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理思想是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对地理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设计地理教学目标时,需挖掘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中蕴含的地理思想,明晰地理思想的教学导向,将地理思想的教学导向转化为地理教学目标;在设计地理教学内容时,需依据实际情况从地理教材中直接选择适宜的内容,参照地理思想的教学导向进行地理教材二次开发;在设计地理教学方法时,需遵循地理思想的内涵和要点,依据地理思想的教学导向和地理教学目标,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等,选择适宜的地理教学方法;在设计地理教学评价时,需参考地理思想的教学导向理清地理教学的评价要点,遵循渐进性和开放性等原则设计蕴含地理思想的作业。  相似文献   

2.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活动化是课程的教学要求.但就其中与地理有关的教学内容来说,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空间距离,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是一个难点.以<我们的大中国>一课为例,剖析地理内容的教学方法,以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地理教学过程实质与教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多维的、开放的过程,人们对其实质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从认识论、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方面讨论,认为地理教学是适应与发展的过程。基于这种认识,从地理教学理念、地理教学目的、地理教师和学生、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教学方法与手段、地理教学组织形式等层面构建了地理教学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 ,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 ,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改变教与学的效果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成为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者。一、整合的意义1 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地理教学主要依靠内容比较抽象的教科书 ,给学生较为单一的听觉和视觉刺激 ,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阻碍了地理教学的发展。而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收集丰富多彩的资料 ,充实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 ,有…  相似文献   

5.
探究式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教育界比较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探究式教学刚刚起步,目前主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为加强新时期高校课程教学改革,使其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功能,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开展高校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验,分析、总结了在高校地理课程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应用成效,探讨地理探究式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最后提出开展探究式教学需注意的问题及对策等,以期为同类学科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并提高教学效应。  相似文献   

6.
孙勤 《地理教育》2009,(3):31-31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去发现、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再仅仅让学生简单地到课本上寻找答案,而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转向社会和自然。笔者根据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经验,认为丰富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设计书是地理教学内容与地理教学策略的统一。地理教学设计书特点体现在开放性的理念、个性化的设计及明显的学科性三个方面。从地理课程、单元、课时入手,分课前、课中、课后、设计页小组件。介绍了地理教学设计书的内容要点。它在名称、编制理念、组成部分、设计格式、主导功能和使用人员等方面与传统地理教案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一、地理教育学课程特点及选择教学手段、方法的依据 1.课程特点 地理教育学主要特点:一是理论性,它是介于地理学与教育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包含了地理科学、教育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理论基础;二是应用性,地理教育学不仅传授地理学科教育教学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和能力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三是时代性,不同时代,不同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也有不同的基础教育地理学科教学目的任务,直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地理教育学必须时刻站在时代的前沿;四是技术性,高师地理专业各课程中,地理教育学涉及现代教育技术硬件操作和软件制作的技术,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学科.  相似文献   

9.
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其自然科学属性决定了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与学习.地理"活动"模块是地理教科书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设计的.实际教学中,地理"活动"模块教学在设计理念、形式、资源整合等方面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要发挥活动"模块"教学的有效价值,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活动设施的建设,在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最终促进师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贾凤兰 《课外阅读》2011,(8):228-228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开放式地理教学提倡老师积极探索,在教学内容上适当超越现行课本,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通过各种开放的渠道和手段,尽可能拓宽学生地理学习的空间和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它是对传统的教师依赖教材,学生依赖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的封闭型教学方式的革新。构建开放式地理教学是当代地理教育的一个重理念,它的实行对当前的地理教学具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中乡土地理课程与教学有利于各地方和学校发展特色教育,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满足不同地理学习需要,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地理教学改革,丰富地理科学和教学理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反思当今课程与教学,主要包括课程与教学开设与去留的争议,积极引领和疲于管理的明显反差,手段和目的的错位,独钟发现学习与直接经验的偏颇,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的窠臼,评价仍是课程与教学的掣肘,教师为代表的"课程与教学共同体"专业发展与现实需求之间矛盾深刻等。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进行,多媒体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呈现形象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高效性、多样性等特点,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不仅教学内容精简实用,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而且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了地理课堂教学,使原来单调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活灵活现.它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延了教学时空的维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4.
邹丽 《中学教学参考》2014,(12):124-125
<正>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遇到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灵活改变,这样才能够适应新时代对于地理科目的要求。因此,掌握一些好的地理教学方法是一名优秀地理教师最基本的素质。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方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地理兴趣1.引入适当的歌曲。如学习"民族"时,我引入了  相似文献   

15.
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需要学生合理开展逻辑思维能力,结合日常的文理知识,充分动用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把握课堂听课质量才能学好的科目。传统模式下,学生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教师的教学内容得不到有效的运用,而地理知识需要充分的展现和扩充,所以必须把信息技术教育加入到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综合整合,加以应用。本文根据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教学运用,浅谈初中地理与信息技术的教学整合课堂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赵晓春 《物理教学》2012,(12):55-57
本文通过对比近年来的热门国际课程IBDP物理和传统物理,比较了两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查形式,并引发对传统物理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学地理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与人文地理关系的 重要工具,而乡土地理课程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 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家乡地理情况,更好地领悟所学地理知识 的重要桥梁。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 理教学现状,讨论了中学乡土地理教学的改进措施,随后提出 了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学的具体方法,以此仅供相关人 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开展乡土地理教育的意义 “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载体”是新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它要求教师在选择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及组织实施时,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以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改革理念,从而使乡土地理教学真正成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物流地理》课程是一门融合地理学、物流学与经济学的综合性学科,但是课程较抽象,传统讲授法效果不佳,因此考虑进行实训教学。作者从教学形式特点、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介绍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物流地理》课程的实训教学。  相似文献   

20.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旨在倡导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生活化教学的最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