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帮助张丽玲拍摄《我们的留学生活》的日本著名电视人横山隆晴这样谈他的观感“在中国,电视的地位太高了。在日本,我们去采访的时候,从来就不认为,因为我是电视台的人,被采访的人就必须接受采访……在中国,对一般老百姓来说则是一种权威的象征,我们都处在畸形的电视社会。我很少拿出我的名片,但是在中国的电视台工作的人都带着一些特权意识。”事实上,在传媒文化水平越低的背景下,从业人员的特权心理就越明显,我们经历过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通常只有一张报纸,一个电台的时代,那时候的记者就等同于政府的高级特派员,尽管市场化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基础,并用其理论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其他国家输送"文化霸权"思想,造成了对其他国家自主权的挑战。借助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的热潮,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特别是发达的信息产业,不断地向其他国家输出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等,全球化已经悄然演变为西方主宰,它赋予了其浓厚的"西方性"特征。本文旨在运用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提出应对措施,以提高我国广大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以建立自己的文化领导权,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国情来排斥"文化霸权"主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电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建构功能要求电视的叙事、主题和视听语言等复合策略能够支持并维护显在的意识形态价值信息,电视媒体是民族文化的认同中心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心.电视作为一个共享的视听共同体,既要提供参与到民族共同体中的文化模式,也要实现意识形态的建构功能.电视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在推进当代中国的民族国家共同体实践进程中,应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董浩 《今传媒》2016,(5):39-41
当下,每个人几乎都逃脱不了广告的“骚扰”,广告由最初的“告知”的功能,已变成了现如今的“话语霸权”,或者说已转变为一种“温和的暴力”(布尔迪厄),统治着人们,那么广告的“话语霸权”何以能如此“霸道”,本文笔者认为意识形态、技术、资本这三者的合谋是广告“话语霸权”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以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为基础,在媒介霸权的语境下,分析个体如何通过统治阶级适度妥协的外部形式.以及构建相应的心理素质防御体系的内部形式,抵御大众媒介非法侵入私人领域。  相似文献   

6.
“文字霸权”与编辑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个题目是借用“语言霸权”一词而衍生出来的,源于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一句话。他的本意是说每天有几分钟可以在电视上发表议论,而受众有上亿人。每念及此,使他诚惶诚恐,出言谨慎。这无疑是一种职业道德的自律,令人钦佩,也发人深思。由此想到“编辑”这一行享有职业上“文字霸权”的地位,笔之于书,比语言存活更长久,岂能不慎乎?笔者在前些日子曾撰写一则“读书人语”,题为《序的禁锢与解放》(原载《中华读书报》2000年2月16日第13版),是针对一位编辑为王朔新著《无知者无畏》作序有感而发的。愚以为,编者不是裁判,不是书评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许多热爱民族艺术的有识之士,为了繁荣与振兴戏曲艺术,花费了大量心血。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电视这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具有十分强大的威力,于是提出了“戏曲与电视联姻”选样一个口号。不少人把繁荣戏曲的希望寄托于电视,也有人断言,振兴戏曲的出路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8.
自2002年江苏卫视推出《南京零距离》以来,电视民生新闻凭借其显著的参与性、服务性以及对百姓生计的深切关怀而深得观众喜爱。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的民生问题的实质是民本和民权政治,而民本政治的核心观念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9.
文化霸权是当今文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范式,它既终结了由于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自身缺陷所引起的范式危机,同时又作为文化研究中葛兰西转向的一个开端使得文化研究继续在学术界保持应有的位置。研究文化霸权首先要清楚其在文化研究中所处的位置,于是研究需要溯源才能得知文化霸权理论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0.
文化霸权与“文革”新闻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25):54-55
电视娱乐的意识形态性每一种文化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意识形态是永恒的存在。社会是由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多元形式构成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的无意识结构,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它是人类体验自身与其生存境遇的关系的方式。而意识形态对人的控制是无形或无意识的,当今电视传媒已将意识形态裹挟于生活性传播中,试图以生活般  相似文献   

12.
“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电视创作界,还是电视理论界,有两个概念经常混淆,有两个片种较难区分,这就是“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有时电视报上明明刊登的是“电视纪录片”,而收看时屏幕上却又出现了“电视专题片”的字样;有时明明接到的是“电视专题片研讨会”的通知,待到会场看到的却是“电视纪录片研讨会”的会标。难道,“电视专题片”就是“电视纪录片”,那为什么同一片种会有两种称谓?如果“电视专题片”不是“电视纪录片”,那为什么两个片种又经常混同?由此可见。“电视纪录片”与“电视专题片”这两个概念亟待理论的辩析和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13.
苗巍 《新闻传播》2010,(9):34-34
目前我国体育评论员的专业素质与迅速发展着的电视体育节目直播以及广大受众的欣赏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其中还包括体育解说员在解说比赛中过分渲染比赛胜负。掺杂浓重的个人色彩和个人倾向,过于激情以致在直播过程中失去理智、理性。本文着重分析了体育评论员情理失衡的表现和原因,寻求适合体育评论员解说比赛时的情感把握以及在直播过程中饱含激情的同时又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的尺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版》2000年第5期发表了潘国彦先生《“文字霸权”与编辑理念》一文 ,读罢有些感慨。潘文从职业道德的“自律”要求出发 ,提出编辑要尊重作者、尊重读者 ,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力 ,警惕和防止“文字霸权” ,要把手中的笔看作是“况钟的笔” ,慎之又慎。这无疑正确且发人深省。笔者作为编辑 ,从业已有十多年了。面对潘文中“文字霸权”一词 ,竟有些惶恐不安 ,因之不知所措也就在所难免了。为什么?因为潘文在警醒编辑们不要犯“文字霸权”错误的同时 ,对许多相关问题都未予解决。从内心深处而言 ,我是反对编辑搞“文字霸权”的 ,但是…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媒权力扩张、全球传播格局失衡和主流媒体话语偏向让"媒介霸权"成为当下热门批判话语.本文拟从媒介立场展开理论溯源,揭示媒介霸权的理论开拓者、建桥者和领跑者;从媒介角度分析其权力构成,发现依附性权力、生产性权力和资源性权力在媒介霸权中的运行;以媒介为起点考察其现实向度,呈现学界对媒介作为帝国霸权、话语霸权和技术霸权的研究取向;在此基础上,指出"媒介霸权"诸权依附、合谋、扩散、自然化的特征,并主张针对上述特征理性而系统地展开媒介霸权理论研究,同时为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跨国际、跨媒介、跨阶层的媒介霸权批判和回应能力提供学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在军力、经济力量、区域性影响力等方面,必须在任何时期都要强于中国,这就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软霸权主义概念。  相似文献   

17.
电视消息中的“兴奋点”就是能激发观众兴趣、催人振奋、令人激动、发人深思的某一画面、某一片断、或某一个新闻事实。消息  相似文献   

18.
19.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有人说是进入了“汽车时代”,有人说是进入了“高科技时代”,从人文的角度看,还可以说是进入了“互动”时代,这个时代是以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为主要标志的。互联网凭借强大的“交互”功能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迄今所见关于“视点”问题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叙事角度,而本文则将传者角色和创作主题作为视点进行研究,这大大地拓宽了“视点”理论的视野,使我们从更加宽泛的意义上来观照、理解电视纪录片的“视点”。本文的前两个部分着力于此,使一些老的话题在这一特定的视野中获得了新的涵义。最后一个部分是关于叙事─—表现角度的论述,简化了众所周知的人称问题,而着重分析了目前提及较少的“多视点”问题。本文对电视纪录片理论研究的深化将提供新的启示,文中对一些优秀电视纪录片的分析点评也颇为精到。当电视纪录片确定了选题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