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笔者对网络教学特征与足球理论教学、足球技术教学和足球战术教学的适切性进行分析,发现网络内容的多元化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打破学习空间,有利于进行准确的动作示范,增强教学效果,网络技术的共享性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网络教学的交互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指出了网络教学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教学环境中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新构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产生有效的网络学习不仅依赖于学习材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学习环境和过程与学习者个体特征的匹配程度。学习者的三个主要特征变量,即学习者的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等,会对网络学习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普及使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因网络媒介的不同,网络阅读具有不同于传统阅读的特征。有效的网络阅读依赖于学生高水平的元认知能力。基于网络阅读的特征和有效阅读的元认知理论,可从网络阅读培训、网络学习环境构建和网络教学三个方面渗透元认知知识、元认知意识和元认知体验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基础教育领域,各类网络教学、网校迅速发展,正日益成熟。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网络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网络课件以自主学习和交互协作学习等方式建构知识,并且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随时进行学习。网络课件是有效进行网络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学习环境的创设提供了技术支持。网络教学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对话促进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进行知识的建构。但是,网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分离状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有效的教学对话,进而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则是直接影响网络教学质量的关键。将远程电子会议系统应用到网络教学中,以及构建共同体知识建构的环境可有效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思路;详细阐述了数字化学生模型以及学生个性特征五方面的内涵,分析网络教学中个性化特征的获取和建模方法;结合实际分析了课程组在学生知识评价模式和学习内容展示两方面的改革和实践过程,强调了个性化网络教学开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网络时代,人类活动更依赖于网络,同样教学也离不开网络。先进的网络技术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在阐述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及其特征和形式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旨在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博客、腾讯QQ等即时通讯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的改变,对人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信息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都与网络有紧密的联系,而通过网络时代的便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创新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以及教学任务。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网络学习能力,为认识网络知识以及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也为学生创新学习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阶段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初中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消化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以及所讲解的知识,而是利用网络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初中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学习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高中数学“不等关系”教学实录对知识正迁移的有效促成进行了有益的解读:在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实施有效知识迁移的前提;构建知识网络,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是实施有效迁移的关键;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稳定、清晰认知结构的形成对实现有效迁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为例,讨论和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理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方式。针对"理论抽象、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工科理论基础课的网络教学质量问题,提出了从思想、内容和手段多角度强化设计的教学方法,强调网络教学应在树立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学生学情及网络教学特点,注重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手段,增强师生互动,确保学生课堂听讲的有效时间和知识吸收率,改革考核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