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周琳 《湖南教育》2004,(18):30-31
数学问题情境是指问题的刺激模式,是以数学问题为主体的真实的任务环境。它包括知识的背景、数学问题、数学问题表征和问题的操作空间。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说,数学问题情境策略是一项课堂教学的实战操作技术,必将成为广大教师日常教学的普遍行为和教学成功的关键性策略,教师有必要掌握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一、利用与现实生活类比、模拟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认知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到的知识。如果教学中能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现实生…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化学是一门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诞生的科学,现实生活中各种化学难题得到解决促进了它的发展.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和解释,化学教学应该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一、紧扣学生实际。创建贴近生活的化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教学.应该密切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系.那么如何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呢?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觉得创设丰富的生活化情景是一条重要途径。所谓生活化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标准中,倡导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学习生物学,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将生物与个人生活联系起来,让生物真正从生活中走出来,走向生活,教学的目的最终是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知识,并且能运用到生活中。本文探讨了高中生物教学与现实生活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将现实生活融入生物教学,实现生物教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过程,只有“思考”才是最本真的.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根本价值在于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思考、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A0):113-114
生活化教学就是在学科教学中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将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运用学过的学科知识,认知我们的日常生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巩固学科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将学科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学科知识的运用紧密联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知识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养的培养。生物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自然综合性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的学科优势,将生物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现实生活中生活问题的解决紧密联系起来,注重学科教学的生活化,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生物教学的趣味性,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8.
盛利 《考试周刊》2013,(89):143-14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自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新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让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现代日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认为:学习化学这门学科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让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根源。教学中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相似文献   

9.
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培养问题意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是:必须指导学生从丰富的背景资料中获取和演绎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帮勤学生将固内外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现象提炼成问题,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增强理论学习的思辨力和分析力.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处处反映着物理学知识,物理知识和原理又是对生活现象的归纳,新课程改革也要求物理教学必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要深入贯彻“生活现象联系物理知识、物理知识走向现实生活”这一理念。因此,初中老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要合理利用生活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丰富物理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原则以及具体如何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数学问题教学时来源于生活而又应于生活中的.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却很少关注数学和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胡志平 《职教论坛》2003,(22):43-43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使得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如何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的效用已成为所有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学生反映数学单调和枯燥,若将教学过程融入一种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身临其境,数学课将变得丰富多彩。现结合多年教学体会,谈谈在数学教学中营造氛围的几种方法。一、通过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类比营造氛围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日常生活的知识,所以认知最牢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如果教学中能用学…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的主导者,要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树立起从生活中发现生物,在生活中应用生物的基本理念。教师要保持一种教学的创新精神和具体的教学行动,不断将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从生活中发现生物学现象,并用专业的生物科学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用生物科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难题。  相似文献   

15.
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敏飞 《考试周刊》2011,(37):73-74
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形象性,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可知可感的典型情境,把几何知识生活化,现实生活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几何的价值,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体验几何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真实感受几何的趣味性和学习几何的意义。本文作者结合初中几何教学实践,从目标激励、激趣导学、问题驱动、做中求知和作业设计等方面探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施教学,提高初中几何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打开物理书本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大门,在物理教学中,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用于教学,营造生活化的物理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原来物理研究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情、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加深他们对于物理书本的认识以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教学是“去情境”化的,把知识作简单化处理,以便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抽象、概括的知识。去情境化的教学常常会脱离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的知识教条化、僵化而无法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迁移,更不能用它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具体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强调把所学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挂起钩来,让学生解决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问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从中挖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辅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等实际问题,将其设计成有一定情境的生物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林世英 《考试周刊》2009,(31):227-228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科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熟视无睹。对科学缺乏兴趣,导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与用分离,把科学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学活动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呆板,教学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改变观念,让学生回归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时教师应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和生活有机地整合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