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辽宁省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就业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预测未来几年劳动力供求人数和科学分析第三产业就业现状,对确定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仍然有人呼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就业机制。本文认为,按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第三产业发展面临饱和状态,如果人为推动,很有可能导致进一步的结构矛盾。只有进行经济结构的再次优化和产业升级,创造新的第三产业发展需求,才能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其对就业的贡献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旅游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我国就业及旅游业发展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择1978年-2006年的时间序列,应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从收入和市场两方面,实证研究国内旅游人次、收入,入境旅游人次、收入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吸纳就业的基础产业.旅游业直接就业增速快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增长又快于第一二产业,旅游业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回归分析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对全国就业、第三产业及城镇就业有明显促进作用.而第一二产业促进不明显,其中,入境旅游发展对拉动和促进我国就业作用最大.入境旅游市场对第三产业影响最大,入境旅游成为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入境旅游对全国就业的促进主要通过第三产业实现.外国人旅游人次对全国总就业、第三产业、城镇就业促进作用大于港澳台旅游市场,与此相反,港澳台旅游市场对第二产业的作用明显大于外国人市场.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对湖南省近十多年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和就业比利时重变化分析基础上,描述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比重的变动特点,并与北京和上海2002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构建了湖南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人数与GDP产值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探讨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产值弹性大小,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吸收劳动力资源的趋势做出了判断,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消除阻碍第三产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鼓励中小型服务企业的政策性建议,以求达到扩大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缓解湖南省就业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就业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当前,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研究第三产业内就业人数与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论证了第三产业在吸收劳动力发面是具有强大优势的产业,因此,发展第三产业成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第三产业的发展被视为推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我国各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极为不同的。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力求得到我国各地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客观评价。同时, 对不同类型地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 给出发展第三产业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第三产业,以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是我国发达地区、世界发达国家共同采取的战略措施。制约第三产业发展,从而影响下岗职工在这些部门就业的因素有:收入水平和城市化水平低,就业观念陈旧和劳动力素质低下。政府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尚缺乏力度。从当前的实际出发,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旅游业、科教事业和知识经济,大力促进第三产业,以吸纳剩余劳动力,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  相似文献   

8.
乌海市作为一座以煤炭而兴的工业城市,重工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决定了我市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多,第三产业相对较少,就业结构不尽合理,就业问题复杂化、严重化。对此,笔者提出五方面对策, 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吸纳劳动力优势; 构建就业载体,打造社区亮点,发展公益性岗位就业,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广开门路,拓宽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9.
作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第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而财政支出作为政府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研究其与第三产业就业吸纳力的关系,对安徽省解决人口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选取了1988-2015年安徽省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并运用协整、脉冲响应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徽省财政支出对第三产业就业的动态影响过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科教文卫类支出、社会保障类支出和经济建设事务性支出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拉动作用,而维持类支出则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具有长期的负面影响。最后根据得出的研究结论,为提高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力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使得我国经济进入新调整期。我国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对增加我国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31个省份的1978—2010年第三产业产值增长与就业增长数据探讨了两者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各地方第三产业产值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2)在短期,第三产业产值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因果关系,而从长期来看,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并不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采用VEC模型对就业增长弹性、就业投资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GDP和投资增长都带动就业增长,但拉动能力较弱。各产业GDP和投资对就业的影响不同,第一产业GDP对就业具有拉动作用,且为主导因素,投资对就业具有负效应;第二产业投资对就业起主导作用,且拉动作用很强;第三产业GDP和投资均具有拉动作用,但自身就业水平是主导因素。政策含义在于,增加第一产业投资,进而提供更多剩余劳动力,扩大第二产业投资增强其吸纳劳动力能力,扩大第三产业比重促进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水平分析李寿德,万威武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和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且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认真研究青海省第三产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选取1990年至2015年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城镇就业人口数量的年度数据,建立VAR模型判断两变量之间的滞后关系.通过建立多项式分布滞后模型,分析第三产业发展对城镇就业的推动作用及二者数据关系.最后,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城镇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第三产业就业空缺大,适应对象广,效率高,是职工下岗后再就业的主要渠道。现有企业普遍存在着大量的富余职工,由此制约了诸多问题的解决,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把实行兼并破产、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同发展第三产业有效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以2000—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现代计量方法对安徽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安徽省现阶段城市化的进展同第三产业的就业发展的正相关性要高于同第二产业就业发展的正相关性,与安徽省城市化相关性强的第三产业的行业中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住宿及餐饮业等行业。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建议,这对推进安徽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快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依据浙江省1985~2008年的统计数据,借助就业弹性、贡献率等指标,研究浙江省第三产业及其内部各行业吸纳劳动力的情况与趋势。研究结果证实:第三产业近年来保持较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并具备继续扩大就业的潜力;传统第三产业仍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部门,新兴部门吸收劳动力能力较低,应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的发展已进入了新世纪,由于各种原因,增加了就业的压力,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发展经济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途径,实现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18.
就业问题是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进一步消除体制障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等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生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从产业结构与就业弹性的视角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作为大学生就业主渠道的第三产业却发展不足,所占比例较小,因此,从客观上限制了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消极影响;在我国总体就业弹性系数持续走低的背景下,2004年以后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降低,也在事实上导致了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减少。  相似文献   

20.
第三产业的产业性质、评估依据和衡量指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针对国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对第三产业概念的一些误解,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了涉及第三产业产业性质的5个问题——第三产业的内容、无形产业的涵义、产业排序的原则、产业性质与市场化的关系、政府等公共服务业属第三产业的原因;从社会需求出发,全面分析了影响服务需求,因而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估依据的4个主要因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服务产品的输出状况,以及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第三产业比重、人均服务占有量和服务密度。文章还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参数,建立了用以评估各产业发展状况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方程和产值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