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与炒菜     
正看到这个题目,你肯定会问:作文和炒菜有什么关系呢?也许跟你是一点儿关系也没有,可这件事对我关系可大了。因为它教会了我怎样写好作文。那天上作文班,直到下课了钟老师还在点评我的作文。他说我的作文不生动,不形象,枯燥无味。还说我的事情没写细,别人看了我的作文也会觉得不好。钟老师还告诉我:要把作文写好,至少要把一件事写清楚。要把事情写清楚,就必须把自己看到  相似文献   

2.
日记,大家都会写,但我发现不少同学写着写着,就会对日记渐渐失去兴趣,产生厌烦情绪,写日记常常应付了事。这是因为同学们觉得不可能每天都发生"有意义的事",自然就觉得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向大家介绍"花样日记",不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订户:您好!在我动笔写这封信的时候,我的心情无比激动。以前,我写过许多信,其中还有不少情书,但写那些信时的心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激动过。原来的那些信,包括情书,都是写给某一个人的,而手头的这一封,却是写给几万订户的啊!我手上一边写着,眼前就一边闪动着几万订户的脸庞,这脸庞对我来说虽然都有点儿陌生,但我却觉得每一个脸庞都是那么可亲可爱!在这几万个脸庞上,每一双眼睛都是那么真诚,每一个鼻子都是那么善良,每一张嘴唇都是那么美丽。作为一本杂志的主编,我认为我刊的订户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的人,也是我最亲最爱的人!如果不是我最亲最爱的人,他怎么会舍得花钱订阅我主编的杂志呢?也许,有人会觉得我的这种想法有点儿可笑,但是,我的内心深处的确是这么想的。如果有人觉得可笑就让他笑去吧。  相似文献   

4.
刘兵 《辅导员》2014,(6):59-60
一谈到高中英语学习方法,有人会觉得这是老生常谈,但笔者认为正因为这样才更有必要写这篇文章,以一线老师的亲身经历来谈这个问题。在谈方法之前,我想先提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于老师:您好。进入初中好长时间了,我学到了好多好多的东西。可是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以及每天老师要求写的日记,我却不知该怎么写。我每天的生活都很平淡,我发现不了令我有灵感的素材。我知道这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了,我也听过看过对这个问题的各种解答,无非是“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之类,但我却觉得这些解答对我的启发不大。我只想问问您,您能给我一个满意的回答吗?我觉得生活平淡,是不是我看破红尘了?想到这一点,我有点恐慌。我毕竟才12岁呀。等待您的回答。公晨同学:你好。来信收到。你现在要从写作苦恼中健步走出来,…  相似文献   

6.
亲爱的孩子,爸爸写这封信,源于语文老师布置的一篇作文《写给未来的孩子》。 我的孩子,第一眼打量这个世界时,你一定觉得她是纯洁美好的,就如你那双闪动的灵眸。的确,我要告诉你的是,这个世界的确美好,它值得我们为之拼搏奋斗。  相似文献   

7.
肖川 《小作家选刊(小学)》2011,(11):I0001-I0001
看了刘良华兄写的《肖川这个人》,特别是看到教育界那么多朋友的评论,首先是感动,再就是惭愧。感谢朋友们对我的厚爱,我觉得自己太平凡了,从来都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我说大学里百分之七八十的教授.都是草包,这其中也包括我。  相似文献   

8.
安先生: 你好: 今天看了你写的《东西方家庭的命运》这篇文章后,我总觉得你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家”的排斥,我知道我才疏学浅,也许是我误解了,但对这个问题我仍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你认为家对个人的创业会起到阻碍作用,认为大多好的作品都是西方人所著,而东方人却因为有家庭这层关系而无所作为。我个人认  相似文献   

9.
超越     
田园 《中文自修》2001,(7):65-65
“超越”这两字真是无所不在——坐在这个试场里,一抬头就望见黑板上八个大字:超越自我,顽强拼搏,刹那间觉得挺好笑——不知多少次我喊着这口号、写着这口号,  相似文献   

10.
《红高梁》这部小说,我自己是把它作为长篇来看待,刚开始写的时候没想到要写一个长篇。写完《红高梁》这个中篇之后,接下来的约稿就很多,我也就觉得余兴未尽还似乎可以接着写。(镐梁酒》《高梁殡》《狗道》《奇死》,就是在1985年、1986年这两年一鼓作气写的。这五部中篇是可以独立成篇的,但它们之间又有联系,人物是连贯的。而且很多情节是交叉写的,时空打得很乱,画面切割得很碎。因为小说的叙事主人公实际上是“我”。小说还有一个视角,就是“我奶奶、我爷爷、我父亲”这样一个复合的视角。为什么要采用这么一个视角?我想,这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  相似文献   

11.
嗨,老师     
经常看到一些华丽的文字,写的都是那些花儿,带着轻婉忧伤的气息,却很少有人来写浇灌那些花儿的园丁。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承担起这个重任,来写写我亲爱的老师们。那么就从班主任开始吧。  相似文献   

12.
我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邓紫棋,我昨天晚上写这篇我要讲的东西,写到早上六点半,我不想我每次出来讲话都一样,我觉得独一无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这是我在中篇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中进行的一次尝试。我对听不到别人说话这种状态一直充满了好奇,想写一篇这样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聋子,他一直听不到别人说话,但是他以他的方式对这个无声的世界做出解释和反应。写了一两天,我突然觉得这是在步别人的后尘,聋子不知在多少作家的笔下出现过!  相似文献   

14.
朱红霞 《师道》2005,(1):29-30
学生在写作文,巡视了一圈后我觉得简直拿他们没办法:在写之前我已经教了这次作文应该怎样写,如何布局谋篇,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等等。可他们仍然写得那么简单、枯燥,毫无美感可言。无奈和失望一起涌上心头,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教师这个职业,是否有能力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我没有心情再去一一指导,  相似文献   

15.
普通逻辑教科书中不少原理的玄学化和片面性,致使很多学生感觉这一门学科令人费解、不切实际和学而无用。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我以为很有必要再作更细致更周详的思考。一、“逻辑方阵”不应脱离实践。逻辑的“逻辑方阵”精辟概括了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对于思维实践无疑是很有作用的,但是,一般学生学习起来都觉得很难理解,甚至大概理解了的学生也觉得它太玄妙,不知它到底从何而来,又究竟有何作用。细心追问之下,我发现问题的根本,是出在对“有些”这个特称量项的逻辑规定上。“有些”一词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表达“仅仅有一…  相似文献   

16.
肖川 《师道》2009,(10):14-14
看了刘良华兄写的《肖川这个人》,特别是看到教育界那么多朋友的评论,首先是感动,再就是惭愧。感谢朋友们对我的厚爱,我觉得自己太平凡了,从来都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我说大学里百分之七八十的教授,都是草包,这其中也包括我。我这么说是想提醒人们注意:为什么我们如此平庸?我们整体上学术创新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17.
这个故事在很多年前已经发生了,我一直都想把它写出来,但总觉得故事还不到结尾的时候,因为主人公对我的影响从未结束,她对理想的坚定和执着一直激励着我。她叫肖宏波,是我带的第一届毕业生。  相似文献   

18.
人生无草稿     
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寻问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惜纸逼迫自己写好字。年少时我练毛笔字,老师在课堂上多次说起这个故事,觉得平淡无奇,未加寻思。蓦然回首,才知其蕴含深意。记得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因为你的帽子在那边,你已经别无选择,就要想方设法地翻过去。正是有了逼迫,才会尽力地发挥自己。许多时候,我们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草稿还有很多很多。其实,属于我…  相似文献   

19.
近来常有高中生包括一部分家长问我:“高考写作文用文言文是不是容易得高分?”开始我不觉得这是个问题,问的人多了,我觉得有必要谈谈这个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高考作文(除台湾省外)一般不会发生用文言文写还是白话文写的问题。据我所知,台湾考大学可以用白话或文言,由考生任选。自2001年南京有考生用浅易文言写《赤兔之死》得高分被披露以后,不少考生跃跃欲试写文言,据说今年某地又有考生用文言文写作文得高分的事。当《赤兔之死》被刊登以后,有部分教师担心“导向”不好,认为会误导学生。开始我不以为然。我觉得这几年语文考试引…  相似文献   

20.
我思考问题的个人偏好是喜欢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把这一点转移到我同样也充满困惑的语文教学问题上的时候,自然而然,我要解答的问题就是“语文教学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今天,当我写了一系列研究语文教学的文章(包括这里刊发的)之后,我觉得“语文教学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这一问题,既可以看作对我思考语文教学问题的提问方式的说明,也可以看作对我所有论文内容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