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沟水西东 据晋·葛洪《西京杂记》载,西汉时,司马相如想纳茂陵人之女为妾。其妻卓文君听到后写下了《白头吟》一诗,表示和他断绝关系,促使相如取消了纳妾的念头,该诗中有“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之句。唐朝陈子昂《春晦饯陶七于江南》诗中即用此典表达离愁别绪:“离帆方楚越,沟水复西东。”  相似文献   

2.
“长安御沟谓之杨沟,谓植高杨于其上。”“又曰羊沟,谓羊喜抵触墙垣,为沟以隔之。”此杨沟、羊沟两说皆为望文生训。“羊沟”、“杨沟”即“阳沟”,“羊”、“杨”皆“阳”的同音借用字。  相似文献   

3.
一九六六年秋,陈毅同志登上西山,观赏红叶。他从那“霜重色愈浓”的红叶中,摘取了几枚“红透底”的夹在书本里。归来,写了《题西山红叶》诗七首,其中之一云:“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多么壮美的诗句!它使我们联想到;陈毅同志所写的全部诗词,以及陈毅同志的整个革命一生,都象这首诗所写的那样,是一枚永不枯槁的红叶。  相似文献   

4.
今年28岁的女青年熊慧芝 ,祖居河南省方城县柳河乡上王庄村红叶沟。10年前她初中毕业 ,因家庭贫寒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回乡后不久 ,她与邻组一位学医的大学生恋爱 ,1992年结了婚 ,1993年一起到柳河乡卫生院工作。舒适的生活令不少同龄人羡慕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在乡卫生院里 ,她一边积极工作 ,一边苦苦寻求着致富的途径 ,决心要引导家乡人民走出一条共同富裕之路。红叶沟 ,因坐落在伏牛山区一座长满枫叶的山脚下而得名。全组20多户人家 ,80多口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常年靠政府的统销粮、救济款生活。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5.
小红叶     
有只小蚂蚁,想外出旅行,有片小红叶,知道了小蚂蚁的心事,他对小蚂蚁说:“别急,别急,我可以帮助你”小蚂蚁听了,心里挺高兴,他把小红叶背到小溪边,放进溪水里  相似文献   

6.
陈霭生 《新读写》2012,(9):46-49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探源】出自司马札《宫怨》:“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释疑】司马札,唐代诗人。唐宣宗大中时人,追求功名,未能如愿,终身贫贱。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对农民疾苦有所反映。宫怨:封建时代,宫女幽禁深苑、葬送青春的愁苦哀怨。这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此指柳色浓淡不一、明暗不齐。掩:  相似文献   

7.
明治大作家尾崎红叶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觑。先行研究中多从尾崎红叶对日本传统文学的承袭关系上的过度阐发,而使得学界的研究厚古薄今,对于尾崎红叶从西欧文学中寻找新的写作模式的现实却不甚重视。文章认为尾崎红叶的文学翻案不仅承袭了日本古典文学的养分,还受到西欧文学叙事方式的影响,他在充分吸收了外来文学的养分之后,探索出了一种综合东西方文学优势的新的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香山红叶     
香山红叶驰名中外。如有人到了北京而不去香山,北京人便会笑你等于没有到北京。这些年因开会,编书曾多次到北京,却无缘见到香山红叶;但我却结识了一位学者,他和香山红叶一样,越老越红,越有精神,他便是受人尊敬的叶苍芩教授。我虽没有学过教育,但因工作需要却于五十年代初担任了语文教材教法课。那时找不到一本象样的教材,只好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动手来编。叶老当时在北师大中文系教这个课,因此便有机会读到他的文章,看到他编的书,  相似文献   

9.
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香罗初剪朝衫。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又呢喃  相似文献   

10.
唐玄宗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在开元、天宝年间两度颁行御注《孝经》。他以皇帝之尊,亲自注解《孝经),以“御注”形式出现,这是空前绝后的事。它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伦理对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走进秋天     
拾起遥远的失落走进秋天感受阳光杨愈的翱翔聆听风铃动情的召唤走进秋天在苍凉的红叶中峨歇看着岁月的澳水流出一沟蓝色的民谣走进秋天让湿流流的心事做一次挚情的飞跃铺展一冬的守候走进秋天@李凤春$肥东县张集中学!学生231618~~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听一位年轻教师讲授《香山红叶》,他在总结课文时说:“作者是以香山红叶来比喻老向导人老心红……”此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提出疑问:“既然用红叶来比喻老向导,为什么要写红叶是‘半黄半红’、‘伤了水,红得又不透’呢?”这位教师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回答说:“比喻嘛,哪能样样相同呢?”听了这回答,那学生似乎不很满意。这倒引起我对那学生所提问题发生了兴趣。课后,我再读课文,细加揣摩,觉得那学生提的问题,确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今写出我之拙见,供大家商榷。《香山红叶》一文是否用“红叶”来比喻“老向导”的呢?是的。课文最后一段:  相似文献   

13.
红叶     
红叶,红叶,天空飞飞,像一只只蝴蝶。红叶,红叶,水中漂漂,像一只只彩册。红叶,红叶,地上躺躺,像一张张画片。红叶,红叶,书里藏藏,像一张张书签。一只只蝴蝶,一只只彩船,一张张画片,一张张书签·一红叶,红叶,打扮着美丽的秋天。红叶@胡木仁~~  相似文献   

14.
7年的时间里,他一人一机、单枪匹马走遍了中国,哪里有火车哪里就会有他的身影。在他的视野里,一列列火车穿梭在红叶之间,穿梭在青山绿水之间,穿梭在皑皑白雪之间,同样也穿梭在他年轻的生命里……  相似文献   

15.
杨朔的《香山红叶》中两处用“藏”,一实一虚,一写景,一抒怀,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烟树深处,正藏着北京城。△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第一个“藏”是实写,意即“掩映”.此处用语不凡,贴切地表现出宏伟的北京在方木丛中宛然可见的情状,使人顿生“曲径通幽”之感.后一个“藏”虚化了,含“珍存、铭刻”之意。作者饱览香山秋色,陶然欲醉,尤其他“摘”到了一片可贵的红叶,透过“红叶”,窥见了老向导人  相似文献   

16.
唐玄宗天宝年间.著名诗人顾况在洛阳,一次与三位诗友在上阳宫附近游玩.无意中见到从上阳宫流出的御沟水中.有一片大梧桐叶,上面隐隐约约有字,顺捞起细看.原来桐叶上题了一首五绝《题洛苑梧叶上》(天宝宫人):  相似文献   

17.
眼睛     
门轴微微转动了一下,他抬起头向门口望一眼:“是她!”——他看到了那双怨恨的眼睛。在那个红叶飘飘的季节,他认识了她——他们走进了同一个班,并且是同桌。第一天上课,就发现她的眼  相似文献   

18.
当代散文群星灿烂,而杨朔和袁鹰则是二颗特别耀眼的明星。 杨朔是以他的小说知名于世,而他的散文《雪浪花》、《茶花赋》、《荔枝蜜》和《香山红叶》等,更使他锦上添花,享有盛名。 袁鹰则不仅在诗歌、儿童文学中有所造诣,在散文领域也取得了突出成就。《青山翠竹》、《戈壁水长流》、《十月长安衔》、《岚山花雪》等,都是长久以来令人注目的名篇佳作。本文试图通过对《香山红叶》和《岚山花雪》的比较,探讨一下二位作家的散文特色。  相似文献   

19.
红叶     
朋友们说起看红叶,都很高兴。红叶只是红了的枫叶,原来极平凡,但此间人当作珍奇,所以秋天看红叶竟成为时髦的胜事。如果说春季是樱花的,那么,秋季便该是红叶的了。你不到郊外,只在热闹的马路上走,也随处可以见到这“幸运儿”的红叶:十月中,咖啡馆里早已装饰着人工的枫树,女侍者的粉颊正和蜡纸的透明的假红叶掩映成趣;点心店的大玻璃窗橱中也总有一枝两枝的人造红叶横卧在鹅黄色或是翠绿色的糕饼上;那边如果有一家“秋季大卖出”的商品,那么,耀眼的红光更会使你的眼睛发花。“幸运儿”的红叶呵,你简直是秋季的时令神。  相似文献   

20.
康熙在"文治"方面,政绩显赫,《御选历代诗余》可谓内府中的精写刻本,是康熙主持文臣编纂并亲加裁定的,体现了他对文化艺术领域的倡导以及治国之道的倾向。其传世版本存在差异,本文对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御选历代诗余》的版本和用字进行简略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