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拥有发达的“百工”教育。但先秦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儒家“士”的教育与“百工”教育不同,儒家轻自然、斥技艺;两大“显学”之一的墨家,到了汉初突然销声匿迹。近代职业教育则是伴随着西方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潮。18世纪60年代,晚清洋务派引进了技术、实业教育,开始了历时50年的艰难探索。  相似文献   

2.
彭干梓 《职教论坛》2007,(19):60-64
先秦墨家代表手工业的小生产劳动者思想,一度显赫非常,成为与儒家并列而对抗的政治教育集团和学派。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士"的教育与百工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墨子》中记载了墨家传授劳动技术的内容,大多上升为经验科技的形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生产技术向科学理论飞跃的最早成果,为古代技艺教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先秦墨家代表手工业的小生产劳动者思想,一度显赫非常,成为与儒家并列而对抗的政治教育集团和学派。在儒家理论体系中,“士”的教育与百工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墨家传授劳动技术的内容,大多上升为经验科技的形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生产技术向科学理论飞跃的最早成果,为古代技艺教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彭干梓 《职教论坛》2007,(10S):60-64
先秦墨家代表手工业的小生产劳动者思想,一度显赫非常。成为与儒家并列而对抗的政治教育集团和学派。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士”的教育与百工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墨子》中记载了墨家传授劳动技术的内容,大多上升为经验科技的形态,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生产技术向科学理论飞跃的最早成果,为古代技艺教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正【原文摘编】作家韩少功说,我们很多史学教科书基本上是帝王史、政治史、文献史,但缺少了生态史、生活史、文化史。换句话说,我们缺少底层史,这是"儒家传统中最常见的缺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文章中,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相对立,对前者的轻视显露无遗。今天我们说"知识改变命运",但这个知识却不是指生活中的知识、实践中的知识,而是指有  相似文献   

6.
儒家"通人"教育在现代大学的继承与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提倡"通人"教育,追求"尊德性而道问学",追求"身通六艺",其精髓是"人文教化".儒家"通人"教育思想启发了我国早期大学建设者,促进了我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同时对当代大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学,但古人的教育思想是有基础的,本文就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中基础人性论和"道法自然"作一些议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中国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与西方的教育思想作了比较,得出卢梭的教育方法论以"人性本善"为基础,其思想学说与道家最像;杜威教育学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和经验论的心理学,杜威的实用主义讲实用、主动."实学"是孔孟儒家的传统,中国的实用主义与西方的科学主义之间相互诠释,使杜威的实用主义达到一种中国化改铸的方法论前提.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文章最后阐述了导致学说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儒家的"理想人格"构想,是人类发展史教育史上一大进步,它明确了教育目的,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指明方向.儒家理想人格模式属"圣人君子人格型态","内圣外王"是其固有特质,礼仪教化与道德战履是其实现之两途,"学"乃是儒家通往理想人格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从张之洞的人才教育实践来看,他的人才教育思想经历了从"通经致用"阶段向"中体西用"阶段的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儒家学说的"经世"品格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们都体现出了儒家的"经世"精神.此外,它们都体现和符合了张之洞"治身心"和"应世事"的内在要求,所以两者具有很多的共同点.当然两者也有一些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0.
王占魁 《教育研究》2021,42(11):72-8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子之"道"乃是一个具有"本体"或"真理"意义的价值范畴,也是奠定古典儒家"志道"理想的核心概念.《中庸》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的主张,不仅昭示着儒家教育的"德性"(实践)目的 论和"学问"(致知)方法论取向,也实际成为后儒宗承的两种"修道"进路.修道的本质在于"受道之教"、"以道为师".然而,为强化儒家参与封建秩序重建的政治影响力,后儒对这一道统自"天道"至"人道"再至"王道"的降解式改造,在实现了儒家士子从独立自主的"志道君子"到依附权贵跻身统治阶层的"入仕儒吏"的人格转变之余,也酿成了"文—道分离"和"师—道分离"两大教育病症.由此,儒家教育的重心逐渐从注重内发的"修道之教"转向强调外铄的"传道之教".其间,后儒对"道/德"的虚化、泛化、边缘化、物化乃至个人化等认知偏差,也成为长期制约中国教育"求真"、"究理"的思想障碍.为此,在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背景下,我们亟须回归古典儒家的"志道"初衷,秉持"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教育逻辑,发扬"一以贯之"的方法论旨趣,重振古典儒家具备人类"公共"、"共由"品格的"求道"精神在现代"文教"与"师教"实践中的价值指引作用,使之成为现代中国"讲理公民"普遍养成和"现代科学"自然生发的互补进路,从而为中国文化复兴和科学繁荣奠定可靠的教育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11.
东阳位于浙江省中部,因其"在金华山之阳,水之东"而得名.东阳素有"婺之望县"之誉,是著名的"百工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改革开放后,东阳的经济更加生机勃勃,1995年,东阳成为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2000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2002年,被浙江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17个经济强县(市)之一,位居第13位.  相似文献   

12.
技术工人在我国古代有个统称,叫作"百工".他们的社会地位不高,用韩愈《师说》里的话说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相似文献   

13.
儒家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中国古代的思想教育也深受儒家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典型的儒家思想的儒家思想教育体系。重视"以人为本"、"德教"、"道德自觉"、"力行"是儒家思想教育理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儒家以"诗教"、"乐教"为凭借实施"艺术教育",培养君子人格的艺术精神,以期养成"圣贤气象".艺术精神的养成对个体的发展与完善意义重大,儒家"诗教"、"乐教"的艺术教育实践,对当代大学生的艺术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仁者爱人思想是儒家文化的重要价值体系,是两千多年来我国的主流思想和正统思想.医德教育和仁者爱人思想具有密切的联系,医学的形式与内容都体现出儒家味道.今天,呼唤儒家教育理念和仁者爱人思想的回归,为加强医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方法与思路.但是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医术教育而忽视医德教育,所以分析儒家"仁者爱人"思想在医德教育中的作用,对于借鉴和吸收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推动医学理论和医德的发展与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考工记》的年代、作者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作者绝非一人.他介绍了先秦时期"百工"30个工种的制作技术,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部奇书,对人类二千余年的科技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廉为政本"、"吏为廉先"、"廉政为民"为主要内涵的儒家廉政思想,汇集、诠释着儒家学者们以礼治国的感悟和政治智慧。当前大力推行反腐倡廉建设,剖析思想和理论,儒家廉政思想为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借鉴儒家"道德教化"理念,从树立"廉政"理念、进行"立志"教育、重视"知耻"教育三方面着手,强化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有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百工是对各种手工业工人的总称。在工业不发达的中国古代社会,百工是百姓的一部分,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百工爱民众,民众爱百工,于是诙谐有趣的百工诗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9.
陈艳秋 《教育探索》2007,(1):99-101
儒家教育重视道德人格的培养,其教育过程诗性与理性紧密交融."比德"是儒家诗性德育的重要形式."比德"在化育道德情感、启迪道德自觉、融通人与自然、陶冶"知行合一"的道德人格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比德"对目益倾向于理性化的现代学校德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伟平 《中国德育》2014,(13):48-49
正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成立于2005年。近年来学校以实现师生"心情快活、行为鲜活、思维灵活"为发展愿景,积极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创建了"百工教育"特色课程。历经八年的发展,现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学校的德育局面也是百花绽放、百变多姿,处处充满着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