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与研究意义"有效教学"是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第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第二,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第三,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有效教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实现了教学视点的变革与研究方法的转型:从"传递中心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从"教的课堂"转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查阅了许多资料,综合起来,我认为:"有效教学"可理解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有效教学关注全人发展。②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习。③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④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的最终标准是学生成长要理解"有效教学",就必须回答"什么是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是  相似文献   

3.
法学研究型教学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交互式教学方法:采用"交流—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相互作用,教学互动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案例教学方法: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实践教学方法:可分为模拟法庭教学、"诊所式"法律教学、审判观摩等形式。  相似文献   

4.
间接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原初事物"为中心进行探索与交流的一种教学。它具有三个特征:教师间接教导、学生间接学习、以探索和交流为主的教学实施方式。与直接教学不同,间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敏感性,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间接教学需要教师采用如下策略:尽量呈现"原初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原初事物";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组织多元的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5.
间接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原初事物"为中心进行探索与交流的一种教学。它具有三个特征:教师间接教导、学生间接学习、以探索和交流为主的教学实施方式。与直接教学不同,间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敏感性,使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间接教学需要教师采用如下策略:尽量呈现"原初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原初事物";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组织多元的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6.
本文中笔者围绕"小学体育教学"这一主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些方法,希望对体育教学有所帮助。主要内容是:走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善于及时赞赏学生;利用团队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任课者具备专业知识和素质。  相似文献   

7.
较长时间在较多场合都能听到或看到这样一种表述:"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真的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吗?语文教学真的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就主体、教学主体和语文教学主体作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认识百分数》。教学思考:"认识百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数学概念教学到底是教"形式化的定义"还是追求学生思维上的"真理解"呢?显然,概念教学追求的是后者,教学应该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思维"转变。学生是否理解一个概念不在于能  相似文献   

9.
姚学军 《快乐阅读》2011,(12):90-90
新课标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数学教学存在"六重六轻"的弊端。即:教学操作时"重教师,轻学生";教学设计时"重形式,轻内容";教学评价时"重知识,轻能力",教学任务上"重积累,轻理解";教学范围上"重教材,轻延伸";教学手段上"重贯彻,轻探索"。现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的、可变的,应该考虑到许多变量,像学生对老师教学的认同度、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以及学生的情绪等等。因  相似文献   

11.
"整体感知"的提出和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是针对教师以大量讲解替代学生独立阅读这一传统教学弊端的否定,它主张让学生用自己的认知去"感知"和"把握"。结合三个教学案例,得出:在运用"整体感知"策略时,必须"接地气"——把握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辟蹊径"——设计独特的教学切入点;"找不同"——构建具有思维张力的教学情境。基于学生认知经验和生活阅历的不足,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刻点拨和引领。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教学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一种常用的策略,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小学语文高年级段的语文教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让学生有"说"的机会;二是让学生敢"说";三是激励学生"说"。  相似文献   

14.
<正>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一"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外国文学"的好方法,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在"外国文学"的教学课堂中的"三个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所有的设计都基于目标的设定,落脚点是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一、认知板块:一个作家认知板块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展现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扎实基础的过程。在认知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可在每一章节选出一个作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进行课堂讲解。讲解的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5.
"教学存在感"阐释了教学环境下建立良好学习体验的核心要义,其理论视角对于网络教学、面授教学以及混合教学中改进教学质量、提升学习体验具有指导价值,可作为建立有效教学的抓手。"教学存在感"是"社会存在感"在教育领域的投影,是指学生感知到的教师对其学习的指导和关注,该描述性定义揭示了有效教学过程的本质,适用于在各种情形下确定有效教学的特征。对"教学存在感"定义及其内涵的辨析,有助于理解其存在现实差异的原因,进而揭示影响其强弱的因素:一是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精通程度,二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了解程度,三是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从扩展专业知识的渊博程度、与学生沟通教学用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等方面提升"教学存在感"。与此同时,为避免因过于强调"教学存在感"而带来的教师工作量激增,可采取如下策略控制实现"教学存在感"的工作量:一是采取有规划更新教学内容的策略以降低更新工作量,二是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降低答疑工作量,三是采取学生互助的策略降低回帖工作量,四是采取覆盖抽样的策略降低一对一交流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徐宽海 《快乐阅读》2011,(23):173-173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和服务于生活的。阅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课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下面谈谈本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点滴体会:一、巧设疑问,设置情境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这个问题。探讨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无意注意、无意识记的认知心理特征;二是学生自身的学习结构不完整。通过解决"学"的问题的教学实践来看,要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学还需要从学生"学"这个基点来优化教学,语文教学的精彩,不仅要看学科知识教的精彩,而且还要看"学"的问题解决的精彩。基于这样的认识,语文主题单元的整体教学还可以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内容既来自课本,也来自学生、生活,教材不是学生的全部世界。为此,"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于是,教学中的"拓展"在此形势下应运而生。所谓"拓展",就是"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它实质上是一种迁移教学"。不可否认,适当的拓展可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可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然而,在"拓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一、设问教学情境,猎取信息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引导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智力的积极性。"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也指出:"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就是说,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获取学习信息。教师不是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以创设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20.
余晓婧 《考试周刊》2013,(37):36-37
<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所有学段都不能忽视的教学目标,并且强调"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时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和教研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假如不朗读,学生就不能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