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办教育法律的若干法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进一步推进民办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适时制订民办教育法律、法规是完全必要的。要搞好民办教育立法工作,当然要研究民办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框架,调整对象、范围及具体条文内容等。但笔者认为,从法理角度对民办教育法律作深入的探究实属重要,这关系到立法的指导思想。下面就民办教育法律的若干法理问题提点想法。 一、克服国家主义教育观影响,维护民办学校的教育权 从法律上讲,教育权可分为三类:家庭教育权、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后两种教育权都属于公共教育权。 家庭教育权起源于家庭的产生,只要有家庭关系存在,就有家…  相似文献   

2.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体制的支柱之一,家庭教育的地位迫切需要立法确认。教育权可分三类:家庭教育权、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后两者属于公共教育权。家庭教育起源于家庭的产生.只要有家庭关系存在就有家庭教育。从教育实施主体的角度,可以把教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3.
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互相协调、制衡与补充。分析国家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之关系,重新反思和定位民办教育权,对正视民办教育立法中的缺失和进一步完善立法具有突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家庭教育权作为教育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之间的冲突日益突出。家庭教育权作为一种权利在立法上的缺失是一切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立法使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家庭教育权之间相互制衡,关系和谐,并采取具体措施加强三者的沟通与联系是解决冲突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互相协调、制衡与补充.分析国家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之关系,重新反思和定位民办教育权,对正视民办教育立法中的缺失和进一步完善立法具有突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刚 《教育导刊》2007,(1):63-64
教育权,依法理分为三类:家庭教育权、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后两权属公共权利,在我国立法史上已多受重视,且日臻完善。而作为构成现代教育体系三大组成部分的家庭教育,无论在管理体制还是在组织形式、物质条件等诸多方面,并未得到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在人类的教育体系中,家  相似文献   

7.
《宣武教育》2004,(1):24-24
德育做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始终是《宣武教育》关注的重点。在《宣武教育》5年的历程中,我们曾通过《德育研究》《德育工作》《教育心理》《心理研究》《团队工作》《少先队工作》《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栏目,及时报道了我区德育研究的动态  相似文献   

8.
论教育法对教育权的规范和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照教育法的规定,教育权分为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和公民教育权三种类型,三并重发展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即公民受教育权,是国家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的综合反映,是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公民受教育权是一种社会权,而不是自由权,所以,探讨它的法律保护就成为教育界和法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这需要突破传统的法理观念,采用新的诉讼方式,通过民事上或行政上的司法救济,以实现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的起点教育,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进行起着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功能弱化、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家长不作为、重视程度和践行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近年来关于尽快出台专门家庭教育法来保障家庭教育权和子女受教育权成为国家、社会与学界的普遍共识。家庭教育立法应当秉持人权保护、伦理道德、终身奠基与和谐共促的精神,从宏观的纲领性意义、中观的立法要素和微观的语言表述三个方面把握家庭教育法的立法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未成年人学习在学校。生活在家庭,成长在社会,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既是学校的工作,又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义务。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应该努为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中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11.
《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民办学校终止的规定还不够具体、详细,存在关于民办学校终止的原因规定不全面、没有规定民办学校解散的原因、有关民办学校清算的规定不详细、对学生受教育权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民办学校的终止,可将《民法总则》中的指导原则作为重要法律依据。在今后的民办教育立法中,应加强民办学校终止的法律制度建设,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聊斋》系列小说十分重视教育问题,其教育题材中体现的教育思想对今人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试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丰富对《聊斋》系列小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下称《民办教育促进法》,)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民办教育从“体制之外”转入“体制之内”,我国教育正朝着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同台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迈进,这有利于促进西部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民办教育事业在国家法律的保障下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重构政府与教育中介组织的关系,包含着这样几层意义:重新界定政府、社会的教育权限,平衡国家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规范政府对教育中介组织的宏观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5.
尤农 《甘肃教育》2006,(10A):F0002-F000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相继颁布实施,武威市凉州区在加强政府主渠道办学的同时,认真贯彻执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民办教育发展方针,积极构筑民办教育发展平台、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期视点     
“九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成绩显著。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普通高中发展速度较快;高等教育招生又有较大增长;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发展,初步确立了世界教育大国的地位。 文见第5页《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指标及简析》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通过宪法重新确认了社会教育权的法律地位,然而社会教育权的法律地位事实上并未完全解决,国家主义的教育观和法律观的影响尚未克服。我们对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有必要进行价值评价。我们制订民办教育法律首先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不是限制发展,而是要通过法律途…  相似文献   

17.
《万国公报》是英美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综合刊物。《万国公报》不是一份教育专业期刊,但他却是晚清来华传教士介绍西学的重要媒介。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教育作为宣传的重点,介绍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大力宣传女子教育和社会教育,《万国公报》中关于社会教育的文章不多,但当近代中国新型社会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时候,它关于社会教育的宣传和介绍对社会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施《办教育促进法》,全社会要对《民办教育促进法》形成共识。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是教育战线所有人的责任,也是各条战线上的所有领导、管理乃至全国人民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教育权是教育法研究的核心。教育权可从广义与客体等层面分别定位为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公民教育权。教育权的横向分配和纵向分配都有不同模式。我国教育权分配模式的现实选择,既有其根据也有其问题,需要在改革中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论国家教育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国家教育权,是指一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教育机构对教育的控制权,它在内容上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教育方针的确定权,教育行政管理权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权,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权,既不能由国家独揽,也不能完全放任,宜以法律形式教授 权合格的学校代为行使,国家教育权的实现离不开教育法制的确认与保障,为了更好地理解并尊重公民的受教育权,教育法制建设和教育法学研究应以国家教育权为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