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访,经过试探性阶段,要迅速转入正题。试探性阶段不可太长,要适可而止。如果这个阶段拉得很长,开始的“闲谈”总是漫无边际,就会使访问对象觉得你是在闲聊,或者觉得你有些圆滑,甚至在卖弄自己,造成不好的印象。一旦造成这种不好的印象,在这次访问中是很难消除的。因此要尽快转入正题,开始正式采访。转入正题,首先要向采访对象交代采访目的,要准确介绍,不能含糊,以此来引导对方谈话。因为对方很急于想知道找他到底是干什么,他该怎样回答。记者要明确地告诉他,有哪些要求,如果说得不清楚,他就不能明确地回答。必要时还要交底。对方对记者采访往往有点疑虑,比如记者提了几点要求后,他会想,为什么找我?有沒有别的目的?会给我带来利益还是损害?特别是记者采访比较重要的问题,访问对象的疑虑就会更多,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先交底——这次采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对他有何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访难。难在哪儿?首先难在入门。这个“门”,是采访对象的心灵之“门”,也是采访对象的自卫之“门”。记者职业特点决定了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多变性和随机性。与采访对象的多数情况是各为一方,从未谋面,自我介绍,握手相识,然后便相向而坐,“舌耕”开始,你急不可待地“取”,他慢若抽丝地“予”;你要求对方一下子打开心灵之门任你“探囊”,他却抱怨对你毫不了解,“顾左右而言它”;你费尽唇舌,他也急得冒出汗来……这是一幅多么不谐和的场面!入门的“钥匙”到底在哪儿?其实不用四处寻觅,就在你身上,具体地说就是你的口。记…  相似文献   

3.
采访层次论     
采访的层次决定着稿件的层次,提高采访的层次是提高报纸质量的关键。 在报纸从文字转变为特殊商品的过程中,记者的采访就决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种需全身心投入的社会活动。参与性越高,采访层次也就越高。 首先要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提高采访层次。从空间上提高采访层次就是说既要尽量宽地扩展你的采访范围,又要提高采访对象本身的层次。决定采访对象层次的除了社会地位、职位外,最重要的是他能够最大限度真实地提供你所需要的信息。记者除了需要来自上层的宏观信息,也需要来自不同方位的微观信息,宏观信息与微观信息好似经线与纬线交…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连采访对象都约不到,或者见到采访对象,但无法让对方开口,或者对方虽然开口了,但回答给你的问题并不是你想要的答案……那么,就意味着你的采访失败,创造性的找新闻就无从谈起。因此,何谓“采访对象”?就是要求记者像“处对象”(谈恋爱)那样去采访沟通。  相似文献   

5.
薛丽萍 《青年记者》2010,(14):63-63
记者采访采访对象时,既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以外,还要掌握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活动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如果你连采访对象都约不到,或者见到采访对象,但无法让对方开口,或者对方虽然开口了,但回答给你的问题并不是你想要的答案……那么,就意味着你的采访失败,创造性的找新闻就无从谈起.因此,何谓"采访对象"?就是要求记者像"处对象"(谈恋爱)那样去采访沟通.  相似文献   

7.
记者采访采访对象时,既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以外,还要掌握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活动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对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和判断正确与否,对采访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记者对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应作如下的分析和判断:1、采访前,先要研究对方的经历、工种、年龄、习惯等,大致估量对方的性格、脾气属于哪一类。这往往可能成为谈话的一个重要突破手段,可使对方一开始就对你表示亲近与初步信任,甘当小学生,和采访对象交朋友。谢觉哉老人曾告诫记者:“不论采访  相似文献   

9.
马红斌 《新闻界》2000,(3):63-64
一、问题的提出动机 ,是指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 ,并将活动导向某一目标 ,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①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交往是一种人际传播活动 ,在心理学关于人际吸引的研究中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 ,人在与他人的交往活动中固守的原则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奖赏。这种奖赏包括6种基本的收益 :爱、金钱、地位、物品、服务、信息等。 ②与采访对象的交往离不开对他的了解 ,而对他的了解 ,又离不开对他的动机的分析。他为什么要花时间接受你的采访?他的动机与你的动机能否统一在同一次采访活动中?如果对方不具备接受…  相似文献   

10.
一条新闻写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工作,而能否把握采访对象心理,是记者采访成败的关键.采访对象为残疾人时,向对方收集材料、访问的过程,既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流过程,也体现了人道关怀.为了顺利地完成采访工作,记者除了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还要掌握不同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注重方法和技巧,获取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从而使采访取得最佳效果,并在精神或物质层面为残疾人提供实质性帮助.  相似文献   

11.
计划采访 没有人能够确切地告诉你该问什么样的问题,正如没有人能确切地告诉你在谈恋爱时该说什么一样。但无论对新记者还是资深记者来说,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为采访拟定一个暂定的焦点或主题。在农村采访,绝大多数采访对象的思路不像你期望的那么清晰,可记者的时间有限,这就要求记者事先确定好采访的主题,当对方的谈话内容跑离主题时,要及时提醒他:还是先谈谈某个问题好吗?  相似文献   

12.
跟主持人聊天是件轻松的事,不用你费尽心思,他就会很善解人意地讲出你想要问的内容。任鲁豫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愉快的采访对象,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我父亲是语老师,他从小就培养我的表达和朗诵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洁 《青年记者》2002,(5):27-28
在采访中,谈话是采访的主要形式,而在谈话采访中,记者是否善于运用情感因素,则影响着谈话采访的效果和质量。如何营造有利于采访的情感呢?笔者认为采访中宜采用以下几种调控情感的方法:化异为同法。在人际交往中,一致性往往成为双方倾谈的重要因素。双方初次接触,刚开始,也许因生疏不好交流,但若一方说出双方意见一致的话题,彼此就有可能谈得很投机很融洽,对方就会感到你与他有共同语言,然后你再问想了解的事就容易多了。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名片效应”,即以提出对方赞同的意见作为引出随后观点的“名片”。在采访中,记者应充分利用这种“名片效应”,增强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一致性,化异为同。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2008,(13):49-51
做好“对话”,关键在于采访对象的性格、内心想法要跃然纸上,要让他们说真话,要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如果你的位置站得跟对方不平等,你就很容易被对方左右,或者你会遭到对方的心理排斥。时刻记住,你是个记者,客观是你的追求,所以,“对话”一定要有新闻感。  相似文献   

15.
通讯员在采访中掌握的本领是否过硬,关键在于是不是善于提问,会提问才能得到宝贵的细节和材料。因为,采访需要有语言环境,有来言才有去语,你不会提问,被采访对象怎么能主动回答问题呢?许多名记者都是善于提问的行家,像采访毛主席的斯诺,1936年去陕北采访前准备了80多个问题。毛泽东是根据他提出的这些方面的问题,同他谈了十几个晚上。1960年6月,斯诺再次到中国来,又准备了40多个问题,同周恩来总理谈了12个小时。有的通讯员主观认为,自己生活在基层,人物和事情都很熟悉,还要作提问的准备吗?回答是必须的。你的提问如果笼统,被采访对象就可能…  相似文献   

16.
采访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社会活动,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记者在向采访对象作采访时,不仅仅是向对方收集材料。访的过程,同时也是彼此交流思想感情、挖掘内心世界的心理交过程,取得信任是获得事实的前提,采访对象有真诚合作的心才能打开心扉。记者既要把握好自己的心理,又要探索、揣摩采对象的心理。记者必须掌握人际交往中心理沟通的学问,主动近采访对象,取得对方的信任与合作,才能使采访获得成功。(一)在采访实践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两类人,一类是合作者,一类不合作者。不同的采访对象其心理素质也是不相同的。合作者往有如下心…  相似文献   

17.
[观点摘要] 做好"对话",关键在于采访对象的性格、内心想法要跃然纸上,要让他们说真话,要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 如果你的位置站得跟对方不平等,你就很容易被对方左右,或者你会遭到对方的心理排斥.时刻记住,你是个记者,客观是你的追求,所以,"对话"一定要有新闻感.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新闻生涯中往往有这样的经历,当一项采访任务来临的时候,蒙了。为什么?因为对采访对象一无所知。这不要紧,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都是这样吗?由一无所知到少许知之,到知之许多,到完全了解。记对采访对象的认识,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但记的采访总是有时间性的,有时甚至是很紧张的,如果等到接触了采访对象再开始认识采访对象,那样就太仓促了。我们可以把接触采访对象的时间提前——提前从资料上采访他,提前从资料上认识他,这就是我要说的新闻采访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赵子为 《记者摇篮》2012,(10):15-16
心理互动是心理学名词。媒体人对此的解释就是沟通。这里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采访活动中心理互动功能。与人沟通是记者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心理互动是完成采访任务的保证,深层次心理互动是提高新闻质量的手段。我们在走基层采访实践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被采访对象。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我们的采访会有不同深度,那么,是什么影响着采访内容的深度挖掘呢?不是双方身份和文化差异,而在于你能否与对方在短时间内搭建一个良好的心理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7,(12)
人物采写随谈文/赵冠军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按其情况、内容和类别来说,是非常繁杂的。这就要求记者的知识面要广,要善于交际,还要有点奇点子。采访人物时,要尽量研究、熟悉采访对象,要尽量和采访对象达成共识,创造出良好的气氛,特别对一些难采访的对象,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