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取向,确定小学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首先要辨析语文课程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对语文价值取向的深刻理解去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的复杂性、缺乏严密的知识体系基础及研究中的取向失误是语文课程价值取向成为问题的现实原因。应当在课程、语文价值和语文课程认识的前提下探讨语文课程价值的多元取向与实践路径,文化视角下的文化分析框架是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的课程价值取向指教师对语文课程属性和功能的看法和观念,这些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本研究从现象描述分析学的视角,采用访谈的方法,从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看法厘析出教师实然的语文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结果发现:教师群体中存在应试主义、学科主义、认知过程、社会本位主义和人本主义五种不同类型的语文课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不仅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其中,"人文性"侧重于语文学科的关于人的内在价值取向,而"工具性"则着眼于语文学科的实用功能——工具价值取向。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识字教学同样兼有人文价值和工具价值,识字教学工具价值取向取决于汉字的交际功能又决定了汉字教学的科学性。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意义虽然早被确定,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课程既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也是塑造精神世界的手段,当语文课程的文化主体性得以彰显时,就需要在文化反思与重构中明晰未来的发展方向。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记忆码,语文学习很大程度上是民族文化的学习与理解,学习内容的选择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也总是带有鲜明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总是和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价值取向是语文课程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程芝 《陕西教育》2008,(4):22-22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为变语文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变语文课程的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变语文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的发展本位。在这种新的价值取向的指引下,语文课必须追求一种新的教学境界。通过认真阅读、理解和反复思索,积极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7.
价值论是关于对象客体与一定主体的意义关系的认识,价值取向决定着主体的价值选择,进而支配着主体的实践。探讨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是对语文课程属性本体意义的认知判断,是对其支配下的语文教学实践的行为规范。本文基于对语文学界关于语文课程性质认知发展的反思,提出生命性是语文课程的根本属性这一主张,并从发现生命与构建生命两个维度就如何实现语文课程的生命性进行了实践探讨,旨在重构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假设,为语文学科教学实践提供应然支撑。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变语文课程的统一性和求同性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变语文课程的与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变语文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的发展本位。这样的语文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无疑给沉默多年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水,本文是对新理念下的几种阅读教育法深切体会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魏书生语文课程观是其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它有三个明显的价值取向:重视学生主体性开发取向,解放被压迫知识取向,生活本位取向;包括三个课程形态:学科课程形态(分主流学科课程和亚学科课程两种)、活动课形态、潜在课程形态。魏书生语文课程对语  相似文献   

10.
教学的依托是文本。文本作为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教育价值取向、教育价值追求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第一性”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确定文本价值取向是课堂教学系统工程中的首要工作。可以这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顾此失彼,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不和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武宪 《文学教育(上)》2008,(24):125-12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顾此失彼,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不和谐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的界定,存在着多元化的特点。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价值取向的定位,应从三方面去认识:一是人文性教育应落实到教材课文的内容;二是工具性的本身也体现着人文性教育;三是对人文性的感知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董晓宇 《今日教育》2004,(11):15-17
当前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错误倾向:一味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重视语文丰富人文内涵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更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明确指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正确引导儿童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长。但在当下语文教学中运用能力大行其道的今天,课标中这样的呼吁似乎大有作壁上观之感。如何实现文本价值的理性回归,实现“人言两立”的双重效应呢?  相似文献   

16.
黄桂林 《文教资料》2005,(4):189-191
文本作为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综观教学现状,不少教师在处理文本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感受的关系上存在偏颇:或者片面强调文本价值取向,画地为界,对学生智慧的火花视而不见;或者片面强调诊视独特感受,漫无目的,对学生认识的偏向置之不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文本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目的都在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完善学生的语言系统,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转变,促进学生真善美的转变,给学生带来快乐,完成语文课程任务,加强语文知识积累,满足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需要。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和途径,主要有: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要重视语文课程特色,遵循语文教材的价值取向,科学合理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8.
课程的价值取向决定着课程的目的。课程的价值取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合理的,但随着时代和条件的变化,必然会进行相应的改变和调整。本文着重回顾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嬗变的历史,期望能对当今语文教育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视阈下,确立科学的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取向,是解决口语交际教学低效问题的必然路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构建科学合理的口语交际教学的价值取向,真正实现口语交际教学高效化,从而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生活"一词在新课程标准中出现竟达20余次.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历次教学大纲.高中的写作从命题、素材的积累到写作与讲评都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当下生活,可以说,生活化的价值取向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终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