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喜要 《文教资料》2010,(16):112-113
中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滋生,社会中间层在社会机制完善和健全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是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运用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和途径,分析社会中间层的生成、发展与作用,旨在发现社会中间层在社会运作过程中的活动机制网。  相似文献   

2.
略论制度变迁理论及其与我国社会稳定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理论所构造的内在机制有其深刻的政治意义。在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社会稳定问题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健康和快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当前影响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政府在制度转型过程中要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加剧,教育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研究重视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探讨、突出教育地位获得因素的挖掘、强调教育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关系的分析,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教育社会分层理论体系,探讨教育对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的作用和影响机制,建构我国农村学生地位的获得模型,关注农村学生的内心感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4.
社会分层作为一种固有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社会利益结构重新调整,社会分层的结构和机制也发生急剧变化,这种变化还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探讨转型期我国社会分层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促进作用,更要承认它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政策、对症下药,以使我国的社会分层更加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集中反映在中国快速发展过程中诱发的资源紧张、分配扭曲、环境破坏等方面。在不能牺牲发展的前提下,化解和防范这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需要政府的管理智慧和能力。客观地分析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产生的社会因素,未雨绸缪,有针对性地建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社会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蜕变的过程中其纠纷日益复杂化,与之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也逐渐多元化。同时,作为正式纠纷解决机制的国家法律制度在当今的农村社会纠纷解决过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法律与传统的纠纷解决模式共同建构了当下中国农村社会中的纠纷解决的多元机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中间层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法主体,以其特殊的劳动参加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财富的创造,应该受经济法调整,享有经济法权利,但是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社会中间层组织的法律权利规定并不完善,因而我国应该尽快完善这方面的立法,为发挥社会中间层组织的最大效用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查尔斯·蒂利在运用关系机制的基础上分析集体行动时,提出社会边界机制概念,认为社会边界机制包括边界变化的形成,边界变化的激活以及边界变化的结果,并且社会边界的强加和激活导致了集体行动的产生.中国农村群体性抗争中也存在着社会边界强加、激活等作用机制的痕迹.运用社会边界机制分析农村群体性抗争,有利于农村群体性抗争的预防和治理.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殊的社会转型背景为研究社会资本与健康获得的关系提供了很好的社会场景,尤其是迁移过程中社会资本发生巨大转变的流动人口,以他们为对象研究这一影响机制显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本文应用2012年武汉市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影响健康获得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是通过积极作用于社会融合,从而提升了流动人口的健康获得水平,社会融合在社会资本对健康获得的影响机制中发挥着完全中介效应,社会融合对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是一致性的。此外,本文还对个体社会资本量表和SF-36量表在流动人口中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验证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媒介素养研究范式转移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其社会空间视角的转向.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提出社会空间视角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基于社会空间理论视角,阐述大学生媒介素养建构的指向.第一,基于社会资本、权力视角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建构,引导大学生思考、探讨媒介在社会空间生产、互动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社会资本变迁方面的作用机制等.第二,基于情绪感知、表达、传播、分享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建构,引导大学生思考媒介化情绪、情感的形成与分享的特征、机制、作用等.第三,基于社会时空要素的大学生媒介素养建构,引导大学生表现出特定时空下的应然媒介认知与行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和社会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社会实践对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分析了社会实践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健全社会实践机制,推进社会实践"四化",完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改进高校社会实践的办法和对策,加强社会实践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政策创新动力因素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不断涌现的社会政策创新是多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叠加和民众福利需求的增长是社会政策创新的外在驱动力,社会政策缺陷是社会政策创新的内在要求,触发机制是社会政策创新的催化因素,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是社会政策创新的主导推动因素,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政策创新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的差别主要就在于社会控制机制的不同,法并非是法理社会的特有产物,礼俗社会也有法,但礼俗社会中的法与法理社会中的法又有着很大的差异.文章仅就法在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差异作些说明.  相似文献   

14.
伴随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和流动机制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并由此引发"社会结构紧张"等诸多问题。同时,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社会功能,对社会流动和社会再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就现阶段而言,职业教育虽然能够起到促进社会"基础阶层"实现上升性流动等积极作用,却也深受社会分层的影响与制约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之功能。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在职业教育与社会流动之间构建起良好的互动协调机制,就成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整合就是通过协调利益关系使全体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发挥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凝聚力的作用。从实施本质和过程看,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社会整合机制。科举制通过公平取士,缓和激烈社会矛盾;选拔精英,优化传统社会结构;鼓励向学,营造向上社会风气;教化民众,维系和谐社会秩序,发挥了社会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6.
社会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是社会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模式具有规律、价值和条件相统一的三维结构,社会模式是社会管理者选择、设计和建构的社会机制、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等社会规范体系.规律是社会模式的生存基础,价值是社会模式的内在灵魂,条件是社会模式的现实制约.选择和设计是社会模式形成的两种路径,在社会模式的形成过程中,两者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贯穿着模式形成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7.
《邢台学院学报》2014,(3):53-55
与经济发展状况相比较,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治理手段相对短缺,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机制尤其不完善,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自身以及宏观管理体制等问题。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重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外部监督,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其次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体制中的作用,实现治理方式上的主体多样、治理效果上的社会公平、治理图景上的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村公共品供需矛盾的核心是不能有效识别农民的真实需求,而传统的正式需求表达机制难以应对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本文根据公共品需求表达的一般逻辑,使用"呼吁-退出"模型构建了社会资本影响农民参与非正式公共品需求表达的机制路径,使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2013年农村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户的社会资本影响非正式需求表达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互惠规范均对农户非正式路径表达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各项社会资本的影响作用在不同区域存有异质性,说明社会资本对农民公共品需求的非正式表达不具一般普适性,机制过程受外部环境约束。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认为中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派别和个人比较多。他们高估中国资本主义力量,认为中国是资本主义社会。持资本主义社会说的主要有两大派别,最具代表性的是托派。托派观点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苏联托派是资本主义社会说的提出者,陈独秀是中国托派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他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见解是中国托派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在托派中持最极端最片面观点的是"动力"派,刘仁静的观点则离客观现实最近。资本主义社会说作为直接对立面,为马克思主义者和我党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和中国革命根本问题起到了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社会中间层发挥着重要作用。政治上,维护稳定的政治局面,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经济上,拉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化上,创新知识,传播文化,形成新价值观念和新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