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人教育的生力军远距离高等教育江苏白崇琦一、现代教育的大趋势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社会的大经济为基础.现代科学技术为内容,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全体公民为对象.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大众化、终生化为目标.表现出明显优于传统教育的广泛的社会性、开放性、民主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的生力军──远距离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的生力军──远距离高等教育白崇琦,张存库一、现代教育的大趋势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社会的大经济为基础,现代科学技术为内容,以社会化大生产和全体公民为对象,以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大众化、终生比为目标,表现出明显优于传统教育的广泛的社会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的大趋势与远距离高等教育白崇琦,张存库一、现代教育的大趋势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社会的大经济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术为内容,以社会化大产和全体公民为对象,以实现教育的现代比、科学化、大众化、终生化为目标的。它明显的优越于传统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开放...  相似文献   

4.
公民教育与小学社会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个体的社会化基本是自发完成的。直到学校教育出现,社会化过程的部分任务才由学校这种专门的社会组织承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对象、任务、标准等各个方面,始终在变化,到了现代社会,促进每一个受教育的社会化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其基础与核心就是进行公民教育。今天,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学校通过公民教育,使学生具有公民意识、公民态度、公民行为能力等一系列重要的公民素质。进行专门的公民教育的社会课,将小学作为基础和开端,不仅理论上可行,在实践上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将为学生在今后接受更多以原理、制度为内容的公民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李筱琴 《文教资料》2011,(28):209-213
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意义的课题,是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未来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决定了我国现代社会建设的程度。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从国家、社会到学校各个层面都存在着问题。如何在困境中获得突破从而成功构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国外的经验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我们应从国家、社会和高校三个层面进行突破,从理论教育到实践教育都要进行重新构建,这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9,(2):166-168
社会信息化、地球数字化趋势推动教育变革加剧。从智慧城市到智慧学校、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智慧教育应运而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应该关注智慧教育在转变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7.
于玲玲 《成人教育》2014,34(10):18-24
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袁公为,对公民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形成了自己对公民教育的独到思考与认知:世界近代的公民教育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广义的公民教育概念;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为公民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从学校到社会,从小学到中学,从课内到课外,从知识教学到行为训练的系统的公民教育实施方法。袁公为公民教育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仍具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公民教育:国家意志与教育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做一个什么样的公民"是一个涉及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严峻问题,现代化的根本含义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公民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公民教育要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是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功能,应明确提升到国家意志的层次。将塑造、培养现代公民上升为国家意志,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明确我国教育目标方针,构建以学校教育为重点的现代公民教育社会体系,奠定和谐社会的公民基础与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是大职教观下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主要以终身教育理论、学习型社会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在政策上经历了以中小学生为主要关注对象、以青少年道德教育为目标到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关注对象、以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为目标再到以全体国民学习为关注对象、以建立学习型社会为目标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法制教育是社会、国家或政党和一定的法治理论、法制制度及法治观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培养公民的法律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教育对象是社会的全体公民。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社会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的对象重点是大中小学学生。如何正确认识青少年法制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意义,不仅关系着在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学校教育自身教育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和完善,而且关系着学校教育能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现代法律素质的人才,关系着能否为和谐社会铸就坚实的法律素质基础。青少年法制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全面推进青少年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公民修养的反映,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良好的校园公德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是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发展目标.文章旨在探索基于数字校园2.0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的实现路径.文章阐释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的基本要义,通过分析比较数字校园1.0和2.0的不同发展特征,提出了数字校园2.0是全面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要素和规则实现数字化,支撑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实践的校园形态.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以宽带与终端、体系与空间、应用与机制为基本框架的基于数字校园2.0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实现路径,并探讨了后疫情时代符合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需求的多种应用场景,以期对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提供更多有益思考和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学校"两型校园"建设不仅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化;"两型校园"建设与学校公民教育的主体相同、目标相融、内容相兼、效果相长,这使它与学校公民教育密切相关。所以,实施"两型校园"建设也是进行学校公民教育,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将"两型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实施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麟 《吉林教育》2006,(1):18-1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价值之一。追求教育平等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我国古代的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教育的平等性”乃至1948年“受教育权”,被纳入联合国以世界人权宣言,无不说明人类社会把平等教育视为理想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的基点和归宿是"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学校要立足中学,通过课堂、校园活动、校外活动、家校关系、制度保障等方面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落实教师幸福施教,学生幸福学习,构建和谐、幸福现代校园。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三课堂”教学模式指按照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室课堂、校园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为场所开设理论教学课、校园文化活动课和社会实践课。教室课堂可以奠定理论基础,校园课堂可以促进知识内化,社会大课堂可以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李蓓  林华 《四川教育》2012,(9):15-16
在学校强化教师“公民教育意识”的背景下,学校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先使课堂“面目全非”,再求课堂一点改变;不求研究面面俱到,但求课堂一点突破。教师在课堂中应具有这样的“公民教育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学习氛同,造就现代积极公民。为此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尊重课堂中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也更有意识地建构体现民主开放的课堂。“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就是我们在实践研究中构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以课堂、学科、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必须改变,现代化的学校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尊严。贵州省实验中学从多方面实践“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开放办学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李志刚 《辅导员》2010,(14):74-75,107
何谓和谐校园?它是一种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载体的各种要素的全面、良性互动、整体优化形成的育人氛围,是学校各子系统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产生的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下面我着重从人际关系、课堂和管理几个方面来阐释:  相似文献   

20.
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将社区开发为学校德育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新课堂,成为学校教育发展中的新课题。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好社区实践活动,把学校所在社区作为学生全面教育的校外课堂,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让学生的社区实践活动成为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区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