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生活是青少年道德生活的一部分,为学校课程德育提供鲜活的德育资源,家庭德育与课程形式的德育在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中是相互关联的。当前,处于社会发展变化中的家庭在结构上发生了变迁,必然带来家庭伦理道德和家庭德育的变化,最终对学校的课程德育产生一定的影响,课程德育的发展要求其自身必须面对现实,在内容、模式、方法等方面采取相应改革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部分沿海城镇地区儿童少年品德状况和家庭德育状况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因素对孩子品德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德育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家庭有意识的教育比家庭潜在的影响列有利于了孩子的品德发展;家庭德育内容反映了家庭对孩子德育的重视程度,家庭德育策略影响家庭德育的效果。家长道德素质对孩子品德影响显著;家长学历对孩子品德有显著影响。但家长职业、家庭生活条件和社区环境的影响都不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学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的语文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大语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学校的语文德育资源,对社会和家庭的语文德育资源及其功能认识不足,使课内外联系流于表面,未触及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情感世界,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影响有时是透过家庭来实现的。家庭语文德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持久的,学校语文德育如果忽视这种影响,则其教育效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有必要认识并…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长期熏陶的结果.因此、中学德育应是一个联系社会、家庭与学生的开放系统.德育过程应是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实施统一影响的系统工程.研究优化育人环境.目的就是要提高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智障儿童的道德发展对其个性形成、社会化的良好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作为儿童道德的策源地,深刻影响其道德认知及行为的习得,故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每个智障家庭不可忽视的责任。文章以生活德育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武汉市某培智学校的33篇家长德育日记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其家庭德育体现出以“生活为导向”的德育内容,以“实践为主体”的德育方法,以及以“个别化为取向”的德育支持等特征,据此提出智障儿童家庭德育应在立足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升对完整应然生活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中小学德育联动机制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德育联动机制、学校——社会德育联动机制以及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德育联动机制三种类型。中小学德育联动机制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面临学校德育不够健全、家庭德育存在缺陷、社会德育导向有误等三个方面的障碍。对21世纪中小学德育联动机制的完善可以从克服来自于学校的不利影响、克服来自于家庭的不利影响和克服来自于社会的不利影响予以展开。  相似文献   

7.
智障儿童的道德发展对其个性形成、社会化的良好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作为儿童道德的策源地,深刻影响其道德认知及行为的习得,故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每个智障家庭不可忽视的责任。文章以生活德育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武汉市某培智学校的33篇家长德育日记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其家庭德育体现出以“生活为导向”的德育内容,以“实践为主体”的德育方法,以及以“个别化为取向”的德育支持等特征,据此提出智障儿童家庭德育应在立足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升对完整应然生活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日本道德教育关注细节、关注家庭、关注活动,较好地协调了规范德育与德行德育、血缘式德育与业缘式德育、教学式德育与活动式德育的关系。与日本道德教育相比,我们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中,形式更加开放,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评价更加多元。如果我们能够借鉴日本道德教育中对于细节、家庭、课外活动的关注,那么,道德养成教育一定能够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当前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智障儿童的道德发展对其个性形成、社会化的良好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作为儿童道德的策源地,深刻影响其道德认知及行为的习得,故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每个智障家庭不可忽视的责任。文章以生活德育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武汉市某培智学校的33篇家长德育日记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其家庭德育体现出以“生活为导向”的德育内容,以“实践为主体”的德育方法,以及以“个别化为取向”的德育支持等特征,据此提出智障儿童家庭德育应在立足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升对完整应然生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德育实效性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是德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它涉及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学校德育工作以外的许多相关因素,如家庭、社会的影响等。在诸多影响因素中,我认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实施德育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是学校德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因素分析社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关注点基本都集中在学校和家庭,这无疑是对的。因为未成年人主要生活在学校和家庭之中,但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个特殊性在于教师的教育行为始终受到教育管理者的引导和制约,而…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校生活化德育环境的意义与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化德育是高校德育改革的重要出路之一,也是德育未来的发展方向.生活化德育环境的构造作为高校生活化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道德践行能力,形成良好道德习惯的客观要求.构造良好的生活化德育环境要把握学校、社会、家庭、网络四雏一体的生活德育环境系统,从学校生活德育环境、社会生活德育环境、家庭生活德育环境和网络生活德育环境四个方面来进行构造高校和谐的生活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2.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演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进入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社会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又发生重大转变。这一系列的社会变革,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家庭结构、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文化背景、婚恋观念和家庭观念等。在家庭生活范畴中所发生的这一切演变,都对家庭德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一、家庭结构、家庭生活方式的演变对家庭德  相似文献   

13.
初中德育想生活回归主要是把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进行整合,打破学校围墙,引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发展人际交往。同时,德育还要改造社会生活,通过家庭学校的联系,也通过学生社会实践,向社会辐射学校的正面影响,扬清激浊,从而改造周围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变革家庭德育,需要重视科技跃升与物质积淀、地缘与人口结构变迁、生活方式与社交模式转型、社会分化与阶层固化加深以及特殊家庭现象日益习见等因素。现阶段家庭德育中诸如家庭智慧与安全感缺位、德育者育德能力和化人水平欠缺、父亲德育角色缺位、犯罪预防与“德育爱”背反等困境比较突出。基于此,强化家长实质性德育参与,凝聚家校共育合力,培养和提升家长的德育胜任力,统摄各方面德育影响,优化多育并举,形成以能力发展与使命自觉为基础的家庭德育内生动力,是家庭德育质量提升的内在诉求;重构社会环境与家庭的“符号互动”及“结构功能”关系,变革社会之“道”以引领个体之“德”,强化“互联网+”信息社会之家庭责任担当,完善社会工作嵌入融入,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配置,打造社区家庭“共建共治共享”协同育德机制等措施,是家庭德育外围生态变革的关键理路。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和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家庭德育在我国目前存在很大的问题。文章在借鉴古今中外家庭德育研究以及学界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立足现实,阐明我国家庭德育概念及其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以便充分发挥家庭德育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密切协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地区家庭德育状况和学生品德状况的调查材料 ,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家庭教育有四种基本类型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学生品德深受家庭德育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家庭德育和家庭德育指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对我国家庭道德教育发展脉络的梳理从家庭道德教育一般问题与促进家庭德育路径探索两个研究角度进行。我国家庭德育一般问题研究包括家庭德育内涵、功能、与其他德育关系、问题与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促进家庭德育发展的路径包括配备家庭教育导师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家校社合作提升家庭德育质量,提高隔代教育质量等。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家庭德育研究的中外比较和国内东西部地区差异比较研究、隔代教育的正向作用研究以及家庭德育合力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本运用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地区家庭德育状况和学生品德状况的调查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家庭教育有四种基本类型,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学生品德深受家庭德育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家庭德育玫家庭德育指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大量史料对我国古代家庭德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进行了论证分析,并结合现实谈了几点启示:第一,现代家庭教育应将家庭德育置于首要和核心地位;第二,在家庭德育中应该重视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影响;第三,应将家庭德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基于“河南省中学德育工作调研”数据,根据德育内容选择多维量表描述初中生德育现状的差异,并从生态系统理论的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维度归纳初中生德育现状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以交叉性视角验证影响因素分化初中生德育现状的作用机制。初中生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生态文明”和德育总分在不同的“家庭照料”“学校所在地”“居住地”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变量对初中生不同维度德育评分影响存在差异,而对德育总分均有显著影响。初中生德育现状的分化机制结果显示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系统交叉影响着初中生的德育现状。其中,忽略机制体现为家庭照料由父母转变为其他人,强化了居住地为农村的初中生较低的德育现状;不均等机制体现为学校所在地由城市转变为农村,降低了学校德育措施对初中生德育现状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