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案例 初二的紫蓉一贯学习较好,这次成绩下降了几分,老师就马上给家长打电话报警。家长如,瞄大敌,对紫蓉展开系列教育,说服、监督、提醒,搞得紫蓉心绪不宁。月考临近,妈妈不停地说:“又要考试了!别忘了你上次考试的失利,努力学习呀!”紫蓉很烦,但是想到下次考好点,妈妈就不会再唠叨了,于是,忍耐下来。万万没有想到,这次考试没有多大进步。  相似文献   

2.
王志 《宁夏教育》2006,(3):69-69
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毛病,就是家长对孩子说话唠叨,尤其是母亲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唠叨的结果则可能是烦扰孩子,激他反感,影响亲子关系,破坏教育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家庭祥和、温馨、活跃的气氛,不利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彩侠 《教学随笔》2014,(10):20208+208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昔日孟母三迁,成就了大教育家孟子。1914年,美国《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曾深刻指出:中国大多数妇女是文盲,也不进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亲教育的国民,决不能成为伟大的国民。苏州市副市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也提出:父母也要有"上岗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所以说,父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家长的素质影响了孩子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花絮一 玩滑滑梯时,文文站在滑梯的入口处喊:“明明快来滑滑梯呀!”很快。明明跑来,站在了滑梯的入口处。就在明明想坐下准备玩滑梯时,文文突然从背后用手猛推明明。幸好杨老师站在滑梯旁,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明明的衣服,明明才安全地滑了下来。于是,杨老师将文文喊了过来,进行了一次严厉地批评:“今天你在滑梯上推明明,真是太危险了。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动作,  相似文献   

5.
黄贤 《山东教育》2009,(10):46-47
当孩子上幼儿园时,每位家长免不了要接触老师,要与老师进行沟通。也许您的学历层次比较高,觉得教育孩子只是小菜一碟,所以您不是很情愿与老师进行沟通;也许您工作繁忙,觉得把教育孩子的事交给老人和幼儿园就可以了,所以您没有时间与老师沟通;  相似文献   

6.
袁坚 《父母必读》2020,(3):26-27
在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方式上,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我们要和孩子做朋友,但是什么叫和孩子做朋友呢?可能很多家长并没有非常透彻地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反而我看到了一些变形的做法,比如,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嘴上说着“和孩子做朋友”,却在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时,仍然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这最多不过是在“迁就”孩子,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和孩子做朋友。  相似文献   

7.
杨雄 《上海教育》2011,(11):45-45
一些聪明的家长往往采取:当孩子有所选择时,站在孩子身旁,为他实现梦想助一臂之力。对孩子期望不一定非要做"第一",能做"唯一"更好。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快乐,找到生命中唯一的自己,做他唯一的自己。  相似文献   

8.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10岁起在俄罗斯上学,因为朋友需要在国内照顾老人,就托我监护小女孩儿。俄罗斯的中小学教育是11年制义务教育,也就是说,家长不用花一分钱,也没有小升初考试和择校的烦恼。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在担任顾问的某地级市幼儿园做教师培训,该园郑园长交给我好几个老师整理出来的案例,都是针对一些比较挑剔和固执的家长的,让我给全园80多名管理干部和教职工进行一次如何面对这些家长的培训。其中有两个案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0.
“生活就是生长。所以一个人在一个阶段的生活,和另一阶段的生活是同样真实、同样积极的,这两个阶段的生活,内容同样丰富,地位同样重要。因此,教育就是无论年龄大小。提供保证其充分生活条件的事业……教育者要尊重未成年状态。”——杜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德育》2009,(6):66-66
妈妈严厉,尽管把我从小带到大,但是我们不亲密,也鲜有沟通;爸爸忙,与我也鲜有沟通。况且我初中上的是寄宿制学校,两星期才回家一次,沟通更是稀罕。我习惯了把所有事情藏在心底,无论是初三的“假恋”还是高二的“真恋”,我都不和他们讲。他们都拿我没辙,因为我不习惯和他们交流。如果他们能从小就经常陪我聊天的话,我的很多事情都会是另外一种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12.
学习钢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只是普及层面的学习,也需要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真正有所收获。那么,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琴童家长?这并不取决于您花费了多少金钱为孩子聘请名师、购买名琴;也不取决于您花费了多少时间陪孩子练琴。关键在于,您是否为孩子提供了"他们真正需要的"帮助。我依  相似文献   

13.
王璐  谭鹂 《中华家教》2020,(5):10-11
每当孩子生病需要吃药治疗时,家长们常常会面临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大部分孩子在生病时都不太配合吃药。常见的一种状况是,家长们着急想让孩子快点吃药,孩子却一直哭闹个不停,全家人轮番上阵劝说也没用。孩子们对于拒绝吃药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比如采取大声哭闹、把药放在嘴里后赶紧跑走再偷偷吐出来、故意将药洒出来、把药偷偷藏起来、甚至趁家长不注意偷偷把药扔掉等,与家长"斗智斗勇"。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的管理者,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家长的心目中,自家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学风的好坏、思想品德的好坏、行为习惯的好坏,班主任起着决定作用。甚至有的家长认为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决定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我们学校,每当新的学年开始,许多家长都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心目中的好班主任,这就是家长的期望。做班主任、“孩子王”,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范杰 《家长》2010,(2):52-53
某公司董事长看报看得太人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开会不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误了时间;这位老总愤怒至极,回到办公室,立即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老总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对他挑剔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  相似文献   

16.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一位家长的希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入学以后,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重教育下.作为家长,你意识到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中应与学校的教育保持一致了吗?  相似文献   

17.
胡小同 《上海教育》2009,(14):37-37
中国人成长三个阶段:求学、成家、立业。求学越来越早、成家越来越晚、毕业找不到工作。中国人的成长链面临教育和社会的双风险。这一年,中国学生、中国家长迎来了自己的成长焦虑症。其中求学和成家在往两头发展求学越来越早(幼教),成家越来越迟(晚婚),立业却力不从心——旁奴、车奴、卡奴、穷忙,每一样,都埋伏着陷阱。  相似文献   

18.
徐星 《上海教育》2010,(23):24-26
关注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正成为当下上海不少区县教育新的研究重点。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优质的教育不仅要靠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形成一个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的网络。  相似文献   

19.
马莉 《生活教育》2008,(2):37-38
个例:星期一,我发现班里的程成同学没有来。问他的同桌和他要好的朋友,都不知道他去哪儿了。我不放心,就利用下午没课的时间,去他家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上了楼,刚想抬手敲门,就听屋里传来大声的吵吵声:"我早就说过你别把电子词典随手放在兜儿里,很容易滑出去,你就是不听。现在丢了,你安心了吧。""你这孩子就是太不听话,平时跟你说什么都不上心,也没有一个好习惯,东西随手放,随手扔,跟你说了多少次,就是不改。上星期丢了英语书。今天又把电子词典给丢了,还有什么你不能丢的……"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成长,是家长付出心血最多的地方,也是每一个家长热切关心的问题。孩子如何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家长学习很关键。学习成就合格父母丹尼斯-王:女儿研究生毕业没几年就成为著名外企的CEO。孩子确实很优秀,无论是事业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