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诗歌文本本身独特的节奏韵律以及词语意境上的丰富内蕴,本文试图用英伽登的"文学作品四层次说"(语音层、意义层、图式化观相层次和再现客体层次)的方法,对《The Fly》进行内在结构的分析,以期更好的理解这首诗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由于诗歌文本本身独特的节奏韵律以及词语意境上的丰富内蕴,本文试图用英伽登的“文学作品四层次说”(语音层、意义层、图式化观相层次和再现客体层次)的方法,对《The Fly》进行内在结构的分析,以期更好的理解这首诗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意象” ,作为意象派的核心概念 ,包含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两个层面 ;而“现象” ,在现象学中 ,即是本质 ,又是可以被直观的客体。从“意象”与“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从现象学的文学作品艺术结构的四个层次解读了意象派诗歌的艺术内质  相似文献   

4.
杜锋  岳国法 《文教资料》2012,(11):21-22
本文以英加登的文学四层次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四层次理论中的核心层:文学作品的再现客体层,探讨了再现客体层次理论的内涵及具体意义,并分析了英加登文学作品再现客体层次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英伽登坚持胡塞尔“回到事物本身”的原则,系统考察了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和基本结构。文学作品既不是实在的客体,也不是观念的客体和“想象的客体”。在保持内在统一性与基本性质的条件下.每部文学作品都由四个层次,即“语词声音和更高级的语音构成层次”、“不同等级的意义单元层次”、“再现的客体层次”和“图式化观相层次”构成。这四个基本层次所形成的审美价值属性互相作用,共同构成“复调和声”。而“形而上学性质”,只有伟大的文学作品中才能显示出来,它是本真的存在,是生存顶点的高峰体验,是让人感到生活是值得留恋的东西。形而上学性质是文学作品的思想,是神秘的、非理性的最高境界,是伟大作品与普通作品的根本界限,它的具体化使文学作品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使之成为一种真正令人赞叹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英伽登四层次理论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波 《学科教育》2001,(10):4-6
介绍了英伽登的四层次理论,四个层次分别为:语音层次、意义单位层次、再现的客体层次和图式化观相层次。中将英伽登的美学理论引用到教学中,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英伽登文学作品结构中的“语音”现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层次在作品结构系统中的核心功能是对意义的负载和传诉,它构成了其他层次显现的外部条件,使文学作品的存在变得可能.英伽登探究了单个语词"声音结构"的格式塔质,为意义层次语言共同性的论证奠定了基础;认可了语音层次中物理和心理因素的作用,为"实在论"哲学立场的彰显作了铺垫;突出了"意义授予"活动中主体的心理意向作用,为文学作品意向性的审美研究提供了实证.他"排除"与"悬隔"了不属于作品构建成分的语音现象,却无法避免还原后存而不论的阐述困境.  相似文献   

8.
赵茵 《考试周刊》2007,(25):105-106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应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而且必须再现原语的风格。但由于东西方文字的巨大差异,译文对原文风格再现的同时不免带上译者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象学的理论文学作品是一个复合的分层次的客体。本文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文学作品划分为三个层次:语音语义层、意义形象层、生命意蕴层。这三个层次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确定到不确定的纵深结构,在这一结构中意义逐渐地发展为意蕴。三个层次互为联系、缺一不可,保证了文学作品从浅层意义向深层意蕴世界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胡塞尔用"回到事情本身"和"生活世界"理论为现象学奠基的时候,它所蕴涵的"前概念的"追求已经开启了超越概念、走向实践的路向。在后续的现象学哲学家那里,这一路向被继续深刻地推进着。由此可以看到现象学走向实践哲学的学理联系和历史轨迹。从实践哲学视角探索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建构,其主要特点在于以意义为单元,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为线索,把意义这个开放的、没有边界规定的单元组织在一起,形成其理论建构。这样一种理论建构,能够始终朝向事情本身的原初、直接、丰富和生动的样态,能够真实地参与教育本身,获得教育本身应有的效果,在实践中实现自身。  相似文献   

11.
罗曼·英伽登是波兰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他师从胡塞尔,继承其现象学思想和研究方法,建立了其现象学美学的基本框架,构筑了独特的分跨三者的现象学美学系统,开创了一个新的美学理论的时代,对二十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和美学思想的推动发展作出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罗曼.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理论的特色和对后世文学理论建立之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学文本的意义在"本我"的基础上因读者而异。文本的意义有"语码意义""语用意义"和"阐发意义"三个层次,文学阅读也有相应的三层境界。文学文本的传播目标不够精确,其语境也更为开放,这为设计文本召唤机制、激发定向阅读提供了操作空间。  相似文献   

13.
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翻译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以飨各国读者,文学作品的翻译也就承载着实现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跨文化交际的重任。从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人际意义的角度考察文学翻译作品,可以发现人际意义的成功传译对译文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将语气和情态作为构成人际意义的主要成分。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人际意义的理论框架得到不断的完善,许多实现人际意义的形式为人们所认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理论为基础,在语气、情态、评价和称谓语四个层面对文学作品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问题进行描述和解释,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五四”“人的文学”观初萌于晚清文学改良运动 ,此间 ,文学开始由贵族阶层转向广大民众 ,并初步树立了“人生”的价值意义。及至“五四”文学革命时期 ,“人的文学”观由起初“泛人性”地揭示人的“自然存在”,发展为“人生化”地描绘人的“社会存在”,进而达到了“个性化”地表现人的“主体存在”。之后的革命文学的倡导 ,进一步发展了“人的文学”观的意义内涵 ,它更加密切了文学与民众、文学与现实、文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并且在文学中确立了广大民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五四”“人的文学”观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文学翻译的美学视角,以《国王迷》翻译为例,认为在文学小说中占有大量比重的人物语言语音上的传神翻译,是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重要环节。因此,尽量让译文如同美妙的音乐,朗朗上口,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语音上的表达恰如其分地表现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小说情节,可以更好地再现文学翻译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诗歌中隐藏的深层诗意如何在目的语译文中得到准确传达是翻译中的难点。以语言意义观为基本点,从去字梏、重组句和建空间两个角度,对王维的《山居秋暝》的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意义再现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道义意义和认识意义是两种普遍存在的情态语义,虽然它们分属不同的域,但实际上它们具有内在的联系,基于相似的动力.障碍意象图式的隐喻投射是情态意义扩展的工作机制。文章从认知的角度以情态动词,心理动词和连接词为例。分析了这两种情态意义的普遍存在性和隐喻在其意义统一性阐释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宁虹 《教育研究》2014,(1):20-27
发生现象学关于认识发生结构的揭示也为理解教育的发生开辟了思路。原初意义的存在及其在历史传统的回溯中得到探询,意向性的域的构成及其超越功能,先验主体性作为实践的主体性及其构成,以及胡塞尔之后现象学哲学家们在发生现象学方向上的发展与变化,提供了可以从中探询教育发生结构的线索,并且,基于现象学所特有的品格,在这个线索的展开中也使教育发生的形态开显出来。  相似文献   

19.
萨特在《什么是文学中》中提出了"文学介入"理论,"文学介入"旨在揭露不同阶级的人的处境,起到干预社会的作用,达到引起行动的效果。狭义的"介入"指向政治介入,揭露一定阶级的人的处境。广义的"介入"指涉现实生活世界,包括了政治生活在内的人的生存、生活状况。文学介入依据词语与物的对应关系,在意识中呈现对象,依靠"作者—读者",通过"揭示—被揭示"的方式实现。文学介入是以意识的自由为前提,通过"作者-读者"交互显示自身的自由的方式,揭示人的自由。自由始终在场,人的自由,自由的人始终是"文学介入"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周作人认为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倡导“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并主张以“时代”审视古今中外之文学.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文学观的提出其意义重大:一是体现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热潮;二是对周作人日后创作有着指导意义,并推进了新文学的发展进程;三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汇与撞击.同时,随着对“人的文学”观的日益重视,人们开始反思“为人生”与“为艺术”、借鉴与自我殖民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