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清代广东“摊丁入地”的历史背景;并对粤省实行“摊丁入地”的阶段、方式、意义等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从而说明后期封建社会赋役制度改革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清代云南的教育中,义学占了很大比重。特别在康熙、雍正年间,义学发展迅速,对云南的教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由于义学制度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有许多消极的方面,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宣传了封建礼教,天命论等等。清末,新学兴起,新的教育制度逐渐代替了旧的义学。  相似文献   

3.
清代十二位皇帝,除后期的同治帝和年幼的宣统帝没有多少政绩外,其余的皇帝均比较勤政,都有一番或大或小的作为。尤其是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连续六位君王,都是有雄才大略的明君。究其因,这与清代严格的皇室教育、独特的皇位传承制度以及贯穿始终的内忧外患等因素都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儒家“美善同构”的“乐教”思想进行追溯与探讨,可发现“乐教”的本质特征,即“乐教”是一种以艺术为媒介的审美化的政治伦理教育。音乐与教育、音乐与政治、音乐的审美、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诸问题皆与“德音”相关,“德音”是仁与义的载体。  相似文献   

5.
琉球与中国的大规模文化交流始于明朝初年。在长达500年的“册封制度”下,“礼乐范式”是两国建立良好政治关系的重要桥梁。在“通琉球”中,福建作为中琉交往的唯一口岸,“闽人三十六姓”成为中琉礼乐文化交往的重要纽带。琉球宫廷的御座乐、路次乐等音乐也深受中国礼乐文化的影响,主要用于各种仪式、宴会、军队仪仗中。透过琉球御座乐、路次乐的研究依然能够触摸到中国明清宫廷雅乐、宴乐等仪式音乐的温度。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国半封闭的大陆性地理环境、封建文化的发达和综合国力的强盛,导致“夷夏之辨”和“中央大国”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认为华夏文明优越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这种自以为最为优越的文化在明清时期使封建统治阶级和士大夫阶层顽固地抵制西方先进文化,认为西方文明不过是一些令人不屑的雕虫小技,中华“泱泱大国,的圣典——孔盂之道才是万古不易、无往不克、教化万方的精髓,外国的文明师承中国。中国只能用自己的文化去改造西方文化,而断无向西方学习之理。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时期,封建统治者和士大夫阶层仍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可偏废”的原则,在完全肯定和保护本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前提下,把社盒改革停留在器械、工艺的层面上,不主张使中国文化一步步地走向近代化。这种心态导致了自大和僵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并直接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相似文献   

7.
"女士",是指"士"这一阶层中的女性。这一概念由来已久,但真正名实相副并作为群体出现却是在清代。《清代闺秀诗话丛刊》中记载了众多符合传统"士"之素养与气节的女性,她们或博通经史,或具经济之才,或潇洒凡尘,或驰骋疆场。如若细分,则有女学士、女儒士、女名士等。明末清初以后,女性凭借自己的才华与成就列入士林并得到社会认可,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除却性别因素,清代女"士"与男"士"并无多少差异,整体看有清一代女性诗人文学成就不亚于男性。"女士"这一文人群体之所以出现在有清一代,既源于女性要求男女平等之自我意识的觉醒,也与其日趋强烈的要求参与社会变革之思想观念有关,更与传统士大夫阶层中一些有识之士之评价视角改变相契合。其最根本因素,则在于明末清初之后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8.
清代文献学家存在“佞宋”之风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很多文献学论著在讨论清代藏书和版本时,几乎都认为清人在藏书、校书时专爱宋本,存在着"佞宋"的学术风气。实际上,这种判断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引领清代文献学风气的陆贻典、卢文弨、黄丕烈、顾广圻、戴震、钱大昕、段玉裁、叶德辉等文献大家均反复指出宋版书存在的问题,认为宋本有优劣高下之分,不如后世版本者亦比比皆是,对盲信宋本者进行了尖锐批评,他们的言论和行为代表着清代学者的治学精神和学术主流,清代所谓"佞宋",根本没有形成风气。重古而不泥古,贵宋而不佞宋,唯善是从,唯是而用,才是清代文献学家藏书、校勘的真正风气。  相似文献   

9.
清代“忆语体”散文中的女性集传统女性的共性和新型特质于一身,这是明清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生态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使女性高扬主体意识,实现人类和地球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0.
贾蔷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复杂人物,他体现了曹雪芹“正邪两赋”的创作原则。从其真情与能力中可以看出这个人物除了骄侈钻营以外,还有“纯良”的另一面,清代学者的评点可为佐证。  相似文献   

11.
郑氏集团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在台湾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方志中记载了数量繁多、类型丰富的有关郑氏政权的超自然的“灾祥”,往往象征着政权更迭等重要史事.早期记载较为简略的“灾祥”,经过比附、因果关系的构拟以及串联等手法,会层累地造成情节更加复杂的“灾祥”.清代方志中有关郑氏集团的“灾祥”反映了相信“灾祥”、官方意识与民间意识混合的历史观念,也保存了不少台湾地区气象、灾荒的材料和郑氏集团的史料.  相似文献   

12.
仅两万字的《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与精华,而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可对于仁,孔子却始终没有作出一个确切的解释。虽然后人进行过种种解读,遗憾的是该问题至今仍莫衷一是,没有一个让众人信服的结论。本文欲从《论语》仁学提出的背景对仁字的含义以及其对孔子思想的统帅作用做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敷演黛玉之死的戏曲中,无不充斥着悲凉的况味。她双亲早逝,寄人篱下,心无所依,魂难归里。黛玉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但又不尽然一悲到底。黛玉之死不同凡人之死,而是升仙去了。这是融合了道教文化的结果。既符合戏曲演出的需求,又多了一点宗教式的关怀。"红楼戏"既在一定程度上忠实于小说,又融合于传统文化,并结合自身特点来改编。  相似文献   

14.
清代新疆因地处"极边",自乾隆朝为清廷统一后,曾接收过为数众多的因罪因过、不忍刑杀之"废员"。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谪戍废员的管理,时新疆当地主事官员会于废员抵戍、谪戍期满等多种情形下,代为其"循例具奏",请旨清帝如何处理。根据大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可以总结和归纳"循例具奏"奏折的基本格式及其中所涉各类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整全教育"这一概念易被误读,尤其常被简单理解为全面发展教育。人的"整全"是指合于道"一",其表征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身合一,以及"和而不同"的与社会合一。"整全教育"要合于有序之道,其实施可从古典的"礼乐教化"与"自由教育"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黄岩诉讼档案》的考察,可以看出清代“官批民调”制度是在官府衙门主持下解决民间纠纷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案件性质的民事导向、约束效力的半强制性、宗族力量的强渗透性、纠纷双方心理接受程度的不完全性等特征。清代州县官的施政心理和复杂的施政环境促使官府衙门对“官批民调”解决民间纠纷有强烈偏好。中国古代熟人社会结构也为“官批民调”制度的施行创造了条件。“官批民调”制度是创造性解决民间纠纷的有效途径,但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古典小说的分类历来多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说法为主,即认为明代大都为单向型的。文章认为明以后,尤清代小说多为"多向型"。作者分析了《绿野仙踪》为代表的这类"多向型"小说,指出其成因、特点及存在之必然。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词论中存在大量"以骚评词"的现象,文章试图从明代学者李陈玉提到的"诠释"二字展开,从读者之悟与作者之意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这一现象。其中涉及清代词人对温庭筠、姜白石等唐宋词人的批评以及清代张惠言、陈廷焯、冯煦等人以骚评词的实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致力将华夏传播学从一个研究领域跃升为一个学科的进程。为此,我从"三大体系"入手来规划自己的学术研究路径,形成自己的学术特色。就学科体系建设而言,我努力基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自身的教学体系,积极构建系统的、面向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教材体系,同时与企业联合培养"华夏文明传播"方向博士后,探索中华文明传播理论与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学术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