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顿将军曾说:看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看他在巅峰的时候,而是要看他从巅峰跌入低谷时的反弹力。2004年奥运会,全世界的人都被中国女排反败为胜的大逆转惊呆了。在俄罗斯队连赢中国队两局后,却看见中国女排反而在场上欢快地绕着跑、相互在击掌,好像自己胜了  相似文献   

2.
马福邦 《初中生》2007,(12):1-1
“不耻下问”是许多前辈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世界知名科学家王淦昌先生就经常向我这个后辈了解我研究的领域里的一些技术问题,而且每次对我的询问,都是用十分诚恳的口气说“请教你几个问题”,弄得我诚惶诚恐,十分不安。他这种良好的作风,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老尚且如此,况我辈乎?  相似文献   

3.
近日,区里组织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一位名师执教了《认识整万数》一课。其中对整万数的读写方法指导这一环节,引起了听课教师的热议。  相似文献   

4.
一天早自习,我正在给学生讲习题,一声怯生生的"报告"从教室门口传进来,声音是那么得微弱,那么得无助,以至于喊了好几声我才听到。全班同学的目光也不由地齐刷刷地投向门口,我开了教室门一看,哦!原来是那个穿戴很  相似文献   

5.
杭州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上海师院共运史教研室和我院政治系科社教研室等单位,正在联合编写《国际共运史话》一书。此书对象主要是青年。它以史话形式,生动地讲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经验,使人们从中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运中优良传统的教育。本期特选载其中的两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解数学题时要善于审题,对每一个关键语要反复玩味、细细分辨,把隐含在题设后面若明若暗、含蓄不露的解题信息挖掘出来,否则就有可能犯“差之毫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2005,(4):33-33
“英语是拿分大户。在150分的总分里,最后一部分汉译英和写作占了45分:这是最容易失分的部分,考生要格外注意已经送走7批高三学生的资深英语老师应晓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正处于“冲刺”阶段的考生提醒:  相似文献   

8.
<正>每次批阅学生作文,总能发现一些“学生惯用语”在文中频频出现。“诚哉斯言”“揆诸当下”的热度还没散去,很多学生的倒数第二段又经常以“反观当下”开头。纵览后面两段的内容,大多是针对当今青年群体或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不良现象、不良倾向进行揭露和批判,以期起到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的作用,让作文成为“经国之大业”。当然,这更是为了让自己的作文能够做到正反圆合、辩证说理,向批阅人展示自己思维的批判性和思辨性,似乎还能顺理成章又不露痕迹地完成“不少于800字”的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9.
《湖南教育》2011,(9):47-51
“孔明是不是诸葛亮?”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在我们的小学里竞成了一大公案——语文课出道试题:三国时代最富有智慧的人是谁?有学生答:孔明与庞统,结果被判为“错”。错在哪里呢?第一,必须回答“诸葛亮”,而不能是“孔明”;第二,只能回答“周瑜”,答了“庞统”,就是“错”。无独有偶,某网友看到儿子的小学考试卷后,对老师判错的很多题表示强烈不解,并且一怒之下上网发帖质问:为什么考试会有那么多的“标准”答案,就连题目要求“写你最喜欢的一句话”都是固定答案!该帖出来后,引发了网上关于考试设置“标准答案”是否科学的大讨论。考试到底要不要“标准答案”?我们该以怎样的角度看待“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10.
校长不上课弊端甚多。从表层看,校长不上课会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这里说浪费资源,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许多校长和学校行政人员都是从优秀教师成长起来的,校长不上课,便意味着课堂少掉了优秀的教师,优秀教师对每一所学校来说都是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做个"好"学生,教师打造一个"好"班级,校长创建一所"好"学校……这是多么美好并可以付诸实践的愿景!然而,当所有的学生、所有的班级、所有的学校都试图或者被要求去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打造一个"最好"的班级、创建一所"最好"的学校之后呢?那些"最好的"学生、班级、学校的背后,是多少个孩子的童年幸福的流逝,是多少家庭与教师的万般艰辛,是多少校长们不能承受的痛!"好"还不够么?"最好"有那么重要么?  相似文献   

12.
校长不上课弊端甚多。从表层看,校长不上课会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这里说浪费资源,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许多校长和学校行政人员都是从优秀教师成长起来的,校长不上课,便意味着课堂少掉了优秀的教师,优秀教师对每一所学校来说都是稀缺资源,特别是校长不上课引发了许多行政人员的  相似文献   

13.
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对理解的要求往往超越了小学生的实际。所谓“超越了小学生的实际”,主要是指我们对小学生关于理解的要求,一是头绪过多,二是难度过大,三是要求过高。先说头绪过多的问题。以现行教材为例,非常突出的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课后需要理解的思考题太多的矛盾。比如六年制第11册小学语文课本,列为“讲读课文”的共14篇,课后需要  相似文献   

14.
<正>父亲离世,母亲又患脑瘤,13岁的骆伟科为了给母亲筹措医药费,徒步行走350千米……骆伟科家住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车田镇坪塘村,他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2009年12月,父亲因脑出血去世,妈妈在揭西做保姆和打散工艰难维持生计。2月,妈妈因经常头痛,到医院被确诊为脑部恶性肿瘤。随着病情的恶化,很快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妈妈怕留下  相似文献   

15.
[锐点事件] 学校的优秀作文,编辑竟称“写坏了”! 在一次聚会中,某学生刊物的编辑说起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某名校读初中.一次,朋友转来孩子一篇作文《在逆境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朋友说,此文曾作为“优秀作文模板”在全年级同学中被传阅.但读了这篇“佳作”后,他陷入深深的忧虑中,当即给朋友回信: ……这是典型的应试作文.  相似文献   

16.
我应邀作过数百场的报告,在许多成功的心理学报告会上,一开始,我常常会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 “想成绩好的请举手,想成功的请举手”,假如是你的话,你会举手吗?当同学们都举手完毕后,我常常会说: “凡是刚才举手的人都不会成功。”现在你可能会问,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想”成功是不会成功的,只有“一定要”成功的人才会成功。在人群当中谁不想成功呢?但真正能成功的又有几人呢?假如你是一个想成功的人,那就请你记住: “想”成功与“一定要”成功相差十万八千里。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渥太华市,年仅14岁的少年麦克在地铁站孤独地拉着小提琴。他自幼喜欢音乐,一只手却意外受伤,他根本无法进入正规的音乐学校深造。他喜欢地铁站,因此他每天去那儿排遣心中的郁闷。麦克的曲风十分复杂,时而柔和,时而狂放。一个乞丐开始慢慢接近他,他原  相似文献   

18.
包卉婷 《新读写》2011,(7):22-23
从小就一直听身边的大人叨叨:“做好事要不留名”,什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套一套的。可我就压根没理这话,好事不但争着做,抢着做,做完了还会大声嚷嚷,巴不得“全宇宙”的“生物们”都知道——老师上课会表扬到我的,多光彩,走出去有面子!  相似文献   

19.
20.
李镇西 《班主任》2013,(2):61-62
我喜欢和学生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嬉戏玩耍。最初我这样做并没有想到要有什么“教育意义”,而纯粹是出于自己爱玩的天性。记得当年我利用寒暑假带着学生去玩,近在郊区,远到省外,家长感动得不得了:“李老师对我们的孩子太好了!这么辛苦这么累,牺牲这么多时间带我们的孩子去旅游!谢谢您!”我总是说:“我才要感谢你们呢!感谢你们把孩子交给我,让他们陪我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