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数码印刷市场日益竞争激烈.低价和低端应用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主流。据统计显示,彩色A3幅面打印的价格已经由2000年的20元/页下降到了现在的12元/页.非连锁的小型快印店占到了数码印刷市场90%的份额,而这些快印店主要以低价来争取业务。与中国数码印刷市场不同的是.美国的连锁快印企业占据了美国印刷市场25%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2.
一、数码印刷发展概况与趋势 Strategies on Demand(按需印刷战略)公司通过对2005年第三季度的初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去年(2005年)的数码印刷产量增长了16%.比2004年预计的增长量要低.但相对于整个印刷行业2%~3%的增长率来说,它的发展已经很令人欣慰了。预计2006年.有540亿页文件将以数码印刷的方式印刷;2007年;将达到750亿页。数码印刷的市场将不再是一种”小而专”的市场了。据2005年9月《数码印刷》杂志调查.中国数码印刷装机量按倍数增长;达到765台(不含富士施乐)。据行业专家预计;数码印刷的收入占中国印刷业份额约在1%~2%左右。这两项数据均显示中国的数码印刷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有很多可能;也隐藏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3.
在澳大利亚期间,我们一行还参观了数码印刷公司Group Momentum公司.这家成立于1970年、以印前输出起家的公司,1990年就购买了HP Indigo设备.并成功转向数码印刷市场.今天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数码印刷公司,业务涉及商业宣传.政府项目、个性化直邮.个性化贺卡,一对一个性化印刷市场、网络印刷.短版印刷服务等多个领域。向客户提供从印前制作设计到印刷,邮寄等全方位服务。  相似文献   

4.
据国外资料报道,2003年世界包装市场(包括印刷,承印材料及加工)约达900亿美元,年增长率在6%~10%。在全球包装市场,各种包装印刷方式中,柔印占41%,胶印占37%,数码印刷占10%,凹印占8%,其他印刷方式占4%。由此可见.数码印刷在包装印刷中已占到10%,而且这一比例还会继续增长。众所周知,标签的印刷方式除柔印,凹印,  相似文献   

5.
1992年进入广州扫描、输出市场.2000年进入广州数码印刷市场,目前在广东省开有20家扫描/输出中心、5家数码快印店,彩色高端数码印活占广州该市场总量的30%~40%——书写这些历史和成绩的,是广州天意五彩石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天意)。  相似文献   

6.
数码印刷行业在中国的蓬勃兴起始于20世纪末.随着进一步的发展.数码印刷的生产方式与经营理念逐渐被广大用户与投资者所接受,参与者越来越多.形成了良好的市场氛围。但最近两年,随着数码印刷行业门槛的一再降低,引发了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市场也开始呈现出不健康的发展势头。在中国的数码印刷市场中.究竟还存在多大的拓展空间?投资者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作为专业化的数码印刷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世纪恒越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恒越)给我们带来了答案。  相似文献   

7.
数码印刷技术从1995年的德鲁巴出现,至今不过10余年的时间。但是因为具有简便、灵活,个性化等诸多优点,经过不断的培育发展,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无论速度还是质量都能够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目前数码印刷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占到了印刷市场将近20%的份额,预计未来几年将会达到30%~40%。但是.数码印刷技术在中国的市场发展,与这项技术的成熟度相比,  相似文献   

8.
2003年12月.方正电子举办新品发布会,印捷数码印刷系统全新亮相,推出黑白数码印刷系统;2004年6月.印捷彩色数码印刷系统完成.2004年年底.方正电子将推出中等价位的全彩色数码印刷系统:2005年.更高档的印捷彩色数码印刷系统将被推向市场……在印捷系统的研发和推广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方正电子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9.
随着短版彩色印刷市场的快速发展.直接成像的DI单张纸印刷系统已开始在数码印刷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无论是采用Presstek、Creo技术的DI单张纸印刷系统.还是采用其他成像技术的DI单张纸印刷系统,它们都在与已广泛应用于大印量市场的脱机CTP、在小印量市场中应用的色粉数码印刷系统进行技术竞争。据Presstek公司统计,在他们售出的2700套DI印刷系统中,仅美国本土就有874台DI印刷系统分布在755个印刷企业中。  相似文献   

10.
数码印刷的应用领域在不断地扩大.从早期的边缘市场发展到今天,数码印刷已经在主流印刷应用领域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Interquest公司最近调查了北美与欧洲的图书与小手册等印刷品公司.以确定数码印刷对市场的影响力。尽管这次调查对图书和小手册等印刷品都有所涉及.但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图书印刷中数码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93年全球出现第一台数码印刷机以来,数码印刷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数码印刷市场更是一个充满机遇.增长迅速的市场。近几年来,各大数码印刷设备生产厂商不断地开发新设备.但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数码印刷设备的打印尺寸为A3。  相似文献   

12.
数码印刷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就其国内市场来说,业内给予了高度关注,只能说是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市场却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美国标签协会的观察,标签数码印刷正在蚕食柔性版印刷在传统标签印刷领域的市场份额,而且近几年还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尤其是赛康3×00系列标签数码印刷机在美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说到数码印刷,人们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数码快印店.以至传统印刷厂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数码印刷距离自己还很遥远。但随着短版、个性化的需求与大批量印刷需求交织在一起时.传统印刷厂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数码印刷。于是.我们不禁会猜想.当传统印刷厂“约会”数码印刷之后,将会摩擦出怎样绚丽的火花?在首届“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上,获得“创新应用奖”的企业VI光盘版包装便来自于以传统印刷起家的杭州文康印刷公司。本刊记者近期对杭州文康印刷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文康)总经理范从明先生进行了专访。我们的好奇心.也许.在这里能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4.
毋庸置疑,商业快印市场是数码印刷面对的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根据美国权威统计机构统计,商业短版印刷市场容量每年大约有150亿美元,并正以每年21%的增长速度递增。而传统印刷在同一时间的市场增长率只有45%。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数码印刷市场的整体进步,很多数码印刷企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后实力得到很大提升.开始需要打印速度更快生产力更高、印刷输出质量更高的数码印刷设备。富士施乐在2005年1月适时推出了DocuColor 8000.这款富士施乐DocuColor系列数码印刷设备中的顶级型号.是否能够真正满足客户的以上需求7它与今年同时推出的iGen 3的定位市场细分又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有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数码短版印刷已经占据印刷市场9%的份额,预计从1999—2005年,数码短版印刷每年的增长率将达到6.9%,到2010年,数码印刷所占市场份额将上升到20%-25%。专家指出:数码印刷将是21世纪印刷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美国RIT学院教授Frank Romano先生曾撰文指出:数码印刷近年来发展相当快.截至2003年.全球彩色数码印刷机(印刷速度在31页/分以上)的安装量已达13160套。数码印刷的主要优点是不像传统印刷方式需要很长的制版及印刷准备时间.可以实现超短版印刷、按需印刷。自从有了数码印刷.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按照需要的数量印刷需要的印品.  相似文献   

18.
大幅面数码印刷市场受到最新技术发展与市场应用的刺激,正在持续快速发展。印刷服务商与专业设计师们都将目光聚焦于市场,因为新市场正在经历有史以来的高速增长。根据I.T.Strategies的统计,宽幅数码印刷市场在2003年的产值就已达到60亿美元,预计到2008年将增长到93亿美元,在此期间,宽幅数码印刷机装机总台数将从24.6万台增长到36.6万台。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在专业展览会已经显著地表现出来,Print 05展会上的宽幅数码印刷展区面积已达到2万平方英尺,比2002年的Graph Expo展会上的1500平方英尺扩大了13倍。美国印刷学会已宣布,将重新扩建其宽幅数码印刷展厅,面积将达到6.1万平方英尺。  相似文献   

19.
以下文章取材于Charlie Pesko在2006年5月印刷协会举办的费城AIIM/0NDEMAND展览会上的演讲。在题为“驾驭数码彩印飓风”的主题演讲中,Pesko先生谈到了如何在快速增长的数码彩印市场上取得成功。他坚信,彩印飓风将会为中国市场提供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20.
1.认识和应用上存在的误区 首先,数码印刷是不是传统印刷的终结者?许多传统印刷人认为数码印刷技术的出现,是要和自己抢生意、争市场的,因此直觉地对其抱着排斥和怀疑的态度。大家都知道数码印刷是一种短版业务,可以做到灵活的“一张起印”,这就决定了它的主要市场和发展方向在于以个性化印刷,可变数据印刷.即时印刷等为特点的按需印刷上,这是传统印刷手段所无法实现的。同时,至少在短时期内.传统印刷在其所擅长的大批量印刷领域.仍然拥有数码印刷所无法撼动的强大优势。由此可见.数码印刷的作用是填补传统印刷的技术特点所造成的市场空白.其市场定位与传统印刷是有所区别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