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药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大重点产业,是利润极高、没有周期性的产业。本文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近年药物创制现状,研究了我国新药创制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我国药物创制应该按照商业发展的规律,提高技术创新实力,加强药物信息资源、药物专利的学习和利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新药研发。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成绩和现状;论述了信息产业在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分析了制约信息产业支撑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发挥信息产业支撑作用的对策建议:采取将信息产业重点领域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信息产业关键领域自主创新支持力度、尽快出台国产化装备政府采购指导政策、将装备自主产品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条件,等等。  相似文献   

3.
近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接连遭遇内忧外患,探究产能过剩和市场过度依赖外需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一是没有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观好局,二是没有科学运用知识产权策略布好棋。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当前均显现与光伏产业类似的特征,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各国必争之地,我国实力明显偏弱,面临较大压力。为此,本文中提出有关知识产权工作的相关建议,推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观好局,布好棋,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后危机时代"的新宠儿,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在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也提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与意义。阐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的动力因素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概述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众科技》2008,(12):2-2
近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宣布,微纳电子大厦开始在校园奠基动工,这座具有世界高校一流规模和水平的研发基地将为我国培养在相关领域急需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微电子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之一,它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产业实力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的综合实力,是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6.
今科 《金秋科苑》2011,(10):139-141
航空工业作为工业之花,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技术、经济、国防实力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中流砥柱。为充分发挥专利信息导航与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基于2016年12月31日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信息实时统计系统更新和抽取的数据,采用混合检索方式,对198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广东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专利情况进行统计。广东省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LED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  相似文献   

8.
云计算技术是信息应用技术和信息服务模式技术创新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国家战略性重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点发展领域。云计算标准化相关工作的研究,将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和国际应用快速发展,是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技术工作之一。我国相关标准化组织也已经启动了有关云计算的国家标准研究工作及产业规划的实施工作。文章从当前云计算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出发,结合当前国际国内云计算产业标准化发展状况,对未来我国云计算产业标准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我国云计算产业标准化的建设工作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宋丹辉  王博 《情报杂志》2007,26(4):129-131
在概括介绍国家信息实力的基础上,从信息资源、信息化技术与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政策法规等方面对中美两国的信息实力进行比较,分析我国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方法和对策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阶段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四五"时期,在新阶段、新征程、新起点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发挥其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以及对扩大就业创业的关联性和带动性作用,从而全面提高我国产业竞争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分工地位。文章深入研判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和未来成长趋势,重点阐述了产业创新发展、产业数字转型、产业基础能力、产业服务体系、产业政策研究、产业国际竞争6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国信息服务业的规模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湘 《情报杂志》1998,17(1):32-33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大幅度增长,平均年增长30%~40%,是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三倍多。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新生长点。信息生产、服务产业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要求,是显著提高信息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各方面需求的重要方式。许多学者在论述我国信息产业时,深刻地指出了我国信息生产、服务产业化的重要意义。谢新洲、张广钦指出“信息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2.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新时期抢占未来国际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举措,虽然与高新技术产业都具有技术密集、创新驱动的特点,但两者在产业的性质、内涵、范围、目标和发展阶段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因此,我国和地方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一定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我国20多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强化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有效指导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科学选择;强化产业自主创新,选择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模式;依托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园区,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3.
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管理创新,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工具。国内外大量事实充分证明,电子政务不但可以提高办公效率建立个有限又有效的政府,而且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科学协调发展作用也非常巨大。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尤其明显本文针对湖北信息产业的具体情况对电子政务给湖北信息产业起到的拉动作用作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将新材料产业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构建一批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是制造强国的基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在研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实力显著增强。《中国制造2025》将新材料作为十大领域之一,将迎来更强劲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全球新材料专利数据的检索分析,描绘西安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并给出发展路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议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正成为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16.
徐莉  邓昇 《科技广场》2011,(12):60-65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和促进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系统地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状况对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意义、内涵与特征、产业选择与分类、发展思路和对策等方面梳理了近些年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文献,并给出了相应的总结和评析。  相似文献   

17.
航天航空产业是一个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产业链涉及面广泛,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各国各地区争相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省是先进技术与产业应用的领头羊,是产业升级的先锋,航天航空产业对实施产业升级策略有着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其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首先分析了政府引导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再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政府引导基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运行模式,并指出进一步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后危机时代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涉及国家根本竞争力、国家安全、国家战略目标实现,影响国家政治地位的产业.本文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后,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统筹处理好国家与地方、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产业规划与科技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并就具体策略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也是全球科技产业竞争的关键领域。新发展格局下,推动新材料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提升新材料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文章描述了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群的空间分布,分析了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群特征与发展阶段,对比了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群与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差距,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我国新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