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数第二册“认识图形”)师:谁愿意把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介绍给大家?(生纷纷举手)生:(到黑板上随手画了一个)这是长方形。生:她画得不好看,有点歪,要用尺画。生:老师,我比她画得好,我来画。……师:用尺画,肯定会画得好一些。(给讲台上的学生一把尺)大家都用尺画一画吧。(下面的学生纷纷拿出本子、尺、笔,自己画起来。画长方形、正方形时,为了不画歪,有的学生压着格子线描,有的围着田字格的边描,有的照着直尺上已镂成形的长方形、正方形描,还有的居然已会借用直尺上的直角去画了。过了一会,都画好了。)生:(画的是□△,边用…  相似文献   

2.
【案例:苏教版第六册《菩萨兵》教学片断】师:(板书“菩萨”)大家来读一读。生1:菩萨。师:你知道哪些菩萨?生2:我知道观音菩萨。生3:我知道文殊菩萨。生4:……师:这些菩萨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生1:他们都是神仙。生2:他们眉心都有一个红色的圆点。师:我们在电影电视中见过很多菩萨的形象。除了外貌上有这一相同点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共同之处吗?生1:他们都很善良。生2:他们慈悲为怀。生3:他们是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师:大家说得不错。一起再读一读。生:菩萨。师:(板书“兵”)再读一读这个字。生:兵。师:兵是指什么样的人?生1:兵是那些在战场上…  相似文献   

3.
师:请一位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生纷纷举手)师:我找一位没有举手的。(指一位同学)就是你吧。你为什么没有举手?生:我字写得不好。师:没关系。没有谁不练习就把字写好的。练习练习吧。(生上台板书)师:字写得蛮可以嘛,虽然不能说漂亮,但是笔顺都对,间架结构都合理。要努力,大胆些,敢于表现,才有成功。(生欲回去)师:先不要走。当老师还没有当完呢,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呀。生:和……朱元思写信。师:“与”有“和”的意思,但这里应解释为“给”;“书”解释得很好,在这里是名词,“信”的意思。生:给朱元思的信。师:非常棒!你再看看书,会知道,这…  相似文献   

4.
师 :上次作文 ,我们写了《看乐爷爷画画》 ,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 ,把它写下来。这篇作文 ,大家写同样的题材。现在 ,老师要给你们写另一篇作文(板书 :《快乐的日子》) ,要求大家写各种各样的题材。大家看看 ,按这个题目的要求 ,写的是什么?生 :写的是“日子”。师 :什么样的日子?生 :快乐的日子。师 :对 ,一定要写出快乐来 ,让大家看了感到快乐。现在 ,我要同学们说一句话 ,回答 :在什么时候 ,我做什么?考虑一下 ,再告诉老师。生 :一个春天的下午 ,我随哥哥到树林里打鸟。生 :在一个夏天的中午 ,我去捉“知了”。生 :一个夏天的早上 ,我…  相似文献   

5.
正一、谈话师:今天,陈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大家开心吗?生:开心。师:陈老师今天要和大家做一个小游戏,然后请同学们把游戏的过程写成一篇短文章。(出示:做一个小游戏,写一篇短文章)怎么样?感兴趣吗?生:感兴趣!师:太好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大家这么感兴趣,我相信今  相似文献   

6.
王秀琼 《四川教育》2003,(10):39-39
[案例] 师:(出示一幅珍珠鸟图)这是一种很可爱的鸟,谁来说说它的样子。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完整地说一说,也可以抓住某一特点具体地说。(生有选择地说。)师:(出示珍珠鸟和“我”逐渐亲近的一幅幅画面。)这些画面没有声音,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给它们配解说词吗?你可以把自己当作珍珠鸟,也可以把自己当作画面中的“我”来说。(生有的从“我”的角度来说,有的从珍珠鸟的角度来说。)师:课文第5、6小节写了我对珍珠鸟没有限制,只有呵护和关心。找出你感兴趣的,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各自说理由。)师:课文第5、6…  相似文献   

7.
师 :雕刻家把龙雕刻得像活的一样 ,现在作者把它写得非常美。这一节不仅词语用得美 ,写作方法也是很美的。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课文。(师引读总起句 ,生跟读三分句 ;师引读“所有的龙” ,生跟读“似乎都在游动 ,真像活的一样。”)师 :想一想 ,这一节的写作方法好在哪里?用什么形式来写的?生 :作者用“总—分—总”的形式来写的。师 :对极了?你们看看 ,这里使用的标点符号也很有特点。前面是冒号、分号、分号 ,第三个分句是句号 ,最后一句总结句也是句号。作者通过这种写法 ,把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我们今后在习作中也要运用…  相似文献   

8.
师:我们先听听今天一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艾青的一首诗——《树》——的赏析。(庄瑶瑶给同学诵读并简要品赏了艾青的《树》)师:“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这两句与我们学过的哪一首诗中的句子有相似之处?生:(齐声)《致橡树》!(以上是我们每天一首诗的常规话题)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一篇作文训练的重点是什么吗?生:(齐声)写好一个标题!师:那第二篇呢?生:(齐声)写好一个开头!师:那今天呢?生:(七嘴八舌)写好一个结尾,写好猪肚……师:我给大家提供一句诗,请猜一下我们今天写作的注意点!(点击鼠标投影: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生:(七嘴…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师先拿出6个苹果,问:把这6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3个。师:要是把2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1个。师:那要是只有一个苹果(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每人得半个。师:“半个”还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表示吗?生:不能,用分数12表示。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分数,根据刚才分苹果的经验,你能表示出自己喜欢的12吗?(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再涂色。)……案例二: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老师已经给每对同桌准备好了一些学具(每张课桌上放着一个塑料袋,袋里装着彩色纸。有的袋里装着4…  相似文献   

10.
师:《养花》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 :主要写养花的乐趣。师 :你说得很对。你是怎么知道课文主要写养花的乐趣的 ?能从文中找出根据吗 ?生 :从第1自然段“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可以看出。生 :从文章最后一节也可以看出。师 :同学们找得很对。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告诉我们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最后又告诉我们 ,他从养花中得到了哪些乐趣。同学们 ,请你们再读课文 ,看看作者究竟从养花中感受到哪些乐趣呢 ?生 :把花养活是一种乐趣 ;通过养花得到知识是一种乐趣 ;养花锻炼了身体是一种乐趣 ;与别人分享劳动成…  相似文献   

11.
一 寻找言语感觉 1.关注四次感叹. 师:作者刘成章先生在文中发出的四次感叹是——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这四句话. (生读书圈画) 师:谁把这四次感叹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乍一听,这四句话有点重复哕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 生:不是. 师:四句话,四个“好”字,现在哪位同学把写“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相似文献   

12.
一检测学情,激发识写兴趣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第28课《浅水洼里的小鱼》。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指课题)水洼就是水坑,浅水洼就是——生:里面只有很少水的水坑。师:对。看课题,请一个小朋友来读——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一起读——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课文都预习了,老师考考大家认识不认识这个字。(出示生字卡:扔)生:(读)rēng。师:没学过大家都认识了,看来预习得不错。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字,是咱们以前就认识的老朋友了,一起读——  相似文献   

13.
犤初读课文过程中,黑板上留下了经教师指点、学生讨论理清的课文脉络:响起掌声(第1~4自然段)感谢掌声(第5~6自然段 议论掌声需要掌声身处困境(第7自然段)犦师:请同学们轻声把整篇课文朗读两遍,读后告诉老师:哪一自然段课文所写的情景最使你感动?(生读课文,思考)生:第4自然段。师: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生读课文,略显平淡)生:(忽然站起,大声地)邢平读得不好!(笑声。未征求老师意见,该生便富有感情地朗读起来)师:(笑)这么说,你也同意邢平同学的意见———第4自然段写得最让你感动了?(生点头)师:大家同意他俩的看法吗?生:(齐)同意!师:说说看…  相似文献   

14.
正一、说说主要人物和大概内容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螳螂捕蝉》一文,谁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生:吴王和少年。师:对。这两个人谁为主?生:少年。师:我把"少年"写得高一些。现在黑板上有三个词:少年、吴王和螳螂捕蝉。谁能用上这三个词,把课文的大概内容给大家讲一下呢?  相似文献   

15.
片断一: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再读一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把它画下来。 (生读文。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同桌轮读,有的小声读……) [评:这一环节充分休现出一个“放”字,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学生兴趣盎然,这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生:“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师:大家同意吗?  相似文献   

16.
(生初读课文后)师:这一课的题目告诉我们,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呀?生:(齐)称象。师:(指课题)“称”字用什么办法记住它呢?生:“你”字单人旁换上“禾”旁就是“称象”的“称”。生:写“禾”字旁时,第5笔“捺”要改成“点”。师:我们来书写“称”———(师生书写)师:小朋友知道怎么用秤称东西吗?师:(指一生)噢,你会称,你上来做给大家看。(生上讲台,先作用秤钩钩起所称之物状,次作提秤状,再作移动秤锤状,后作审视所称之物斤两状)师:(笑)你做得真像。你怎么会称秤的?生:我妈妈下岗后在菜场摆摊卖菜,星期天我也去帮忙。师:课文里说了几种称象…  相似文献   

17.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读初步理解了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很好。再请大家细读一至二遍,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词、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朗读)“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句话写得好,写出了“我(作者)”通过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到叶先生家做客的事受到的教育,得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江畔独步寻花》师 :读了诗 ,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生 :诗中的“花”是什么花?师 :嗯!诗中的“花”是什么花?请大家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诗。(学生读诗、研诗、猜诗 ,有的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生 :有桃花、李花……生 :还有水仙花……师 :诗中写的花可能有水仙花吗?读读诗句想一想。生 :没有。因为诗中所写的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水仙花是草本植物 ,不可能“压枝低”。师 :确实如此 ,诗中的花还可能是什么?生 :桂花。生 :对 ,桂花!可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中看出来。师 :你能将这两句诗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吗?…  相似文献   

19.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大)这是什么字?生:大。师:我要请几个同学把这个"大"字表演出来。看看你们是不是会表演。有一个要求,各自做各自的动作,让人一看就清楚这是"大"。  相似文献   

20.
片段一:语意品读,咂摸"反复"的表达效果师:请大家读读这几句话,能发现它们共有的语言秘密吗?(投影出示课文中出现"一齐"的四个语句)生:这几句话都有"一齐"这个词,有的还有两个"一齐"。师:人们"一齐"做了什么?画出来。师:我们常说,写文章要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可课文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一齐"呢?再读读,体会体会,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这些句子旁边。(生默读,作批注)生:我觉得这几个"一齐"把人们动作的一致性写出来了。生:我认为不仅是说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