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子若 《今传媒》2020,(2):16-19
近年来,表情包在互联网社会迅速发展。表情包以其直观性、低门槛、娱乐性和高容纳度在网络社会中广泛被使用,其强大的可塑性和包容性带来了很多商机。本文从表情包的发展过程、传播特征和传播功能三个方面,来对表情包这一传播现象做出讨论。研究表明,表情包成为塑造个人形象、解构主流话语以及表达意见的新载体,探析其传播规律对研究网络传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梳理和分析网络文化语境下表情包传播兴起的原因、发展历程及传播特性,认为表情包传播有其现实根基,反映情感交流的新现象.也正因如此,简单地为表情包传播贴上否定的标签是不足取的,我们必须看到它存在的合理性一面.同时,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表情包传播现象的发展也伴随着一些负面效应,这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思考引导表情包传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策略,尽量消解其负面效应.表情包传播的商业价值已经初现,但其具体的发展前景,还有待未来去证实.  相似文献   

3.
从最初的美式ASCⅡ到现在的表情包,表情包迅速发展成为网络传播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一种新的网络文化。本文梳理了表情符号的分类,从受众的角度,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了表情包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视角,以后现代思潮与表情包的关系为出发点,对网络表情包后现代式的传播逻辑进行了分析,主要表现在解构主流与权威,重构互主体价值观;解构严肃政治符号,重构娱乐性话语空间;解构传统美学,重构草根文化;解构理性与深度,重构表象化解读四个角度。同时对网络表情包背后的话语体系流变与发展趋向作出了思考,集中在从沟通辅助到沟通障碍的变化、意识形态与流行文化的操控、虚无主义倾向的表露及文字意涵的复归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情研究离不开文本与符号.表情包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符号,在特定情境下有特定蕴意.本文从模因理论出发,通过对表情包的传播分析,探讨网民的社会心理动机及表情包的传播影响,进而思考如何促使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7年2月初,一款“皮皮虾,我们走”的表情包蹿红网络,之后又衍生出“海参,我们走”“大闸蟹,我们走”等其他水生生物网络表情包,引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刷屏.表情包的每一次走红,都离不开网民对此的创造性生产与传播,揭示了网民对网络表情包的“接受”,符合接受美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表情包是产生于互联网语境下的多模态话语形式,将语言、图像、动作等元素融合,大大提高了话语表征的传播效果。网络表情包具有丰富的视觉特性,其使用体现了视觉碎微化的特征。用辩证批判的观点看待当前表情包及文化流行行为,表情视图的传播既有积极意义,如表情包的生产与使用能让青年群体不断产生自我情感满足、群体认同、社会安全感等情感能量,同时也要深虑当表情包极度泛滥时所带来的解构主流文化、消费与娱乐至上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嘉洋 《视听》2021,(1):149-150
表情包作为新媒体时代在网络上兴起的产物,出现在各种社交软件中,成为不可或缺的符号.结合时代背景,在用户关注表情包、使用表情包和创造表情包的过程中,折射出了不同的社会心态:渴望社会认同、焦虑和抗争.对表情包传播背后的社会心态进行解读,对社会情绪与社会价值体系的疏导与构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当下新媒体语境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以表情包为代表的图片等多样传播形式在网络社交平台的流行现状,探讨了大学生线上社交中以多种媒介为载体实现的自我认同和呈现,以及社交过程中通过表情包等形式的替代所体现的社会在场。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法,探知大学生使用表情包丰富社交的动机和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手机技术的发展,表情包的使用逐渐成为一个全民现象。90后是表情包的使用主体,所以表情包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体现出90后群体的特色。表情包不仅是年轻人用来表达自己情绪与情感的视觉狂欢,也是90后作为草根阶层对自身话语权的另类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谢振宇 《青年记者》2016,(20):82-83
网络表情符号的产生与发展 (一)网络表情发展及传播过程 1.网络表情符号的成长阶段 网络表情符号,指运用图文、动画等手段所模拟和再现出人和动物的表情、动作,以及卡通化的事物、自然现象等,用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发挥传情达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一经播出便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成为"现象级"影视作品,剧中表情包更是迅速攻占网络,成为助推这场网络狂欢的强势符号。作为传播符号的表情包实际上代表着《人民的名义》一剧,快速实现了影视剧IP表情包化,表情包在互联网病毒式传播也就代表着该剧的意义体的传播。本文旨在解读表情包在该现象级电视剧传播中的使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3)
网络表情作为非言语符号的重要形式,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一直承担着辅助交际作用,而在"一图胜千言"的视觉传播时代,网络表情因信息含量大、传播渠道广、用户喜闻悦见等特征而在各大社交媒体中广泛运用,使用频次不断飙升。本文从非言语符号出发,分析了网络表情的发展演变,并从信息传递、情感表达、娱乐宣泄、场景搭建、隐喻认知和个性彰显等六方面探究非言语传播学视角下网络表情的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以社交媒体为主要特征的时代背景下,表情包成为了社交空间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话语符号,大学生作为表情包文化的重要参与者,通过表情包这一独特的表达形式实现自我表达。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表情包使用情况反映出的深层次文化现象的探析,从语言文字表达、娱乐化和价值观等方面探析表情包文化的内涵,认识表情包表象下隐藏的文化现象和精神内涵,以便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社交环境。  相似文献   

15.
人际传播视阈中的微信表情包的使用深受大多数人的喜爱。本文通过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人际传播视阈中的微信表情包的使用效果、使用情景、使用目的进行分析,并对微信表情包恶搞、侮辱、威胁、敷衍使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补充说明,提示规范用户在人际传播视阈中的微信表情包的使用,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传播的发展过程中,网络表情也开始流行起来。网上大量传播的表情符号、图片、视频片段等丰富了网络表情的种类也表现出网络人际传播的多符号倾向。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上网人数的增加使得网络社交的方式更加多元。表情包因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在网络人际交流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近些年"佛系"网络热词借助表情包迅速传播的现象也蔚然成风,其流行原因是个体性格、社交媒介与心态转变等因素作用的结果。当下的网民愈发倾向于用非语言的形式来抒发情感,也印证了其是网民的心态表征。此外,该现象在传播的过程中,亦发生了诸多"转义"现象,而透视其背后的社交使用与社会文化,可对这一现象起到辩证分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表情包的主要使用者,“斗图”行为在大学生利用网络互动沟通时常有发生。热衷、偏爱利用网络表情包进行情感抒发和表达观点,已成为大学生这个群体显现出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在承认网络表情包所具备的传播优势的基础上,我们应理性看待它所引发的问题,合理提出解决对策,推动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赵斓  于承州 《东南传播》2017,(12):101-104
以图文为基本素材的表情包,是网络民意表达和情绪宣泄的一种载体,并经历了形式和意义的转变。表情包的出现和传播呈现了一个以青年群体为主,充满多元思维和狂欢快感的阵地。"符号的狂欢"并非与主流价值观对立,而是缓解着现实中阶级差异带来的压力。社交媒体为多元文化提供了滋生空间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侵权、挑战道德底线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寇二燕 《传媒》2018,(6):41-42
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17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统计,在2017年网络受众喜爱度排名中,纪录片以30%的占比位居第五,同比提升了三位.可以说,我国纪录片市场依靠作品的艺术张力和人文情怀,正在迎来自己的"表达时代".而体育纪录片作为纪录片和大众文化的重要构成,其发展也迎来了全新的机遇.我国体育纪录片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探索阶段(1949年-1965年)、停滞阶段(1966年-1976年)、黄金阶段(1977年-1992年)和多元化阶段(1993年至今).全媒体时代,体育纪录片开始剥离原有的新闻报道属性,转向人文视角,更注重体育文化和体育思想的传播,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全面加持下,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开放化、动态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但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体育纪录片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在产业链拓展、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完善提升空间,而这也是未来体育纪录片改革的发力点,需要我们站在时代高度加以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