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的“机关化”,与编辑记者作风有关。“机关化”的报道,反映出编辑记者作风上的浮躁。 在角色定位上,充当了机关的代言人 机关报的记者一般都有分工的口子,有的记者长期跑某个机关,情况熟悉,人头熟悉,工作起来比较方便,可是有人忘记了自己是报社的记者,考虑问题,选择题目不是从读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李仁臣升任该报副总编时,请教时任该报总编的李庄,李庄不经意间说了“既要用红笔,又要用蓝笔”。所谓用红笔者,审改别人的文章也,所谓用蓝笔者,自己动手写文章,不要搁笔。李仁臣用这句话警策自己,不忘自己是个编辑,是个记者,既用红笔,也用蓝笔,因此,收益匪浅。(2002年9月12日《人民日报》《享受新闻》)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记者在转型.在怎么转型呢? "文革"时代的记者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大都以当一名称职的宣传员为己任. 改革开放后的前十年,报纸大都对开4版,一天容纳不了多少新闻稿件.许多新闻从业者以社会守望者为己任,追求当专家型记者.采访收集新闻材料反复比对.写作编辑稿件精益求精,不少记者成为专业领域的权威和政府决策的智囊人物.新闻在读者心目中的可信度高,.报纸上是这样说的".是那时候人们判断是非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4.
马全应 《青年记者》2006,(14):39-39
报纸刊发的新闻是经记者加工呈现给受众的,新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记者的印记,这是正常现象。然而,笔者在编辑稿件、阅读报纸时发现,有的记者仿佛在新闻稿中“刻意”表现自己,不恰当地存在于其作品中。这种情形往往会影响受众对新闻事实的接受,也降低了新闻的品位。笔者愚见,记者  相似文献   

5.
笔者是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电视新闻采访、摄像、写作、编辑、播音的年轻记者,播音员和编辑,结合自己的实践,认为年轻记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闻宣传工作要做到"五个必须".  相似文献   

6.
2004年8月上旬,<沈阳晚报>为所有记者、编辑配备了专门接受读者新闻线索并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手机,同时将其号码随记者、编辑署名每日刊登在报纸,从而在同城媒体中第一个实现了编采人员面向读者的"手机全线通".  相似文献   

7.
新闻照片,是记者根据自己对生活和社会各个领域的观察和认识,用摄影的形式,采取一定的摄影技术和艺术手法,反映刹那间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人、事、物的一种报道形式。在有的报社里,常会听到有些编辑人员抱怨摄影部门没有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好新闻照片;而有的摄影记者,则埋怨编辑人员“不识货”,认为自己已经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好的新闻照片而不用。甚至有时  相似文献   

8.
(一)新闻背景的功能 现在新闻传媒上有部分新闻,受众看了听了不知其所以然,弄不懂,缺乏应有的深度,其传播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新闻为求短而不加背景材料:其二、以为自己清楚,别人也一定清楚;其三、以为从前的报道中已交代过背景而不必再交代;其四、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相互依赖,都不主动加背景;其五、一时情况不明,难度大,找不到有关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9.
人们需要时刻掌握各种信息来丰富、娱乐自己的生活,这就对编辑记者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编辑记者的素质仍然难以满足媒体行业发展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将就如何提升编辑记者的媒体素养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相似文献   

10.
去年到滇西采访,一个风景区的负责人告诉我,他们组织过多次笔会,一般来讲,作家写出的游记各有各的独特之处,而记者写的游记就大同小异,多是风景区提供的那些材料。   作为文艺编辑,这个问题早就碰到过。有一些记者由于职业习惯,总爱把“自己”隐藏在冷静的事实中,甚至通篇是用第三人称在那里叙述。这样的游记客观是客观了,然而只能是一些干巴巴的死材料,千篇一律是必然的。   游记要写好,一落笔就不能忘记自己的存在,不但要用第一人称,而且“我”是景中的我,景是我心中的景。用一句流行的话讲,只有勿忘“我”,才能写出…  相似文献   

11.
论"编辑中心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的新闻采编机制即是事实上的记者中心制,即以记者为主、以编辑为辅的机制。这一制度沿用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轨,新闻媒体所处的思想环境进一步活跃,面对的信息来源呈几何增长,记者中心制开始凸显疲态之势,编辑中心制的探讨已逐步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践界需要热切关注的迫在眉睫的任务。编辑中心制是西方新闻界普遍采用的编采运作模式,它的意思是:“编辑在编辑部处于指挥、决策的地位,通常不参与采访,而是坐镇编辑部,通过多渠道的信息,随时对外界发生的各种变动做出分析与判断,结合报纸的要求,向记者布置…  相似文献   

12.
国外新闻采编人员职称、职务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报纸、通讯社的体制不同,记者、编辑职务系列以及工资、报酬也大不一样。 一、美国 美国没有统一遵守的职称规定,各报社、杂志社、通讯社都有自己相应的制度。 一般地说,编辑分为四等:“总编辑”、“编辑”、“助理编辑”、“初级编辑”。初级编辑下面还有实习生,不属于编辑职务。“初级编辑”相当于中国的编辑,“助理编辑”就有发稿权。 记者分为三等:“高级记者”(即“资深记者”)、“记者”、“助理记者”。记者低于编辑,有的高级记者甚至可能只相当于助理编辑。  相似文献   

13.
记者编辑是新闻行业重要的发展因素,在新闻报道之前,需要开展新闻策划活动,来满足受众的需求,保障收视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媒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变革,媒体融合的趋势逐渐明显,在新闻策划过程中,记者编辑的角色也出现了一定的转变,记者编辑只有抓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做好新闻策划工作,提升新闻报道的整体水平。本文结合记者编辑在新闻策划中的角色做出解析,期望能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编辑记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社会主流文化的缔结中起着关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传媒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理论、高尚的情操、健康的格调感染、吸引受众,是对抗西方“文化侵略”的人才保证。世界经济一体化对编辑记者的人格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全球化格局的形成,使多元文化交融、交流,使编辑记者的知识信息来源更加广泛,为编辑记者塑造现代化人格素质提供了更广泛的国际大环境。  相似文献   

15.
“范长江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以及“中国新闻奖”、“中国国际新闻奖”,是全国新闻界的重要奖项;新华社“十佳编辑”、“十佳记者”,是新华社编辑、记者的最高奖。这次受到表彰的几十名同志,在各自的岗位上,坚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坚持新闻工作者的党性原则,采写或者编审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新闻作品。他们是新华社编辑、记者队伍的突出代表,是全社同志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6.
我是从编辑记者走过来的,期间也获得过中国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但那时没有获奖者集中交流的研讨会.现在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这也是中国记协为新闻界提供服务的一种进步.作为两奖评委会成员,我不能说无一遗漏,把所有最好的新闻作品、最优秀的编辑记者都评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学会找线索 年轻记者面临的几乎都是编辑定下选题需要他去完成,或者是接到"口"的通知,说有个会或者重要通知需要报道一下,没有自选动作.时间一长就会发牢骚,说自己总赶不上好选题,或者好选题总轮不上自己.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其实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只等着去发现.无论整理材料、会议报道,还是道听途说,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出好的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8.
传统意义上,编辑的任务和功能是把记者或通讯员写的稿子进行编,或者自己找材料进行辑,充当"加工厂"和把关人的角色,在地位上是被动的。媒体传播观念由传者本位转向受众本位后,编辑的任务、功能和地位随之转变,即编辑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加工厂",而是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新闻传播工作者.不管他是报纸杂志的记者、编辑,还是电台.电视台的编辑.导演,他的责任感.使命感都使得他认识到,自己不仅有责任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节目。而且有责任向他们提供健康高尚.积极向上.有导向价值的新闻.信息.节目。而要完成这些任务,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用意志去努力挖掘.捕捉.筛选.联想  相似文献   

20.
刘希 《新闻三昧》2006,(8):18-19
干过几年记者又当了几年编辑之后,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是记者的“信誉”相当程度上关系稿子的采用率。记者的“信誉”,就是自己的“品牌”。“品牌”虽然不是版面编辑取合稿子的决定因素,但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人民日报社一位著名编辑讲过这样耐人寻味的话:版面编辑选稿的原则是“看稿不看人”,但如果记者提供的稿件常常是半成品,还屡有差错,说好交稿时间常常失约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