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只有贴近当代世界和中国实际,贴近当前的社会生活,贴近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才能符合当代大学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探索并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贴近艺术,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感染力,进一步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喆 《教育与职业》2012,(17):44-4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指明了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方向、途径与原则,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关系密切。文章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之间的关系,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学习革命伟人的思想、精神、品格,树立大学生人生学习的榜样;了解国际形势,把握时代脉搏,帮助大学生树立当代世界意识;建立和谐课堂,通过"多维互助",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实现其品质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3.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应确立科学的教学观、评价观、师生观和发展观,使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应确立科学的教学观、评价观、师生观和发展观,使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和实施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使政治理论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创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和育才作用,为大学生创业成才奠定基础;采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策略,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新途径;采用综合性、多样性、全面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现代的高校生仍是求知、奋进、有责任心的一代青年,也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望通过这门课程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难题,并指引他们前进的道路。但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其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与这"三贴近"相结合,就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特点决定了其应在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上发挥独特的作用。重视人文教育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热点,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人文精神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文章从思想政治理论课需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指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人文教育问题,主张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人文教育的课程内容,并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揭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剖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而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思路: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育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0.
李桂红 《天中学刊》2013,28(5):114-1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从本土角度出发,把握一定原则,通过多种策略,发挥高校区域本土红色文化特色优势,将其灵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感染力和实效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及道德品质,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注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强调教学的人文性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思想政治课应贯彻这一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发挥政治学科人文关怀的优势,真正体现政治课的价值,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人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及政治学科知识三者有机的、辩证的统一,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文与科学在知识层面是分离的,但两者所蕴含的精神是一致的,即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具体教学表现上是不同的,但两者所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应该统一于人文精神的涵养,摒弃功利性。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于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格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3.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如何应对人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课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它应该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上发挥独特的作用。重视人文教育是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但在我国高中政治的教学实践中,人文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这与现行教育体制下高中政治教师的素质息息相关。应对人文教育危机,高中政治教师应从自身入手,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提高人文素养,以提升人文教育能力,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大学应是培养、弘扬人文精神的场所,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赋予人以应有的精神含量。而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使得中国的教育偏离了人文主义的教育传统。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基于对人与社会本质的认识而提出的大学教育思想和培养策略,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使人文精神必将实现它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重理轻文”现象进行了反思,提倡有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和在科学指导下的人文精神。真正的科学精神本身就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而完善的大学教育的基础就是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危机和人文精神重建是世纪之交中国学界引人注目的话题,近年来,加强大学人文精神教育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核心问题。然而,当前大学存在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教育教学中忽视人文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应该树立大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与目标;重整人文精神教育体系;创设人文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语课程回归人教育的今天,人们认识到语教师素质对语人教育的回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当语教师在自己头脑中明确“人”内涵、有能力挖掘和把握本所蕴含的人思想,并且在一堂堂语课和一次次语活动中能以适当的方式恰到好处地张扬本所蕴含的人精神、人理念,我们的语课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教育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与现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之所以为人”是人文精神的实质内涵。伴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人文精神的光芒被遮蔽,科技理性被积极推崇,反映到现代教育中便是科技教育占据支配地位,而人文精神却在教育中失落,教育被异化。但是,人文精神的回归和复兴又必须倚重于教育,在教育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里,没有高度人素质的民族,将会丧失民族精神。要强化人科学教育,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开拓型人才,就要用传统人精华强化道德教育,采用人渗透教育促进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20.
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之渗透与融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将人教育渗透其中并与之融为一体,建构以提高人素质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英语化的学习过程,教师正是通过这一学习过程来帮助学生提高人素质的。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把握课程教学与人素质教育的内在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蕴藏在教材化背景中的人内涵,从而促进学生人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