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于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卫电师专使用的统一笑.材《中国古代文学》,每幸前有“学习提示”,章后有复习思考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每篇作品后有“提示”;加上有《中国古代文学辅导》和《中国古代各体文学作品选讲》与之配套使用,对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和作品进行解答和讲析。同以往的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相比,这是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本文试就其中“提示”的作用,谈谈个人的看法。先看“学习提示”的作用。章前的“学习提示”,相当于单元提示,是每一章的纲。它是教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指导教师研究教材和学生学习是…  相似文献   

2.
1 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 中国占代文学是电大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讲的是先秦至近代的文学。本课程自二年级起连续安排三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每学期60学时,本学期讲的是隋唐五代、宋辽金文学。基本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纲要》(二)(三),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参考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学习指导》(中)。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 (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 )、理、工、农、医、财经、政治、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大学语文》课所入选的作品 ,均是经过千百年筛选留传下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约意丰 ,脍炙人口的古代和现当代最有成就的作家的代表作。它们代表了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进程 ,对于将来要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范生来说 ,《大学语文》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  相似文献   

4.
罗俊华 《江苏高教》2005,(5):155-155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大学语文是全日制高校和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其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一门人文工具基础学科。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但可加大人文性的比重。我们采用大学语文新型通用教材《高等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尽管其中贯穿着一种“高等”语文的新理念、新设计,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考试命题,都应充分体现人文性、工具性、基础性的性质,注意与中文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以及写作、文学概论等课程相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写作课程相区别。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正> 迄今为止,全国已有4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先后开设了“大学语文”课。接踵而来是各类成人院校、各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大学语文”都已列为科目之一。而选定的教材大多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这本由徐中玉、钱谷融先生主编的教材,自1981年以来,已数十次印刷,发行上百万册,可见其作用之大,影响之广。近10年来,我先后在用这套教材的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教育班讲授“大学语文”,对这套教材萌生了一些想法,愿与同仁们相互沟通、切磋,进而通过集思广益,使这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系列的新苗,更加技繁叶茂。把《大学语文》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成人院校的必修课,这不仅能让受教育者用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通顺、准确地表达专业思想、观点、方案,培养和提高他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大学语文》为人诟病,就是因为课程没有充分注意教学对象的性质和特点,把大学生与中学生等量齐观,把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等量齐观。因此,大学语文教材编写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这门课程的学习对象的性质与特点。“桂版语文”在教材中植入了大学教育、中国文化、广西元素、通识理念、语文技能五个元素,力图使大学语文名副其实,以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文学对提升高职生文化素质十分重要。但是,在《大学语文》中文学传授现状并不十分理想,文学传授需要探索:明确文学的基础性,重要性;建设《大学语文》教材;通过搭建校内外平台,多渠道进行文学渗透。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这样一句引人注目的言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中“先汉”、“后汉”,即“西汉”、“东汉”(分别见《汉语大词典》缩印本842、1853页)。由于这种称代并不为现代人所熟知,因此.一些大学教材如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星《古代汉语》等均对“先汉”加注。而笔者所见到的各种版本的中学教材.  相似文献   

9.
《大学语文》是云南省普通高校及其它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我省实施“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首批重要项目之一,它不仅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其他课程的改革起到示范作用,受到省教委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自1997年组织实施以来,在《大学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学校和广大教师的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进行了充分的开课准备,于99年春季开学后在全省普通高校全面开课。寒假期间,省教委曾专门组织召开了“全省高校《大学语文》新教材教学研…  相似文献   

10.
大学应不应该继续开设“语文”课程?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语文”课程在大学应该怎样存在?类似这样的问题已经被提起、讨论过很多遍了,其结果便是《大学语文》课程在大学里的几起几落:设立、废除、再设立、再废除……众所周知,《大学语文》是为大学非中文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非专业课程。不管它是以基础课,还是选修课的身份出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在整个中国文学中 ,都是一个薄弱环节 ,较好的、较全面的作品选本更少。为了给学生和普通读者提供学习的资料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程翔章老师经过多年努力 ,选注了一部《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最近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作品选是为高等院校中文本科学生开设的“中国近代文学史”课程编撰的一部配套教材 ,也可供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阅读参考。它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选篇恰当、合理、体裁全面。该书选编了近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作家的代表作品 ,且诗歌、词、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体裁兼…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比汉族学生低得多,而且少数民族学生之间汉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建议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大学语文》课程进行改革,具体改革措施有打破专业班级界限进行分级教学、选择或者编制合适的《大学语文》教材、增加课堂互动、适量布置作业、量化考核、鼓励学生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等等。只有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王步高 《江苏高教》2001,(3):121-122
近年来 ,教育部号召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各高校对“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有了新的认识 ,开设该课的学校、系科增加 ,课时也逐渐增多。要适应不同课时、不同对象 ,决定了《大学语文》教材的多元化价值取向 ,也决定了其编写中应当实行开放性与多元化思维。如何将开放性与多元化思维贯彻到《大学语文》教材 ,我觉得则应从以下四个层面上反映出来 :一、知识层面的多元与开放“大学语文”应当在学生最终结束语文学习之前对十多年来中小学语文学到的文学知识加以一次梳理 ,实行“一纲多点”的形式 ,以…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本)》是文科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大学语义》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提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为学好高等教育文科类各专业的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该课程知识点多,内容丰富,课文中每句话都可以作为一个考点来出题考试,因此这门科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历年来考试通过率也不是很高。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考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学生学习,考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要重视美育,是由这门课本身的性质,内容决定的。“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它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文学是诉诸人的情感的一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面向文(汉语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做为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高等院校可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作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营造大学生文化氛围的基础课。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要重视审美教育,是由这门课本身的性质、内容决定的。“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教育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它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文学是诉诸人的情感的一种意识形态,其任务“是使人变得高尚”(高尔基语),其最本质的社会作用是美感作用。大学语文荟萃了诗、词、曲、  相似文献   

18.
《应用写作》教学与《大学语文》教学有所不同,《大学语文》重在欣赏,学生听《大学语文》课不仅可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而且也能了解一些文学史上的逸闻趣事;《应用写作》重在实用性,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不同文种的一些写作模式,属条条框框的内容,与《大学语文》比较起来,其枯燥程度不言而喻。另外,《大学语文》课上学生用耳多,动手少;而《应用写作》课上学生动手写作的机会非常之多,此种动手并非如计算机操作那样为学生所喜爱。所以,要上好《应用写作》课并非易事。那么怎样才能将这门枯燥的课讲得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让学生感兴趣呢?下面…  相似文献   

19.
"大学人文"和"大学文学"不能取代大学语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有用“大学人文”和“大学文学”取代大学语文的意见,笔者认为不可取。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的母语教育,多年来从教材研究到教学实践都已有宝贵的经验,我们应该总结这些经验,提升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说明200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高教自考)将进行《大学语文》的考试。由于考生所学专业不同 ,所以 ,将依据所学教材来参加不同试卷的考试。部分专业的考生使用的教材是 :全国组编本、公共课《大学语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徐中玉、钱谷融主编)。北京地区使用这本教材出试题是第二次(1999年10月第一次使用)。个别专业考生使用的教材是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的《大学语文》专科(徐中玉主编)。(注 :这本教材 ,从2001年起将成为大部分专业的专科生使用的教材)二、“大纲”是复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