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有一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情”是一篇文章能否打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的关键,这里所说的“情”是指“真情”。如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真实是作文的生命,真情是作文的血肉。那么,如何让真挚的情感流淌在我们的笔端呢?一、积蓄情感“积蓄情感”是指我们平时要重视感情的积淀。“未成曲调先有情”,心…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说的话,要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刚刚出台的广州市初中作文评分标准已明确增加了“情感真挚”的评分要求。本人认为,“情感真挚”的本质就是感情真实、自然。当然,感情真实、自然不是说不允许虚构,而是要求作文应该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艺术地展现出真实动人的效果,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境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凋“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巴金曾说:“我们写作,只是因为我们有活要说,有感情要倾吐,我们用文字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刘勰《文心雕龙》也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体验是主体通过想象、移情、神思、  相似文献   

4.
徐露明 《考试》2008,(11):22-24
文章是感情的产物。"感情真挚"是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要达到"感情真挚",就必须真实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真实地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真实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做到有感而发,缘情、缘事、缘理而发。真  相似文献   

5.
要让我们的作文精彩动人就必须在“真”和“新”上下功夫。“真”就是真情实感,“新”就是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写真实的自我,抒真切的感情,这是作文的灵魂。自话题作文诞生以来,题目中往往有这样的导语:“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吗”、“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和看法”等等。这些提示,其内涵都是指在作文中要表达真情实意,从“自我”角度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情感真挚、新颖独特的作文呢﹖一、用心去生活“我手写我心”,作文本是学生发表见解、宣泄感情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就是强调作文要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说真话,抒真情”。自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一篇优秀的文章,是能把读者的感情激发出来并引起共鸣的。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应该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创作,用真情去表达,力求使自己的文章先感动自己,再打动他人。  相似文献   

7.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感情真挚”也是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作文基础等级的要求之一。在中考作文的评判中,阅卷老师也把文章能否做到“感情真挚”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分依据。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反对套话、空话、假话。“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让学生的写作不是为了取悦于人,写给别人看,而是回归真实,回归本色。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感情真挚",是作文特别是记叙类文章成功的关键因素。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往往能触动心灵,使人产生情感共鸣。刘勰的《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意思是,只有用真实、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和情感的张力。何谓"感情真挚"?即在文中自然地表达真实感受,流露真情,而非虚情假意。作文做到"感情真挚"并不难,只要用好以下"三招"。第一招:记述真事,抒发真情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即,作文一定要  相似文献   

10.
<正>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情能动人,唯情能感人,情在文学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王国维曾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真情缘于生活,只有积累真实的、典型的生活素材,并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文章的感情才会真挚,才会获得青睐,才会与读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命脉,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情感才是最重的砝码,最有冲击力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周易》语云"修辞立其诚",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更是明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先哲的精辟论述告诉我们:文章唯有真情实感才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为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我手写我心",中考把"是否表达真情实感"作为评分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那些情感造作、胡编乱造、情感空泛、有意拔高之作在中考评分上频亮"红灯"。那么,怎样做到真情抒发呢?  相似文献   

12.
<正>文章是感情的产物。"感情真挚"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要做到"感情真挚",就必须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真实地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真实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做  相似文献   

13.
逝者如斯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巾学生写作有这样一条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这一点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做到,闪此,要想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的文章要做到以情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出师表》《陈情表》之所以流传千古,很大程度上在于文章抒发了至真至诚的情感。因此.感情真挚也是衡量考生作文的一个重要标准。它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抒发真情实感.不无病呻吟.不矫揉造作。感情真挚的记叙文往往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高分。下面笔者谈谈记叙文怎样做到感情真挚。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2012,(27)
1.怎样写出真情实感(栏目:“作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即希望我们在习作中能表达真情实感,摒弃虚情假意或“无情无意”,让习作打上“我”的鲜活感情印记,有“事”更有“情”。  相似文献   

16.
“感情真挚”要求在高考作文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没有附加感、装饰感。喜怒哀乐,真情表露,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明实婵,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展开联想、想象要合平生活情理,抒发感情要恰到好处。不能为了迎合阅卷老师丽矫揉造作.夸大感情.更不能胡编乱造。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感情真挚”呢?  相似文献   

17.
“情”这个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讴歌它、赞美它。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怎样反映真实情感呢?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作有这样一条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这一点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做到,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何严真 《现代语文》2014,(10):129-131
胡适先生曾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古人也说,情乃文之本,情者文之径。可见作文不可没有自己的真性情,正所谓“情动而辞发,因情而缀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优秀的作文要有真性情,唯有说真话,抒真情,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感受和认识的作文,才能展示生命的高度,才能让作文达到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12,(25)
1.怎样写出真情实感(栏目:“作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也即希望我们在习作中能表达真情实感,摒弃虚情假意或“无情无意”,让习作打上“我”的鲜活感情印记,有“事”更有“情”。那么,我们如何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