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有很多观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先秦时期教育专著《学记》中就反对教学上的注入式,倡导启发学生的自主性。提出了“三要”、“三不要”原则:“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强调要“道、强、开”,不要“牵、抑、达”。 一、道而弗牵 “道”即导,引导之意。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怎样进行才能有效?我认为,必须坚持启发、疏导的方针。一、什么是启发疏导方针启发教育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提出启发诱导教育思想的是孔子。孔子在人才培养上重视启发诱导。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德育思想,并广泛应用于学生的品德培养中。孔子以后,经《学记》进一步发展提出“君子之教喻也”所谓“喻”,就是启发诱导。如何诱导?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表明他们重视通过启发激发道德动机,提高道德认识的教育。我国古代,许多教育家在培养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活动中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启发的方法。但是,在  相似文献   

3.
浅谈启发性教学原则临沧县教师进修学校袁福康“启发”一词来源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对启发性教学作了完善的论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  相似文献   

4.
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式教学.孔子是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后来,《学记》中又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这些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国外也十分重视教师的引导、诱发,例如古希腊苏格拉底在教学上运用的“产婆术”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很早就提出了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相似文献   

6.
<正> 早在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提出了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就是说,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着他;给他点明解决困难的“诀窍”,而不是事事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这些有关教学的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谈现代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科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提问是一种极其古老且常用的教学方法,很早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古代教育大师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法来进行教学。他认为,教学应“循循善诱”,运用“叩其两端”的追问方法,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去探求知识。其后《学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而不要勉强牵拽;要激励学生而不要压抑,要启发而不要代替学生去做出结论。《学记》还提出了“善问”与“善待问”的思想,要  相似文献   

8.
刘美华 《文教资料》2005,(27):166-167
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教学专论、被梁启超喻为"专标诲人之术"的<学记>,蕴含了深刻而丰富的语文教育思想.本文就<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思想展开论述,分析了这一教育原则对当今教育的启示,从而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现式的教学理论起源于我国古代儒家学者的教育思想 ,儒家学者对于当时教学灌输知识的消极影响与启发思维的积极作用 ,在《学记》上有着非常精辟的论述 :“今之教者 ,呻其占毕 ,多其讯言 ,及于数进 ,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 ,教人不尽其材……。”这是指责教师只是注入知识 ,唯重教材的数量与教学进度 ,不管学生能否接受 ,以至其天赋才能 ,亦未能充分地发展与发挥。采取发现式的教学 ,在《学记》中 ,也有确切地阐述 :“君子之教 ,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和、易 ,以思 ,可思善喻…  相似文献   

10.
《礼記》中的《学記》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教育論文。它系统地总結了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教育經驗;虽然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但其中有些見解在今天仍然发人深省,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借鉴。最近重读这篇文章,觉得有几句話說得非常透晬,对自己的启发很大。它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則易;开而弗达则忌。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作者在这里给教师提出了“和、思、易”三个要求,并且阐明了达到三个要求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1.
林桂娥 《考试周刊》2011,(60):60-60
“启发”一词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说》提出三种启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办法:“通而弗牵”,即引导学生,不牵着鼻子走;“强而弗抑”,即策励学生,不推着学生走;“开而弗达”,即指点引导,不代替学生做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教学中我主要运用激发兴趣、提出疑问、顺序设置、启发参与和整合五种方式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激发兴趣《学记》对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有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老师的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道”是诱导学生的思维“上路”;“强”是激发学生思维,探索问题到底;“开”是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达到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温故而知新,这些教学的心理学思想,对于今天深化教改,提高教学质量,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夫子在《学记》中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指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这大概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最早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教学方法时,将启发式列为“十大教授法”的第一条。可见,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很有生命力的。  相似文献   

15.
所谓“启发”,即阐明事例,使对方因联想而领悟。正所谓是“开而弗达,道而弗牵”也。“启”具有引导、指引之意;而“发”是有所“悟”,指发现、发展,带有创造之意。启者会因其学识之殊而有差异;被启者,亦因悟性之殊而有所不同。若启发者为目不识丁,其言行举止能为悟性高者而有所觉;、启发者为饱学之士,亦能为悟性低下者解困、点拨。因此,如何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积极地思维是教师要探讨的教学问题之一。美术创作教学中的启发方法,或许同其他科目有相同之处,个别会因其特殊性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情境,曾被简化为“一组刺激”,古今中外,有着悠久的渊源,孔子授业要看学生“愤”、“悱”如何,才予以启发,《学记》中所谓“善喻”之教,要在“道而弗  相似文献   

17.
正真正的课堂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那么启发思维就更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了。在中国古代就有所谓"君子之道,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道而弗牵,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强而弗抑,学生学习起来才感到轻快;开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习愉快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启发诱导。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  相似文献   

18.
<正>《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都体现出古人重视启发式教学:把握启发的时机,抓住关键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提问,巧于启发引导,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开启智慧。由于古诗文和现代文的差距较大,甚至在某些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方式,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作为  相似文献   

19.
《学记》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指出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要善于启发引导。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寻找或创设良好的情景,设计针对性的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20.
《礼记·学记》中记载:“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思是说,积极诱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牵着他们的鼻子走,学生就会自觉地对学习感兴趣;热情鼓励学生努力向上,而不是硬推着他们走,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就会感到容易接受;耐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要代替他们作出结论,学生在学习上就能主动去钻研。在教学上能引导学生自觉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