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琴在宋代以前泛指胡地传入中原的民族拨弦乐器,包括琵琶、大小忽雷、火不思、五弦等。大约到了宋代,胡琴又泛指夹弦拉奏的乐器,如二胡、四胡、京胡、板胡等。《元史*礼乐志五》有:“胡琴……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尾。”史书记载,宫廷开乐部与天魔舞中都要用它。胡琴的祖先叫“奚琴”,原宋代始叫做“胡琴”,清代还有人称之为“奚胡琴”。后来,当它流行和运用的范围扩大到全国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时候,便有了更多的别名,如“弦子”、“嗡子”、“胡呼”等等。不过,凡是付诸文字的学名都统称为“胡琴”。   胡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拉弦乐器,在它之前的弦乐器,如琴、瑟、筝、琶等都是用指或拨子弹弦的。弹弦乐器虽然也长于演奏旋律,但有一个突出的弱点,就是不能奏出真正的长音。它们用滚奏的方法奏出的长音,恰似一个齿距很密的齿轮在一个平面上轧出的线,那实际上只是一条由许多紧密连接的点拼成的线,并不是一条真正的线。而它用强力扣出的长音又像一个大头小尾的蝌蚪,也不是一条均匀的线。只有拉弦乐器胡琴所奏出的长音,则是一个音头与音尾都能保持或自由控制着一定力度而且毫无间断的绵实厚重的真正的长长的音线。这些或长或短的合理结合起来的音线的音响效果,极像悠悠吟哦的人声。于是这个特点便形成拉弦乐器特有的优势,便极自然地奠定了它在民族乐团中的优胜地位。……  相似文献   

2.
奚琴在中国与韩国的历史发展中,在形制、音乐特性及演奏模式上存在差异.奚琴在中国被持续创新优化后,形成大量备受人们青睐的胡琴型乐器.但奚琴在韩国不管从形制还是从演奏与记谱方式,大多是对传统制造的承继.中韩之间的经济贸易日渐拓展,两国的音乐文化也随之慢慢展开了融合,这既不断推动了两国音乐的多样性发展,也变相促进了两国的多层...  相似文献   

3.
项目:仿制敦煌壁画乐器频谱测量乐器:琵琶、阮、筝、瑟、琴、胡琴、葫芦琴、弯琴、五弦、排箫、筚篥、埙、笙、竽、横笛、方响等时间:1991年10月18—25日地点:北京电影乐团排练厅(录音)  相似文献   

4.
二胡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 关于二胡最早的记载是在宋朝,“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云中雁,归雁如今不寄书。”宋代沈括《梦溪笑谈》中在这首诗里所说的“变弓”不是用来射雁的,而是用来拉胡琴的。根据史书记载,二胡的前身可能是“奚琴”,在唐代的北方奚族,用竹片夹在两弦之间摩擦。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宴荣二山泡》中有:“竹引携琴入,花邀载客过”的诗句,说明唐代已有了弦乐的存在…… 二胡音色柔美而深沉,表现力丰富,它是中国乐器中的“王子”。  相似文献   

5.
二胡初期,又名胡琴,由唐宋的奚琴、嵇琴、胡琴演变而来,到明清时代的二胡形制与现代二胡几无二致,中国弓弦类乐器的代表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演奏技巧与表现风格。发展时期:共和国成立后,涌现出一大批技艺高超的演奏家,二胡独奏乐曲创作获得了历史性的丰收。兴盛时期:八十年代后一大批协奏曲,叙事曲相继出现,二胡领域人才济济,演奏教学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五弦筝,推测是以“宫、商、角、徽、羽”五声音阶来定弦的.琴体为竹制,弦是丝弦,相传是由筑演变而来的.(东汉应邵《内俗通·声音篇》载:“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外形与瑟很相似.曾有“小瑟”之称.(明朱载堉《瑟谱》称十四弦,十五弦筝“皆古之所谓瑟也.”)五弦筝在当时的秦国广为流传,有“真秦之声”的说法.(秦李斯《谏逐客书》).所以世人又称之为秦筝.  相似文献   

7.
筝,在唐朝以十三弦的形制传入日本。使得这一"其源同,其形异"的乐器在中日不同民族文化的传承下有了其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筝在日本发展中注重维护传统,这种一贯性与持续性,使得筝在传入日本后十三弦的形制和唐代筝古法都在极大程度上保留了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始终没有改变其原有的形制构造;而筝在中国的发展中则是改良与创新为主,为了满足古筝自身发展的需要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多次改良研制成了我们当代最常用的"S型21弦尼龙钢丝筝",在音色及音域的扩展等方面都有了些许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牙筝和古筝同属于齐特尔琴类.牙筝是朝鲜民族弓奏弦鸣乐器,古筝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弹拨弦鸣乐器,两者作为弦鸣乐器,历史悠久,共处于儒家文化圈,在文化与艺术特点方面既有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法,通过对牙筝与古筝的历史流变、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对把握中朝两国音乐文化发展脉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胡琴源流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数以千计的各族民间乐器中 ,胡琴类拉弦乐器 ,是居于首位的庞大乐器族系 ,历史悠久 ,流传广泛 ,遍及东南亚。对此 ,国内外学者多有论述 ,其源流脉络已基本清楚 ,并已逐渐形成诸多传统权威之说。本文依凭史料 ,指出其中胡琴“在宋为嵇琴”之说的不准确 ;论证了“嵇琴本嵇康所制”和“《元史·礼乐志》中没有记载马头琴这件乐器”之说的讹误 ;文中配以文献绘图说明了由蒙古帝国、元朝开始 ,胡琴在蒙古民族宫廷与民间中 ,已演变为潮兀尔与胡兀尔两种不同形制的拉弦乐器 ;指出明末清初奚琴与潮兀尔·胡琴的不同形制。  相似文献   

10.
四胡     
正也叫"四弦胡琴"。一、三弦同音定为d~1;二、四弦同音定为a~1。琴弓粗壮,用双股马尾分别夹于一二及三四弦之间。奏时,一、三弦或二、四弦同时发声。是曲艺大鼓的主要伴奏乐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