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隐性课程在学校规章、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又是学校教育中常规的、有效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校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间接教育与影响的重要手段,学校需要对校园隐性德育课程进行周密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重视隐性课程提高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伟 《湖南教育》2005,(16):34-35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和手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这一目标同样是可以通过德育课程去实现的。德育课程的根本特征在于育德性,具备这一特征的课程有两类,即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指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德育课、公民课等,是为实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按照预先编制的课表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以及道德、情感、意识、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隐性德育课…  相似文献   

3.
4.
隐性德育课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任何一个教育体系中,课程问题总是居于中心地位。我们通常所称的学校课程是明确的、事先编制的,即显性课程,也称常规课程、正式课程。隐性课程又称为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德育课程,即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学校范围内以各种方式,通过受教育者的意识和心理反应,对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有影响作用的教育因素。根据其实施的方式和机制的不同,德育课程可分为显性德育课程与隐性德育课程。综观我国学校德育,其实施途径和方式主要以知识性的或理论性的德育课程为主,其次是活动性的或实践性的德育课程,再次是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教材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行的品德教育,这些都属于显性德育课程。显性德育课程因为灌输的成分较大,教学内容与手段相对滞后,削弱了德育的实效。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要求,需要转变传统的“小德育”观念,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大德育”的视野中。这除了要发挥显性德育课程的作用外,更要关注以往被忽视的隐性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5.
隐性德育课程对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结合隐性德育课程的内涵,探讨中职学校实施隐性德育课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德育。  相似文献   

6.
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效果是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学校德育课程包含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两大部分,隐性德育课程是隐性课程和德育课程的结合,它具有隐含性、不确定性、累积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学校隐性德育课程主要体现在学校环境、学校人员以及学生交往中,可以通过加强学校环境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道德素质和改变学生评价观,优化学校隐性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7.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途径之一是隐性德育;隐性德育表现在教师的素质,各门学科的教学、学生的主体活动和情感教育等之中。  相似文献   

8.
研究潜在课程的本质及其特点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我国的课程理论体系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隐性课程     
符文忠 《宁夏教育》2006,(12):39-39
隐性课程是指形成学生的非正式学习的各个要素,这些要素在学校课程手册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它们被看作是一部分隐藏的、无意的甚至是完全没有得到承认的学校生活经验,但又经常地有效地对学生发挥着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它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不容忽视的作用。结合广西民族大学校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阐述了隐性课程的内涵和特征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功能,并对如何更好发挥隐性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多途径的课程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校德育是通过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互融合的形式进行的。显性德育早已被人们所重视,而隐性德育人们关注得不多,研究得不够。随着现代理论研究的深入,隐性德育的问题已提了出来,本文就隐性德育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教育中,历来重视教科书中的知识、技能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实际上,除此之外.学校的制度特征、集体生活、气氛及教师的个人品质等也会对学生的成长施加影响,于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国外一些课程专家提出了“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本文主要论述隐性课程的特点、表现及作用杋制。  相似文献   

13.
课程是德育目的实现的中介,可笼统地分为正规或显性课程和非正规或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所包含的教育性因素对教学成就和学习态度的影响有时比显性课程还要大。文章从隐性课程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出发,简单分析了隐性课程存在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4.
隐性课程与学校的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光荣传统。学校作为实施教育的中坚力量,积极地做好德育工作,无论对于国家、社会、学校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隐性德育课程的观念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有关这一课程的具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作为一种过去不为人所知,具有潜隐性影响的特殊课程类型,它的发展完善必然经历一个对相关德育资源的发掘吸收和改造整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隐性德育课程的理性认识,探讨这一课程的具体运作模式,是保障这种课程形式健康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德育课程不仅包括学校开设的专门德育学科,也包括隐性德育课程.现行的德育体系中所提到的各种专门的德育活动,如思想品德课、少先队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升旗仪式等属于显性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指班级建设中那些间接的、内隐的,通过社会角色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德育影响因素,包括各种非专门性的、从未被看作专门德育活动却具有品德养成性的活动,如班级风气、班内的各种规定、师生间人际关系、班级中的权力结构等.  相似文献   

17.
隐性课程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性课程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从隐性课程的概念出发,探讨了隐性课程的特点及范围,论述了隐性课程的功能,并就隐性课程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德育理论研究的深入,隐性德育问题被提了出来。本文在对隐性德育的内涵、特点及其组成部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隐性德育的主要功能,进而对隐性德育课程建设提出了若干设想,旨在引起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对此问题的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发生的一切文化、经验与活动。这种文化、经验与活动如果被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则构成显性课程;未被吸收到学校教育内部的文化、经验与活动,则属于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20.
学校课程是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构成的,但在学历社会和功利价值的影响下,学校教育中更多的是关注显性课程对学生的作用,片面的强调显性课程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本文尝试通过开发校园文化和班集体这两个重要环节探索学校隐性课程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