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汉语辞书不可或缺、着力收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成语大多来自古代,其中部分语素的意义往往用的是古义或假借义,给今人的正确理解带来不少困难。文章以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这两部典范的语文辞书为例,对其中误释的部分成语条目试加考辨,以供辞书编纂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间乐种的称谓问题始终是传统音乐研究中的难题之一,由于民间口传文化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强,往往会在客观、主观上产生或杜撰很多口碑说法,使得研究工作陷入迷茫。"五大宫调"是清代以来流传在鲁南和江苏一带的民间曲唱艺术,就其称谓和来源,当地玩友和学界认识不一。如果能以多重视野对这一"专名"加以解读,想必会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唱论》作者燕南芝庵首倡的“宫调声情说”是著名的曲学难题,是研治古代音乐与古代曲学的学者都难以回避的话题。从一定的宫调自身有无声情,《唱论》所言宫调是否就指元曲的宫调,《唱论》对各宫调声情的描述是否合理、准确。宫调的声情与文本的文情是否一定一致等问题入手,得出结论:“宫调声情说”是古代音乐家长期实践的总结,不能够轻易地加以否定,同时也不能把它绝对化,认为毫无问题。就《唱论》而言,“宫调声情说”指词而不指曲,指单曲(词)而不指套数。  相似文献   

4.
《辞源》、《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把《多收了三五斗》等文中的“油水”解释为“指不正当的物质收益或额外的好处”,不够准确,最好改释为“隐指钱财,泛指可以得到的好处。”  相似文献   

5.
《辞源》、《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把《多收了三五斗》等文中的“油水”解释为“指不正当的物质收益或额外的好处”,不够准确,最好改释为“隐指钱财,泛指可以得到的好处。”  相似文献   

6.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其中的“怒发上冲冠”,中学语文课本注为:“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冲动了帽子。这是夸张的说法。”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云:“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极其愤怒。”安徽大学等十三所院校合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曰:“内心  相似文献   

7.
一词多义是汉语词汇一个突出的特点,在增强汉语词汇的丰富性、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相兼一样,正是这一同一词汇的多义性,给中国古代学作品的教学和鉴赏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字词意义的考实不是教学和鉴赏的全部,然而它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但由于一词多义等原因,经常会使我们因对个别关键词汇的多个意义(尽管包含了那个准确的意义在内)一时无从准确取舍而发生误读误释。这种误读误释有时固然能“歪打正着”,使我们能较好地体味作品内涵的多重性、审美的朦胧性,  相似文献   

8.
谢昌翌 《语文知识》2002,(10):17-17
为了表达对人思念的殷切,人们常用成语“一日三秋”来形容。但这个成语如何解释,却见仁见智,说法不一。请看下列释义: 1、[一日三秋]形容对人思念之切。三 秋,三个秋天。《诗·王风·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三秋]义项②三季,九个月。《诗 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 兮。” 以上见《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9年7月修订第1版)。 3、[一日三秋]形容思念的殷切。语出 《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 秋兮。”  相似文献   

9.
海州五大宫调的演唱艺术值得研究.作为民间音乐的代表之一,需要关注演唱艺术二度创作的特点.文章从存现方式的生活化、演唱参与者的大众化、演唱技巧的平易性和"俗中之雅,雅中之俗"的审美趋向四个方面论证了海州五大宫调演唱艺术的自然性特点,并强调传承保护时其自然性尤要得到尊重.  相似文献   

10.
汉乐府《陌上桑》(收入初中语文课本)有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孔雀东南飞》(旧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收入高中语文课本)有句:“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这两处的“自名”中学教材未注,究竟应作何解?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对前一句未作解释,而把后一个“自名”解作“名字叫做”,“名”是“名字”,“自”能当“叫做”讲吗?再说后面的“为”宇也没有了着落。季镇淮等  相似文献   

11.
汉乐府《陌上桑》(收入初中语课本)有句:“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孔雀东南飞》(旧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收入高中语课本)有句:“东家有贤女,自名为罗敷。”这两处的“自名”中学教材未注,究竞应作何解?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时前一句未作解释,而把后一个“自名”解作“名字叫做”,“名”是“名字”,“自”能当“叫做”讲吗?再说后面的“为”字也没有了着落。季镇淮等编写的《历代诗歌选》释“自名”为“自然要取名”,是人都要取名,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是可以的:但取什么名并无必然性,“自然要取名为罗敷”于理不通。邓英魁主编的《中国古代学作品选》、巴蜀书  相似文献   

12.
"采薪之忧"是"自称有病的婉辞",但故训和辞书的具体解释不一致,有的认为是"言已有担樵之余劳",有的认为是"言病不能采薪"."采薪"是修辞用法,表示"低贱"的意思,与是否采薪没有直接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辞海>、<汉语大词典>相关的条目和释义,提出了当前辞书编纂中存在的几个原则问题:修辞与辞书的释义、立目;包孕词目的立目和释义;同义异形词语的立目和照应.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以曲调本体分析为主体的我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且体现了“曲理”分析与创作运用紧密结合的特点。上世纪末,西方民族音乐学学理理论逐渐进入我国,并在部分学术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拓展了我国传统音乐或民间音乐研究的新视域,使部分研究成果体现由音乐本体向音乐文化层面拓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唱论》作者燕南芝庵首倡的“宫调声情说”是著名的曲学难题,是研治古代音乐与古代曲学的学者都难以回避的话题。从一定的宫调自身有无声情,《唱论》所言宫调是否就指元曲的宫调,《唱论》对各宫调声情的描述是否合理、准确。宫调的声情与文本的文情是否一定一致等问题入手,得出结论:“宫调声情说”是古代音乐家长期实践的总结,不能够轻易地加以否定,同时也不能把它绝对化,认为毫无问题。就《唱论》而言,“宫调声情说”指词而不指曲,指单曲(词)而不指套数。  相似文献   

15.
<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晚年词作名篇,明代的杨升庵甚至誉为稼轩词中第一首(见《词品》)。正因如此,这首词被收录在全国各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里。笔者使用人教版教学此课时,对词中"烽火扬州路"一句中的"路"字的解释产生了疑惑。人教版课文注释对"烽火扬州路"一句的解释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按照课文这个注释来理解,"路"似乎没做解  相似文献   

16.
燕南芝庵的《唱论》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元人最早提及宫调理论的著作,他在书中说:大凡声音,有六宫十一调,共十七宫调。本文从元代"宫调"理论应用概况、元杂剧宫调应用与燕南芝庵宫调理论的一致性、元杂剧对燕南芝庵宫调理论的发展等三方面对芝庵宫调理论与元杂剧中宫调应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以期能透过形式而窥其本质,寻求芝庵宫调理论的合理内核,提示人们对音乐艺术规律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相似文献   

17.
18.
《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中的"地"很多作品选解释为"地面"。本文通过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从语法演变和语音演变论证"地"当解释为助词"着"。  相似文献   

19.
《鸿门宴》中有这样一句话:"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一直以来,包括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在内的多家教学参考书都将句中的"与"训为连词"和"、"同",全句翻译为:"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  相似文献   

20.
被列为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试点项目的海州五大宫调,因历代以曲牌连缀体的形式传唱,故又称海州宫调牌子曲,是江苏明清俗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其音乐形态分类,可分为典雅华丽的大曲和通俗明快的小曲两大类;按其结构又可分为单支和套曲两个系统.套曲中有一种集曲,它是用若干曲牌的部分乐句、甚至一句或半句连缀而成,腔调转换自如,连贯如一,被视为江苏牌子曲中的绝唱.海州五大宫调曲目有百首以上,其中反映当地民间故事和民间风俗的曲目最受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