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吴耀辉 《湖北教育》2003,(19):32-33
《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传统课文。如何用老教材上出新理念,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呢?本人两次执教经历使自己找到了一些感觉,并在教学设计的演变中拉近了与新课程之间的距第一次: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侧重语言文字训练 1.问——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3.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1,(23):35-35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说明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来爬墙的,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教学重点是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教学难点是爬山虎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一、阅读预测,领悟学习方法美国著名学者本·琼斯认为,阅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猜猜读的作用。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可引导他们借助有关信息的提示,利用头脑中储存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知识,对课文内容作某些预测,随后在阅读中加以验证,从而达到真正的理解。这样会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一、深入钻研教材 ,落实训练项目《爬山虎的脚》虽然是一篇老教材 ,但是叶圣陶先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可爱 ;用准确、精当的语言 ,写出了爬山虎脚的样子和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正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的佳作。所以 ,新教材把过去的“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的重点训练项目修改成“重视积累语言”。围绕这一改变 ,课后的“思考·练习”也随之进行了删改 ,修改后的练习真正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 ,反映了在教学思想上 ,从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基本思想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点: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进行知识重构。现结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爬山虎的脚》一文的课堂教学实录,浅谈一下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问题。《爬山虎的脚》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利用脚爬行的,启发人们细致地观察周围的…  相似文献   

6.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5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1~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 ,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二)教学要求1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 读懂课文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有关爬山虎的特点写清楚的。3 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4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三)教学重点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2 …  相似文献   

7.
8.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教例:《爬山虎的脚》第3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一下其中具体描写爬山虎脚的语句.待同学们读好后,请一位同学将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在商讨式和活动化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民主、互动的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激发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注重在多样的语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 :  1.勾画关键词句。教师:通过第二、三自然段的学习 ,我们对爬山虎的样子有了初步的认识 ,而它的脚又是怎样往上爬的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画出表示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句子 ,并用“·”标出表示“细丝”变化的词。板书 :“小圆片”、“直”、“弯曲”。提问 :爬山虎脚上细丝的这些变化对它往上爬起什么作用 ?让学生用“ ”画出关键词。板书 :“巴”、“拉”、“紧贴”。   2.借助直观教具 ,理解往上爬的原理。 (1)“巴”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细丝变成小圆片会“巴”住墙 ?(老师演示 :把橡胶圆片吸于墙壁 ,不会掉下。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2.
熊伟 《福建教育》2010,(7):77-77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样爬以后,我准备转入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突然,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平常我们都说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为什么作者会说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呢?”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中学毕业后就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他一生著述丰厚.在作文教学领域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他的《爬山虎的脚》一文,对于如何教学生作文,无疑具有典范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阅读教学的一个好方法,避免繁琐的分析、讲解,围绕一个中心,一条思路进行训练。我前不久执教了《爬山虎的脚》一课,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爬山虎的脚,写得十分细致。如何让学生学好这3小节,了解爬山虎的脚的  相似文献   

15.
1.爬山虎是动物吗?读文之前,看到这个题目,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相似文献   

16.
林清 《小学语文》2008,(7):59-60
段的教学必须成为中年级教学的目标之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文,作者对爬山虎脚的观察细致入微,描述栩栩如生,最能体现围绕一个意思选好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具体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是对学生进行段的训练的极好材料。鉴于此,我做了如下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7.
吕虹 《小学语文》2007,(10):47-47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他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绿意盎然的爬山虎。其中的第3、4、5自然段,作者以细腻地观察、细致地描写展现了饶有趣味的爬山虎的脚。教材中有一个学习提示:“我来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备课中,我初读课文后也打算运用这个学习提示,目的很明确:利用画一画来形象化爬山虎“爬”的动作,来趣化学生学的方式。可是顺着“画一画”的学习设计思路,我在接下来的备课中却犯难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相似文献   

19.
入秋的雨来得绵长,现已记不清下了几次。站在树下,几滴汇聚在叶面滑落的硕大雨珠倏地钻进我的脖颈,冰凉之意使我条件反射般耸起了肩膀。小外甥问我为什么不打伞,我故意神秘地说“为了看树叶”。  相似文献   

20.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恺山虎的脚》是本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课文的专题是“观察与发现”,要求学生在读瞳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还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这一专题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特点。观察有顺序,表达才会有条理,观察细致,表达才会具体,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文章才能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