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公司法的股东滥用权利承担连带责任条款,通说认为是引入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文章从分析通说观点的内在逻辑矛盾入手,认为通说的观点混淆了法人设立无效情况下设立人责任与不当控制股东依法应向债权人承担的连带责任的区别,因此不能正确揭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内在法理.文章提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实质并非所谓的人格否认问题,其实是公司股东不当利用其社员权,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并由此侵及债权人的合法权利,从而导致第三人侵害债权的问题,不当控制股东因此产生对公司债权人的连带责任承担.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司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公司这种经济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公司法》主要调整公司内部,公司、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利益,而维护交易安全,保护债权人的权利和利益显得更为重要.规范公司、股东的行为,保护债权人的权利和利益成为公司法规范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论公司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司法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运行规律的反映,是贯彻于公司运行始终、调整公司内外部关系的根本准则,其效力贯穿于公司法的始终。其具体种类包括:利益均衡原则、分权制衡原则、自治原则、股东股权平等原则,股东有限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4.
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以损害公司和债权人利益现象接踵而至,各国立法或实践纷纷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对公司人格独立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加以修正和补充,以平衡公司与股东的权利和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我国也应该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以健全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立法。  相似文献   

5.
一人公司产生的最大原因是投资者对有限责任的追求。一人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分离的。一人公司股东通常都身兼董事、经理数职并实际控制整个公司。有限责任往往成为一人公司股东规避责任的一种工具,在做出符合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各种决定的同时,置债权人及相关利益群体于严重的风险中。为了矫正失衡的公平,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具有特殊的意蕴。一人公司股东单一,容易滥用公司独立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和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所以为避免发生滥用有限责任原则的现象,一人公司不得对外捐赠,不得以任何名义借款给股东或为他人债务提供担保,不得与该单一股东之间进行自我交易。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司法》为了防止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赋予了公司债权人追究股东责任的权利,这是对国外“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引入,也是民法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在《公司法》中的直接体现。该项规定只是对股东有限责任绝对化的制约,并非对股东有限责任的否认。因此,在实践中应仔细分析股东承担连带责任的具体构成要件,非充分满足则不能适用。  相似文献   

7.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弥补了由于公司人格滥用给公司债权人带来的损失,有效地保护了公司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是对公司独立人格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一种有益补充。我国《公司法》修订后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引进了该制度,但只是原则性的规定,仍需进一步从各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是团体行为逻辑的必然结果.<公司法>第20条第3款因未遵循团体行为的逻辑导致其规范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内在矛盾.在"资本多数决"原则下,股东通过股东(大)会以公司的名义滥用公司法人格造成债权人损害的,由该股东承担责任.受害人可直接起诉公司和股东,公司可以其法人格被滥用为抗辩事由要求法院否认其法人格而免责.  相似文献   

9.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对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一种排除,即通过对那些滥用公司团体人格独立性和股东有限责任的鼓动责任的直接追索,以阻却公司法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实现法律公平、正义目标的要求。特别对于银行债权的保护,更加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公司利益相关者之一的公司债权人,公司制度设计时应保护其合法的利益,然而在我国《公司法》中对公司债权人保护有许多不足,公司法中更侧重对公司股东利益的保护,为此,应从5个方面对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予以完善,具体包括公司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公司债权人会议制度、公司董事对公司债权人承担信义义务、公司债权人派生诉讼制度的建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在法律上确认一人公司的地位的同时,要从《公司法》方向对一人公司的设立、经营进行法律规制。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利用一人公司规避合同义务、法律墨务及一人公司法人格与股东混同的情况下,可以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  相似文献   

12.
一人公司与公司法人格否定法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司法的全面修订,一人公司即将在我国取得合法地位,如何对这一优越性与缺陷并存的新的公司形式进行规制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人公司的特点使其法人资格极易被股东滥用,而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可谓对一人公司法人格滥用行为进行事后矫正、克服一人公司弊端的最后的、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信义义务制度在公司利益相关者之间冲突关系的平衡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制度内涵伴随着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实际需求不断演化:义务范围从忠实义务发展到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并重;履行义务的判断标准因经营判断规则的确立而更加符合实际需求;义务主体由董事逐渐延伸至控制股东,相应的权利方也在向小股东和公司债权人方面扩展.相比之下,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存在以下缺陷:忠实义务与注意义务的规定明显失衡;忽视控股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忽视董事对公司债权人的信义义务;忽视商业判断规则的引入和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司法救济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影响了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我国新修改的公司法生效,这部新公司法的亮点之一是开始注重权利的平衡,这点恰恰是1993年公司法所忽略的。在平衡股东和公司债权人利益方面,新公司法第20条第3款一直备受关注,该款允许法院在股东滥用法人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并给债权人带来严重损害的时候揭开法人的"面纱",或者称为否认法人人格。英国是最早产生法人格否定的判例法的国家之一,其制度相对较为完善,英国公司法中的揭开公司"面纱"是通过一系列成文法和判例确定的,而中国公司法仅用了一款对揭开公司"面纱"进行了规定,难免用语过于模糊和概括。因此,文章试图从英国公司法角度对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传统公司法认为,股东和公司是两个独立的法律人格,他不同于公司董事,对公司、其他股东、债权人等人不负义务,股东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行使股东权.然而,控制股东转让控制权时导致中小股东和债权人权益受损事件日益增多,传统的公司法理论越来越受到质疑.本文从控制股东的强大支配力入手,着重分析了控制权转让中控制股东承担的诚信义务.  相似文献   

16.
现代公司法人制度的发展,要求公司与股东之间人格独立,但是滥用公司法人格却违背公平、正义的法理念,并最终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西方国家为此创设了公司法人格否认系列法理,较为有效地解决了滥用公司法人格问题。我国虽尚未建立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但法学界和司法界探讨研究得比较多,越来越多的人建议引入该制度。为准确把握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有必要对国外适用该法理的主体要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公司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部重要法律,它通过规范市场经济主体,而使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得以规范。它规范了公司股东、债权人及公司经营的权利和义务,维护了社会经济秩序。无疑,公司法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司法确立了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对于保护股东合法权益和维护公司的资本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国公司法上的财务会计制度的私法属性不是很明确,在股东、债权人等私权主体利益保护方面不是很完善。公司法应当转变财务会计制度的价值定位,并且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公司立法,完善我国公司法上的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和利润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新《公司法》中公司章程的规定,赋予了更多的股东自治和公司自治的空间。公司章程是股东自治与公司自治的联结点,分析股东自治与公司自治的内涵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从法律条文上和具体内容上分析新《公司法》中的公司章程,新《公司法》强化了公司章程在公司法中的地位,扩大了公司章程自治的范围,更好地实现了股东自治和公司自治。  相似文献   

20.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对公司法人制度的补充和完善,设立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其实质为否认股东有限责任而非完全否认法人人格.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法理基础为诚实信用原则和禁止权力滥用原则.在我国公司法的修正案中有必要设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