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南新闻事业始于十九世纪末的《湘学报》和《湘报》,较之1858年在香港出版的我国第一家日报——《中外新报》,整整迟了四十年。在此以前,湖南多系阅读外地报纸,而以上海《申报》为最。湖南原是湘军的大本营,又位居内地,守旧势力极为顽固,社会风气也十分闭塞。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卷八中说“凡洋人往游历者动见杀害,而全省电信轮船皆不能设行”。  相似文献   

2.
《湘报》广告的量化研究表明,《湘报》广告中主要是以维新变革为主要内容,出版印刷类广告占据绝对比重,这说明湖南维新运动具有观念先行、知识分子为主要群体、对政治具有高度依赖性等特征,缺少广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罗虹 《出版科学》2003,(1):62-63
熊希龄是湖南维新运动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作为《湘报》的真正主持人和创办者,虽然少有激烈的文字和言论,但是他以《湘报》为据点,与守旧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5.
《湘报》经济新闻报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报>是一份综合性日报.经济新闻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本文对<湘报>经济新闻的中心话题及报道形式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6.
江永是清代一位醇正的儒家学者,其学以矫正宋明理学空疏之弊而溯求于上古典章制度,开创了“皖派”学术的一代新风.然而,江谦托名其祖江永的一部《放生杀生现报录》,既有损于这位粹然儒者的学术形象,也影响了世人对于乾嘉考据学者经术致用的切实印象.  相似文献   

7.
查灿长 《新闻界》2007,(1):105-106,124
我国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起源于19世纪的广州、香港和上海等沿海“开埠通商”地区,如1833年8月1日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53年9月1日在香港出版的《遐迩贯珍》月刊、1861年11月在上海发行的《上海新报》、1867年7月在上海创刊的《万国公报》、1872年4月在上海创刊的《申报》及1893年2月在上海创刊的《新闻报》等等,这些中国近代最早刊登商业信息广告的主流中文报刊,构成了中国近代中文报刊广告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杨苗 《青年记者》2016,(24):111-112
《清议报》曾这样评价:“日报则以《国闻报》、《湘报》为巨臂焉”.《湘报》促进了南学会、南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创办、鼓励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革新湖南社会风气,与维新变法运动密不可分.在《湘报》的推动下,湖南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型警察机构——保卫局,为推动湖南社会的稳定和戊戌变法措施的有效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 湖南近代社会发展状况 清末年间社会动荡不安,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等让国人震惊.随后的列国瓜分狂潮更是让民族危机感日益加重,“英、法、德瓜分中国,各据基地.法迫使中国不将两广云南让与别国,租广州湾、筑滇铁路,管理中国邮政”.①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开始以“变通”为法探索新的救亡图存道路.  相似文献   

9.
10.
十九世纪末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变法维新运动,逐渐成为当时的政治主流,使“湖南成为最富朝气的一省”。湘学报和湘报就是在这个运动高潮的时期,先后在长沙创办的。它是湖南维新派的言论阵地,是宣传维新变法、提倡向西方学习的前哨。维新前夜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接踵而来的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突起,全国震动。当时具有爱国热忱的维新志士,不满清统治  相似文献   

11.
12.
《湘报》对现代新闻出版进行合法性论证时,其逻辑路径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危机时刻的情境定义、民智愚昧的归因分析和广办新报的求解策略,具有极大的道德感召力与逻辑力量,引发了知识界的巨大反响,掀起了办报高潮。  相似文献   

13.
刘林沙  曹璐 《青年记者》2017,(2):127-128
创刊于1929年的《新新新闻》报是一份在成都报业发展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报纸,而医药广告是当时投放量大、关注度高、获利丰厚的一类报纸广告,以《新新新闻》报医药广告为切入点,可以从侧面反映当时民众医药消费需求、经济水平、医疗卫生、中西医文化碰撞交流的情况等广阔的社会图景,丰富特定时期内区域报业史、广告史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15.
《利济学堂报》考辨——兼论中国校报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申 《新闻界》2007,1(5):165-166
本文经考证认为,《利济学堂报》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校报.该报由医学堂出版,但其内容远远超出医学范畴,是一个学术与时政相结合的刊物.它传播西学新知,探讨社会改革,对维新变法起了宣传推动作用.该报的创办及功能,折射出中国校报兴起的背景与特点.  相似文献   

16.
尹雪萍  高健 《兰台世界》2017,(10):122-124
《裴岑纪功碑》自重现世以来就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其作为珍贵的史料,填补历史空白的作用当之无愧。但是针对石碑本身仍然有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尤其是碑文拓本纷繁复杂,以及各家著述对碑文记载的差异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在此将结合现有的文献材料以及不同的拓本对碑文加以考证,力求还碑文原貌,并对造成这一现象之原因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历史档案》2006,(4):131-131
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白新良教授撰著的《清史考辨》一书,近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四库提要》久为学者所重,间有疏误,前人订正之作亦颇为可观.今就子部小说家、释家、道家三类新见疑误40条辨订,以供参稽.  相似文献   

19.
今存唐人选唐诗中,只有一部是以地域为标准的,即殷璠编纂的《丹阳集》。其他如《池阳境内诗》一卷、《江夏古今记咏》一卷、《宜阳集》六卷、《泉山秀句》三十卷等,今皆佚失。  相似文献   

20.
元行冲《孝经疏》经邢昺、杜镐等校定、删改为《孝经注疏》(或名《孝经正义》)后逐渐亡佚.出现于明末江元祚所编《孝经大全》中的《孝经疏钞》虽署名“唐元行冲疏,宋邢昺正义,明梅鼎和钞”,但实际上和亡佚的元行冲《疏》没有关系,这是邢昺《疏》的删节本,而且存在一些不足,水平并不高.此《疏钞》更多地反映了晚明人提倡孝经学的一种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