个地位问题,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发挥主体能动性在教学中体现就缺乏具体研究,因此缺乏操作意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方法,即是教师一个人讲,较少与学生互动,而学生也不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种现象就与上述结论背道而驰,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次要的地位,也会使学生发生误解,以为思想政治学科就是背书和背老师补充的知识。如此一来,不但学习变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而且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功能、学科能力培养也无法实现,因而也无法实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命题注重考查学科能力的趋势。鉴于此,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切实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必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主体是教师 ,学生则是教学实践的对象。然而 ,与一般实践活动的客体不同 ,学生是人 ,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追求的人 ,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的客体。正因如此 ,我们可以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都以主体的身份存在着。虽然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 ,但其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是不同的 :教师是施教的主体 ,学生是受教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教师的主体作用体现为主导作用 ,即引导学生向着理想的目标发展的作用 ,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则体现为主动接受教师施与的教育影响和主动发展。因此 ,在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祁成军长期以来,我们对教与学关系之认识,只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从哲学上阐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虽然,这种阐述是必要的,结论也是科学的(学生居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居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对“两个地位...  相似文献   

11.
墨浓的博客     
在教与学的“对立”中,教师是教学交往活动的主导。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居于特殊的地位:教师在人格上是作为社会的代表;在教学的内容上,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是作为人类共同的实践成果的代表;从血缘关系的痕迹来看,教师是代替了学生的父辈完成教学工作,是父辈的代表;在现代社会中,教师还是居于主流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代表。教师像一个聚光镜一样,把外部环境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和条件,集中起来发挥影响;学生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教师。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弄清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位学生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的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很长时间以来是广大教育界的同仁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们对教与学关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从哲学上阐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虽然,这种阐述是必要的,结论也是科学的 (学生居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居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 ),由于对“两个地位” (特别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则缺乏具体研究,因而缺乏操作性,使得结论也就往往成了一句空话。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采取简单化的办法,黑板加粉笔,口传耳授,“满堂灌”、“一言堂”,使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次要的地位。如此以来,还会使学生发生误解,认为学生物就是背概念,抄笔…  相似文献   

15.
(一) 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问题,是教育教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实践课题。为了克服“教师中心”的传统教育弊端,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强调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矫忽视学生主体性之“枉”,是有必要的。但对教学过程诸要素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的理论阐释,则应力求全面、准确。常见的提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或更简要地概括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我以为,这些提法是不够准确、值得商榷的。有必要对主体、客体问题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体育教学的核心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核心地位,以教学为主要目的,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变成了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听教师讲,看教师示范动作,跟教师练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教师单边教学活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学生主动发展得以实现的外因,要想使学生得以主动发展,首先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全面教书育人观。为此,教师一方面要认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即明白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居于主体地位,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应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对于"两个地位"的教学理论虽然已被大家所熟知,但如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无现成的可操作程序(事实上教学活动的动态性决定了不可能有划一的操作程序).因而在实际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还占据着一定的比重,学生只能被动地听、练、背,没有积极思考、发问、质疑的余地,反馈和矫正较少.若学生长时间接受这种课堂教学,只会产生一批思维懒汉,其学习能力、个性品质等都无法得到发展,违背了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弄清的问题,同时也是每位学生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数学因为具有抽象、复杂等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觉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对于未知问题探索的开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既是突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教师队伍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种倾向:即使不写教案也无所谓。只要能让学生学会。你就是好老师;学生学不会,教案写得再好,也不是好老师。这话未免有点偏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或身份首先是教学的对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是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