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地球系统科学为代表的地学新思维与认知方法论和以数字地球为代表的地学新技术迅速改变了地球科学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地学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地质教育势在必行。改革地学教育需要从重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考评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人手;从学生意愿和潜质出发实施分类培养,控制办学规模以保证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薪酬水平,积极争取产业部门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面向新世纪改革发展地学教育培养新型地学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科学的新发展,尤其面对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我国地球科学与人才培养提出了重大新需求。突出的是能源、资源、环境与灾害问题,关乎整个国家的长期战略发展,需要地学发展与人才培养能为满足国家需求作出新贡献。据此提出了新形势新需求下,我国高等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建议和对新的地学人才的要求,以适应人类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伴着时代的脚步,新世纪伊始,《中国地质教育》迎来了她创刊第十个春天。 在我国国民教育大系统中,地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肩负着培养各类地学专门人才、繁荣地球科学和服务社会的历史重任。适应我国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92年初,原中国地质教育协会(现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始,创办了学术性刊物——《中国地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和技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方面,它为人类认识地球,增进人类利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现在,地球已经进入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时代,我们需要有新的地学文化.现代地球科学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人类世"时代的地球是人类学的地球,需要地球的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地球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开展地球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实践,建构新的地学文化,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5.
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对地学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各地质院校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地质教育的出路在哪里?这是我们每个地质教育工作者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认清地学发展的形势,坚定办学信心,出路在于改革  相似文献   

6.
以创新精神为指导大力加强地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基地建设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地学野外教学改革与基地建设是当前地学教育十分紧迫的任务,应当从现代地球科学的发展与现代地质工作者的要求出发,以创新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为目的,丰富野外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实践基地的现代化教学建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教育》2016,(3):封3-封3
《中国地质教育》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教育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中国地质教育》基于地学发展的态势,将与时俱进地扩充出刊范围,其内容涵盖地球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地学教育的各个层面,特别关注对地学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有参考价值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并设专栏推荐地学基础研究的新思潮与学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2):75-75
《中国地质教育》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教育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新版《中国地质教育》基于地学发展的态势,将与时俱进地扩充出刊范围,其内容涵盖地球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地学教育的各个层面,特别关注对地学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有参考价值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专栏推荐地学基础研究的新思潮与学术带头者,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教育》2011,20(4):7-7
《中国地质教育》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教育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新版《中国地质教育》基于地学发展的态势,将与时俱进地扩充出刊范围,其内容涵盖地球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地学教育的各个层面,特别关注对地学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有参考价值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前沿、  相似文献   

10.
关注中国地学教育的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近20年来地学和地学教育的变革包括地质、地理、大气、海洋等众多学科在内的地球科学或地学,是自然科学中直接面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部分。地学不仅是认识地球固态、液态和气态各圈层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渠道,而且通过找矿勘探、气象预测、水文、测绘、地震等学科,在资源、能源、环境和减灾等方面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直接为国家安全和海上权益服务。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地学的内涵、性质和社会功能也在变化,这在近20年尤为明显:———遥感、信息技术和各种实时观测、分析技术的发展,使地球科学进入了覆盖全球、穿越圈层,亦即地球系统科学…  相似文献   

11.
传统地球科学正在加快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这个趋势必将推动传统地质教育向地球系统科学教育转变。地球系统科学所具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广度和深度、多样性和动态性决定了地球系统科学教育必须建构整体系统的知识体系,优化设计教育教学过程,突出强调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认识地球有认识自然和人类本身的双重意义。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思想中,早期地球科学从新的地球观、地质观、生物观三个进路促进了新自然观的形成。现代地球科学成果深化了对自然辩证发展的认识,体现了自然辩证法思想的科学性。地球科学关于人地关系的新认识,有助于自然辩证法回应西方马克思主义诘难,彰显生态文明价值。深入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地球科学形象是重要的学科软实力,塑造、传播和开发地学形象不仅可以提升地学本身的地位、影响和竞争力,且有助于提高大众的地球科学文化素养和防灾减灾意识。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重大地学事件传播地学形象,增强地学在新媒体的话语权。同时还要注重开发地学形象资源,培育地学形象传播人才,但在媒介发达时代要特别注意保护地学形象免受学术造假和恶意炒作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意义世界的构建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地学专业教育对地学类大学生意义世界的构建起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透视了新时期大学生意义世界缺失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地学专业教育的思想教育内涵,提出利用地学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构建意义世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地球科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当代地球科学的迅猛发展,21世纪地球科学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地学界更需要素质高、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地球科学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是当前地学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阐述了对当前地球科学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educational reform movement since the 1990s has led the secondary earth science curriculum in Taiwan into a stage of reshaping.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secondary earth science teachers' perceptions on the Goals of Earth Science Education (GESE). The GESE should express the statements of philosophy and purpose toward which educators direct their attention, and provide the visions or broad aims that earth science education is designed to achieve. Based on this rational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eachers' perceptions on the GESE at secondary school level (Grades 7–12) in Taiwan. A national survey of 1,000 earth science teachers was conducted in May 2004, with a response rate of 70.2%.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Students acquire basic earth science concepts’ is the most important GESE both in teachers' preferred goal and their actual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secondary earth science education; that there is a major gap between teachers' preferred and actual GESE in terms of ‘Preparing students for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s’; and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eachers' preferred and actual GESE are contingent on the teachers' age, the school size, and the teacher education background of teachers.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人类、社会、地球和谐发展,时代要求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地球科学素养。我们针对大学生地球科学素养现状水平问题,发放调查问卷1265份,从地球基本知识、地质资源、地质灾害及地球科学理论与历史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地球科学素养水平现状。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指导思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启蒙课程,也是对本科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通用基础课程。它不是地球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重要的作用在于进行科学普及,使学生对地球科学有一个概略的、全面的了解。其教学内容“宜少不宜多”,应大力加强感性认识与现场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浅出是此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应该以培养地质思维为主,大力加强素质教育,而不是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也不宜去搞应试教育。对于地质类专业与非地质类专业的“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它们既有相类似的要求,也有它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在国外地球科学教育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国内现状,从地球科学教育改革入手,着重从课程新的计划目标、内容设置以及保护野外实习基地等三个重要方面来进行讨论,其中特别强调了地球系统科学、社会科学的作用,给我国地球科学教育事业以借鉴,以使高等地球科学教育朝着符合社会经济和生产的适应性、实用性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