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本文从研究中国和世界诗歌的历史和现状出发,较为深入地论述了诗歌的艺术精神。在形式上采用了中国诗论的锦言、片语的感悟形式去进行论述,就每一则每一片段来看是相互独立的,通篇又由诗歌不可分割的艺术精神相联结。在内容上,文章差不多涉及到了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各个方面,并有生命、哲学、宗教诸方面的体悟渗透其中,是在现代意识观照下写出来的一篇新的诗论。  相似文献   

2.
杜甫诗歌自宋以后得到广泛流传,受到很高评价。但在杜甫所生活的时代,乃至整个唐代的流传却不广泛,究其原因当为杜甫诗歌与当时的社会审美风气不一致。整个唐代,或多或少倾向于艳体诗和清丽的诗歌,这与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相抵触。影响整个唐代审美风气的根源是齐梁诗风,这也进而影响了杜甫诗歌在唐代的流传。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精神是多方面的,大体分有两个方面,即艺术精神和文化精神。艺术精神,以艺术的无穷妙趣、玄妙之意为精神内涵,崇尚含蓄雅趣、古朴自然,追求飘逸神韵、飞动流畅的自然意趣之美。文化精神,以儒学的礼义节操、伦理道德为精神内涵,崇尚忠君爱国、忠义节烈,追求浩然正气、凛然气节的人格气节之美。当然,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国艺术的瀚墨精神。这里我们侧重要探讨的是书法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俄罗斯因其卓越的艺术作品和独特的历史内涵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高尔基曾说过,俄罗斯人民在艺术领域和心灵创作中展现了惊人的力量,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创造了优秀的文学、杰出的绘画和独树一帜的音乐,这也使得整个世界为之赞叹。这些成就与艺术创作史为俄罗斯艺术教育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成为世界优秀的艺术文化遗产。一、艺术教育的内容远不止于美术与音乐一直以来,俄罗斯将中小学作为学生学习艺术,发掘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的最佳阶段。当前,俄罗斯中小学实施的艺术课程大致分  相似文献   

5.
阿多诺是哲学史上极少数几位极重视艺术的哲学家之一。他重新确立了艺术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结合的本质,指出这种双重结合也是艺术的整体精神特质;他还提出现代艺术在启蒙和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压下发生异变陷入消亡的危机中,它对作为主体的人造成极大的危害;艺术存在不仅有其本质和整体精神特质,同时也有其具体的精神内涵和构成要素:否定性、理想性和严肃性。现代艺术只有挖掘自身的精神力量,高扬否定性、理想性和严肃性的精神,才能摆脱危机、拯救异化社会,才能使自身从“错误的生活”走向“正确的生活”。在当代艺术呈现出光怪陆离的多元化格局的情况下,阿多诺的艺术精神论为艺术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诗人黄昏真正与诗坛产生密切联系是在2004年之后.他的诗歌语言的更新、诗性想象的激活是在他创办了《九月诗刊》之后。从2004年至今,黄昏的诗歌写作进发出巨大的能量:诗歌产量极高并且逐渐形成自己清晰的语言和情感面目,2009年出版了诗集《那些消逝的事物》,是这个阶段黄昏诗歌的一次集体展现。  相似文献   

7.
禅宗追求主体生命的自然、自由之境。在禅者眼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自性的显发,都是圆满、自足、自然、自由的存在。中国禅宗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万物,彻底打破自然万物原初的时空规定性,又以主体之心将其自由组合,从而形成新的超越时空的主客圆融境界。禅宗的自由观、时空观及思维方式对中国古代艺术观念及艺术诸门类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艺术演变的观点,众说纷纭:有艺术进化论,有艺术回归说。进化论认为艺术是像科学一样不断进化发展,后代总是超越前代。回归说认为艺术应回归古代。那么艺术到底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萍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105-106
梅尧臣个性精神是老硬、直诚、朴钝、刻厉和率性。这种个性精神一方面使梅尧臣对自己的诗歌创作要求严格,反复锤炼,臻于老境,另一方面也使梅诗"用字稳实,句法刻厉",且论议争煌煌,兼有古硬和老健之美。其中率性任意、稍乏沉着冷静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梅尧臣的仕途晋升,但给诗人提供了接触广大穷苦百姓的机会,促使了其诗歌取材的变化和老健古硬诗歌艺术个性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道家的虚静说与无为论,是两个互为因果的重要学说,也是对人生短暂、社会艰窘的另类思考。道家寓言中的微言大义,不仅是对无为论的注脚与延伸,也对今人具有反思性的警策作用。道家的艺术精神,既来自于其玄奥的哲学观和伦理观,也以超功利的精神图像,演绎着古今文人的另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以形象性为基础,作者的主观精神和客观事物互相交融,易于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体味、思索,富有象外之景、言外之意和韵外之味的艺术境界."意境"和"典型"既有相同之点,也有相异之处,是两个不同的美学范畴.意境有不同的性质、形态、特点和风格,因此形成不同的种类.  相似文献   

12.
朦胧诗潮的流变过程证明了诗歌与生命的亲缘关系;特定的人文环境让朦胧诗的创作印证了人类共有的生命经验;朦胧诗不只是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思潮;生命、思想、精神的解放也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分流与革命;文学与生命是同构的,源于生命、尊重生命才是一切写作的基本状态.  相似文献   

13.
高启提出了诗歌的三要素:格,意,趣。在这一主张的指导下,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现实性,从沉郁走向了奇丽。在体裁方面更多的是对前人的继承,在语言方面从清新自然走向对冷色字调的偏爱。诗中饱含真情,从直露走向了含蓄。  相似文献   

14.
郭新民的诗,委婉细腻,淡雅清新,独特新奇。其诗含蓄的基调随处可见,以隐曲暗示的手法演绎对人生的思考,生命的诠释,表现了曲尽其妙的含蓄美;无论写人、写物、写景,都给人以出人意表的新奇美;其诗气韵天成,淳朴自然,给人以清水芙蓉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5.
以《萨里哈与萨曼》、《巴合提亚尔的四十枝系》等作品为代表的叙事长诗的繁荣,是哈萨克族民间文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哈萨克叙事长诗所表现出高超的叙事技巧、浓郁的抒情特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表明哈萨克民间诗人在诗歌艺术表现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苏轼的诗歌创作在继承我国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东坡体"。他的诗,既有豪放恣肆的一面,又有着平淡质朴的一面。而他"转益多师,不主一家",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其豪放与平淡这两类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孟浩然三首诗的分析,阐明孟浩然诗歌的重要艺术特征:看似表达人所常有的生活体验,其实是诗人独特的思想感情;看似明白易懂,其实暗用典故而不着痕迹,技巧高明。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学术界,屈原的诗歌艺术特色问题历来就存在着诸多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又在于他的诗歌艺术特色的繁复性构成和形象指认。本文试图运用现代文艺学的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之进行新颖的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屈原在其诗歌艺术中所要塑造的是一个有似于“狂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美国诗人惠特曼以抒情诗著称于世,他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诗却被学术界忽视。他的叙事诗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诗人常常以见证人的身份叙事写人;二是客观地描述人物及其生活场景;三是善于捕捉人物有代表性的特征;四是借外形写心灵。来自生活,饱含深情,大胆创新,是惠特曼以写人为中心的叙事诗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诗歌创作在继承我国诗歌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东坡体”。他的诗,既有豪放恣肆的一面。又有着平淡质朴的一面。而他“转益多师,不主一家”,程度不同地影响到其豪放与平淡这两类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