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大学生不同运动阶段的基本心理需求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运动阶段中基本心理需求与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情形研究。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与运动阶段及基本心理需求皆有显著的正相关;且被试在不同的运动阶段中有显著差异,运动阶段越商,主观幸福感也越高;不同运动阶段的基本心理需求有显著差异,运动阶段越高,自主性、胜任感与归属感也越高;而且发现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参与运动的情况较女生更好且男生在自主性上高于女生,而女生在归属感上高于男生。因此,运动阶段、基本心理需求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很高的关联性,运动阶段越高,幸福感与三大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也越高,但要注意运动阶段与心理需求上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使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西藏地区3所高校26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存在性别、专业和民族差异;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幸福感有预测作用,进而得出结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能影响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较高,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则均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SCL-90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生活满意度和负性情感以及生活满意度的各因子与SCL-90及其各因子也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主观幸福感水平可作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预测源,同样心理健康水平也可预测被试者的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646名大学生采用生命意义量表和综合幸福感量表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生命意义和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生命意义在年级和专业上存在差异;生命意义量表在年级、专业上具有交互作用。综合幸福感的自评量表结果显示大学生幸福感水平较高。典型相关的结果表明:生命意义和幸福感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生命意义中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态度对幸福感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段建华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郑日昌等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随机对山西大同大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较高(M=101.17),对生活现状比较满意;(2)大学生存在的人际关系困扰不大(M=8.11),交往能力较强;(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困扰存在显著负相关(R=-0.510,p〈0.01),主观幸福感中25.9%的变异可以被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所解释。结论(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上等水平;(2)大学生存在的人际关系困扰较少,交往能力较强;(3)大学生人际关系越好,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贫困大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该问题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分析当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外在表现,探究影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围绕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提供发展性社会支持、培养积极人格等三个培育目标,从四个度...  相似文献   

7.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较为显著,良好的应对方式与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呈现正相关,而不良的行为应对方式则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消极影响作用.由此可见,培养积极成熟的行为应对方式有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之间的关系;高校建立健全多功能体育项目设置,特别是通过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bring to the fore a topic that has received little mention in the college student literature: conducting psychotherapy with survivors of war and political trauma who seek treatment a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counseling centers. Following a discussion of political trauma in relation to typical developmental challenges of the college years, several case examples illustrate clinical issues for these students. In addition,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issues faced by the counselors who work with this population will be addressed. Psychotherapy with these clients has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resiliency in the aftermath of political trauma.  相似文献   

10.
采用控制圈问卷和主观幸福感简易量表对34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性别和专业在人际控制、社会政治控制、生活满意度和健康感受上差异显著;控制圈的三个维度与正面情绪显著正相关,与负面情绪显著负相关,人际控制与生活满意度、健康感受显著正相关;个人效能和人际控制感对总体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所以,大学生的控制圈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高职生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299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的幸福感水平处于中等程度以上,专业满意程度对总体幸福感具有很大的影响;学习负担重、家庭施加学习压力、与老师关系紧张、生活习惯明显变化和不喜欢上学这五项生活事件对总体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高职生的总体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具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量表法,对593名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七个因素,即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休闲活动。其中,自我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2)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常能体验到幸福。(3)大学生幸福感在性别、月均消费上差异显著,而在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大学生高时间管理倾向者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大学生时间效能感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立足于积极情感,是不同于过去心理学研究的全新视角。开展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丰富正处于发展中的积极心理学,以及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大学生的自我保健,从而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讨高职生生活事件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提高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扬州职业大学的859名高职生为对象,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袁和幸福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测试。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性别、专业、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为独生子女等变量问,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的高职生生活事件量表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家庭经济宽裕的高职生生活事件量表显著高于家庭经济困难的高职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主要表现在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因子上。结论:生活事件是影响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综合幸福感量表对内蒙古地区10所高校2 780名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的综合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及其与人口学变量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考察,对性别、民族、生源地、年级、专业类型、是否为独生子女、恋爱状况及就读院校类型等多种因素与大学生综合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内蒙古地区高校大学生的综合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处于\"有些幸福-非常幸福\"的大学生占总样本量的75.3%,而\"有些痛苦-非常痛苦\"的大学生占总样本量的9.0%。大学生的综合幸福感在性别、生源地、年级、恋爱状态及院校类型等人口学变量上具有显著差异,汉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蒙古族;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理论界关于\"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影响不大\"的观点,提示理论界今后应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研究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内在因素上。研究结果还可以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以幸福感教育为切入点改善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s concerned with advancing pedagogical knowledge and teaching practice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and associated outcom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study used data from the Wabash National Study of Liberal Arts Education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peer learning experiences on gains i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fter four years of college. Results indicat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f peer learning on the Ryff scal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yff, C. D., and C. L. Keyes. (1995).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Revisite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9 (4): 719–726]. In addition, peer learning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all but one of the Ryff well-being subscales (autonomy, environmental mastery, personal growth, pos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s, purpose in life, and self-acceptance). This research supports the use of peer learning as an important pedagog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大学生幸福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感是衡量大学生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现状,并提供相应对策,我们对江西3所高校493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幸福指数是6.2分:显示出三高模式(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友好关系),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具有健康向上、自信自尊、人际关系良好而较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和人格特征.我们认...  相似文献   

19.
20.
为探讨当代大学生家族主义、未来时间洞察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采用家族主义量表、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和综合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湖北地区两所大学的326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家族主义的团结和谐维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繁衍家族和兴盛家道两个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中介作用检验过程中,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家族主义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