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古以来,论者多以“平淡”论陶诗,自然也不错。但仅以“平淡”概之,似乎失之偏颇,“平淡”主要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平淡的根源和实质在于“真”。明人黄文焕就不同意“以平淡概陶”。关于陶诗之真,不少人在其论著中也涉及到了,但仍嫌不够系统,且分析缺乏层次性,未能说透。本文拟从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及陶本人的性格特点揭示其诗真的原因,进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讨崇尚自然派艺术的审美情趣,着眼于“真”与“美”的概念剖析,以崇尚自然派艺术实践和理论为依据,从文学史和美学史的角度,审视崇尚自然派求真求美的艺术情趣以及自然、平淡的优美风格.崇尚自然派认为自然本身就是最好的艺术,在以自然物为描写对象的艺术创作中做到景象真切,情感真挚自然.崇尚自然派标榜自然、平淡的优美风格,认为真正引起美感的东西就在于斯,这是自然派区别于其他流派最鲜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关于陶诗“自然”“平淡”的美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世对于陶诗的美学评价,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说其自然,二是说其平淡。前是一种审美标准;后是一种审美境界,陶诗的自然,平淡是以对“真”,“朴”的追求为前提的:即人格之“真”,生活之“朴”。陶渊明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一是扩大了诗歌的审美视野,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容,他把诗歌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乡村,田园,日常生活,成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开创,二“开千古平淡之宗”,使中国诗歌从唐朝始确立以平淡,朴素,自然为止,反对刻意雕琢的最高的艺术标准。  相似文献   

4.
惠州被誉为“中国小小说之乡”,在小小说领域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成就,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惠州小小说现象”。惠州地处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文化交接处,其小小说创作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在意象与叙事上都蕴含着丰富的“岭南”元素。惠州小小说的“岭南”意象展现了岭南的自然风貌、社会风貌与人文风貌,其叙事过程的“岭南”元素亦呈现了岭南质朴温和、关注人性和晓畅活泼的特点,从中可以窥见惠州小小说的特点与成就。  相似文献   

5.
随着岭南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深入,有学者提出了建立“岭南学”的构想,这对于提升岭南文化研究的学术性具有重要意义。“岭南学”作为一门学问,当然应该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过,就目前学界的讨论看,其研究对象似乎过于宽泛。有学者提出:“以岭南地区的历史人文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着岭南地区所开展的涉及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文学、语言学、建筑学、传统及现代工艺等人文与自然学科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研究,均属‘岭南学’的范畴。”(吴承学、翁筱曼:《“岭南学”刍议》,《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这样界定的研究对象虽然限于“历史人文现象”,但似存在将原分属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众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拼凑”起来的趋向,其研究主体似不够明晰,也难以形成“岭南学”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22,(1):58-64
唐宋时期岭南诗歌是以形“雅”与意“正”为核心的美学思想构建的滥觞,形“雅”外化为诗歌摒弃华靡,而崇尚古雅,意“正”则内聚为在“进”时匡时济世、导扬讽喻,在“退”时通达自然、独善其身。岭南古朴的民风、“曲江规矩”的传承以及儒释道在岭南的融合正是岭南诗歌美学思想形成持久稳定的重要因素,也由此影响明清岭南诗派审美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诗歌历来被认为有两种风格:“平淡自然”和“金刚怒目”,然而大多数陶诗并不能简单地划归这两种风格。陶诗总体风格应是“欣慨交心”,平淡自然的诗与金刚怒目的诗都是在“欣慨交心”风格基础上的变形和发展。陶集中各类题材的诗作都可分析出“欣”与“慨”交织的成分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多样的,平淡自然是其主要特点,同时还有淳厚与豪放的一面。其诗在平淡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充满了情趣和理趣;在平淡外,抒发忧愤,寄托心志,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白沙历明初程朱理学向心学转向之文化转型期,禀儒释道三家于心性修炼上的进一步交融互摄之时代思潮,在岭南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兼宗儒道,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道家心性修养理论,提出了“自然为宗”、“率乎自然”的修养宗旨,阐明了“求之吾心”、“养之以静”的修养方法,体悟出“物我两忘”、“自得无累”的修养境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沙心学。  相似文献   

10.
研究汉晋学风之变迁,人物品鉴是最好的切入点,《人物志》是最佳的文本依据。《人物志·材理》提出的“质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是刘劭在学术方法上的创新。“平淡”是道理家的质性特点,“玄微”是其学术方法,“自然”是其学术方向。只有“平淡”之人,才能具备“玄微”之“思心”;也只有“思心玄微”者,才能通于“自然”之道。这种方法,不仅是刘劭自己的人材学研究方法,而且还被魏晋学者普遍接受,成为他们研究学术思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冯敏昌是乾嘉时期岭南的知名诗人,奉守懦家操守,为人淳正孝悌,在岭南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遵循儒家传统诗教,著学广博,善思自成,诗歌各体兼备,七古尤其擅长,内涵丰富,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即阔大和深邃、苍劲。其诗笔雄深雅键,继承了岭南诗的雄直之气,他也成为乾嘉时期岭南诗歌发展中的重要诗人。  相似文献   

12.
冯敏昌是乾嘉时期岭南的知名诗人,奉守懦家操守,为人淳正孝悌,在岭南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遵循儒家传统诗教,著学广博,善思自成,诗歌各体兼备,七古尤其擅长,内涵丰富,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即阔大和深邃、苍劲。其诗笔雄深雅键,继承了岭南诗的雄直之气,他也成为乾嘉时期岭南诗歌发展中的重要诗人。  相似文献   

13.
华兹华斯是英国湖畔派诗人成就最高的一位。他十分注重情感的自然抒发,寓情于景。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其代表作《孤独的割麦女》的每一诗节,通过对自然的描写的解析,意在发现该诗朴素的语言下所蕴含的诗人的人文思想。从而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给人们展示诗的美。  相似文献   

14.
利用考古学和文献资料,复原东周秦汉时期岭南与海外和中原内地进行物资交换的历史实际,表明当时岭南人已具浓烈的商业意识;而这种意识的形成,又与接受当时中原内地的文化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杜甫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杜曲诸生”,故有诸号。杜甫自言“故里樊川”。以往研究将少陵,杜陵,杜曲,樊川看作几个不同的地方。本指出杜曲位于少陵原(即杜陵原)与樊川结合部。唐代杜氏家族住原上杜曲堡子,原下是杜氏花园。杜甫所谓“少陵”、“杜陵”、“杜曲”、“樊川”实为杜曲一地。杜甫诸号均来自故里杜曲。  相似文献   

16.
何谓自然美,自然何以为美?尽管在中外美学史上论述颇多,角度不一,方法各异,其结论也大相径庭,但有一点则是共同的,那就是强调自然美的自由自觉性或自然向人生成。马克思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考察了自然美的本源,认为自然美来自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将其本质力量“物化”在对象上的结果。因此,实践性是马克思自然美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980年以来岭南建筑学派研究的文本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实践性的建筑历史与文本性的建筑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即从文本研究出发,将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研究视为一个不断建构、反思与超越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研究的进展进行梳理与评述。当代岭南建筑学派研究以何镜堂"两观三性"为标志,对学派思想和实践进行了具有哲学深度的系统整理与理论建构,为当代岭南建筑学派超越地域性建筑流派的思维定势,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潘仁炎 《巢湖学院学报》2009,11(4):43-45,132
王维名作<辋川集>,描山绘水,空灵隽永,以其"短小轻便""诗中有画"的特色逐渐成为一种辋川格式,导致后来运用五绝组诗歌咏山水景物的作品大量产生.在众多的模仿者中,宋人苏轼"以文为诗",另辟蹊径,创作组诗<岐下诗>,体现了对<辋川集>的新交.王、苏二人不同的艺术趣味和人生经历是形成这种新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岭南都市文学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较突出的有思想深度的欠缺、题材与技巧的固定化、审美模式的单一性等等。这与岭南都市文学的文化背景有直接关系。岭南文化既有传统的一面,也渗透着后现代的影响。论文着重分析后现代背景下岭南文化浸润中的岭南都市文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探讨其自我超越与提升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废名是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小说”的著名作家,也是中国现代田园小说的开创者。他的小说一向以清淡简朴闻名,由于他注重的只是“自己的兴味,”在田园风情的描绘中,体现他对“梦的真实与美”的追求,加上他优美的语言艺术,运用绝句的表现手法,着意追求一种质朴隽永的风格,为人们营造了一种田园牧歌情调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