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门学科在国家学科分类体系中的归属和地位对其发展尤其重要。长期以来,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极不稳定,且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这既与学科自身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深层问题有关,又与相关学者在学科定位选择中摇摆不定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在新的学科分类体系中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不被重视,导致了学科走向呈现出趋冷与滑坡。为更好地促进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有关部门应该理顺我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关系,调整其学科归属,以提高其学术地位,以促进我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是以我校民俗学学科为依托,在2003年4月建立的社会学民俗学系基础上成立的教学研究型学院,拥有社会学一级学科所属的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三个二级学科。其中,民俗学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学科,是学校优先发展的特色学科,社会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门学科在国家学科分类体系中的归属和地位对其发展尤其重要.长期以来,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极不稳定,且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这既与学科自身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深层问题有关,又与相关学者在学科定位选择中摇摆不定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在新的学科分类体系中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不被重视,导致了学科走向呈现出趋冷与滑坡.为更好地促进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有关部门应该理顺我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关系,调整其学科归属,以提高其学术地位,以促进我国民间文学和民俗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民俗学学科危机的本质并非是传统民俗学研究范式难以解读新的社会和生活经验,而是在社会剧烈转型中未能探索出独特的知识生产机制和表述方式。中国民俗学学科危机并非当前出现的新问题,而是贯穿学科发展历程的“历史遗留问题”。对此,不仅需要对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进行呼吁和研究,而且需要对中国民俗学学科进行知识社会史梳理,并且需要将当前相关讨论纳入长时段学科发展史中讨论。新时期,在民俗学者共同努力下,经过10多年酝酿与探索,最终形成实践民俗学概念。尽管目前此概念的内涵外延尚未达成深度共识,但就民俗学学科建设来说,应将其视为民俗学学科危机中的一次转机。  相似文献   

5.
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少数民族”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民俗学和相邻学科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重新反思学科定位、规划学科未来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需要相关从业人员,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民俗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艺术、少数民族文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未来发展走向和学科层级归属等方面,作出有利于学科今后发展的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虽有各自的学科理论传统和特有方法,但它们之间的交叉和交融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和突出。在新的时期,要推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三者都面临着理论自觉的重任。实现理论自觉,要求这三门学科都要对当今世界性的人类困境和本土性的六大挑战进行理论探索,同时也需要各学科开风气、育人才,以促进学科的主体性地位,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理论及各自的学派。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俗学之间有着相互分工和密切合作的优良传统,继续加深学科之间的交融和贯通,对促进三门学科进一步发展及理论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合作创办"民俗学专栏"20年,形成一批特殊理论资源。它反映了钟敬文先生等我国高校人文社科大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所取得的历史成就,记载了我国民俗学在高等教育学科化方面的理论体系、教育模式和发展步骤。经过30余年的建设,现在我国民俗学科已建立了高层专业教育、地方教育、民族教育和普及教育等不同格局,提出了民俗学、民间文艺学和民俗文化学与相关学科群互补发展,同时保持学科独立性的阐释框架。钟先生还曾提出民俗学进入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体系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钟先生的后学对此加以继承、发展和探索实践,使民俗学科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也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大学教育关系密切。民国初年的歌谣运动发端于北京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民俗学进入中山大学学科体系,民俗学教学活动开始起步。20世纪30年代是大学民俗学教育的初步发展期,杭州等地的民俗学活动使民俗学学科意识和学科研究方法得到强化,民俗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地区和解放区为典型代表的民俗学活动,促进民俗学学科继续向前发展,高校民俗学课程得以延续。民俗学在民国时期萌芽、初创和建设等关键过程中的不断积累,为新中国成立后学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与大学教育关系密切。民国初年的歌谣运动发端于北京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民俗学进入中山大学学科体系,民俗学教学活动开始起步。20世纪30年代是大学民俗学教育的初步发展期,杭州等地的民俗学活动使民俗学学科意识和学科研究方法得到强化,民俗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20世纪40年代以西南地区和解放区为典型代表的民俗学活动,促进民俗学学科继续向前发展,高校民俗学课程得以延续。民俗学在民国时期萌芽、初创和建设等关键过程中的不断积累,为新中国成立后学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或称民间文学)的关系及其处理方式是民俗学学科目录设置与修订工作的焦点问题,所引起讨论最多,争议最激烈,解决起来也最棘手。这涉及多方面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到自身学术内涵和与其它学科协调问题,还涉及到相关的机构设置、人事制度、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