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琴 《小学语文》2010,(9):34-36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人教版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这样做的好处是解决了“写什么与怎么写”的问题。教师如果仔细研究每组课文的表达方式,从整组教材着眼开展阅读教学,就能领悟基本的习作方法,让儿童从读中习“作”,把提高阅读能力与习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面对“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我手写我心”宏观粗放的习作目标,面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写……也可以写……”的习作内容编排特点,面对单元习作要求与单元课文阅读教学“读写割裂”的编排方式,教师们常有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无助与混沌,这无疑也是习作教学的一大硬伤。  相似文献   

3.
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张田若教授说“: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于老师深谙此道,读写结合是他阅读教学的一大亮点。他的读写结合点选择得好,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紧紧抓住读写两条线,所以他的语文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是他执教《新型玻璃》的一个读写结合片断:师: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全班同学默读课文。师巡视。)师:请停一下,我发现,全班同学不但边读边想,还在用笔画。看来陆飞宇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正>崔峦先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而所谓的“向读学写”,就是将读与写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一、真实情境下向读学写实践的必要性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阅读本位偏重”或“习作本位偏重”的问题,不少教师认为阅读和写作应当作为单一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观华 《学子》2013,(1):70
崔峦老师曾说过:"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见,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课文就是例子"。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精品,试想,如果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三十多篇文章,来进行充分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领悟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那学生的作文现状应该会有很大的改观。如何优化读写结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相似文献   

6.
潘静薇 《天津教育》2024,(5):143-14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习作归于“表达与交流”范畴,对写作教学的直接表述只剩只言片语,这看似降低了写作教学的地位,实际上是把写作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尤其是与“阅读”的有机融合,成了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如崔峦教授所说:“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见,读写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语文学习才能真正发生,语文课堂才能找到归宿。所谓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只有读书破万卷才会下笔如有神。而阅读教学和习作练笔的结合能相得益彰,提高学生作文的实效性和写作能力,我认为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因素,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一是要找到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使读与写真正结合起来;二是要将习作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教学中应做到:读写结合,以读带头;读写结合,从仿做起;读写结合,以勤为本。  相似文献   

9.
“大纲”提出 :“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 ,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崔峦同志也说 :“在我们语文教学中 ,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 ,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 ,做到读写渗透 ,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是两种相互联系而又有所不同的能力。读写如何结合 ,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轻松写作呢 ?我经过摸索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  一、加强阅读 ,从读学写  传统的教法也注意让学生练习作文。但是 ,学生作文水平也没有提高多少。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这无疑是我们教师所面…  相似文献   

10.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是语文教学终极目标。然而,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脱节,读写"两张皮",致使学生习作表达仍不尽如人意。本文认为教师应让思于生,进行有效读写结合,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李莉 《教师》2011,(31):68-68
崔峦曾经指出:“在综合能力培养上.要处理好学读和学写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听、说、读、写并重,而我们的阅读课常常只管读不管写,也有的把写作为点缀。”阅读教学确实缺乏有效的习作实践渗透,造成了重读轻写的现状。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很好地做到读写结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潜心捕捉文本中的习作训练点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从关注文本"写什么"到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华丽转身,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提供了极佳的教学契机,找到切入点,充分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地练笔实践,对专项习作训练进行补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写结合,随文练笔就是承载着这样的重任进入了我们的教学,它以其短小、易操作、针对性强、见效快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教材中习作训练的"技术层面"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读写联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渗透语文习作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教材的现实资源,通过加强读写联系的途径,以"读中悟写,以写促读"的形式,减缓习作训练的坡度,以逐步实现学生"自能习作"的目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良好情感.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从关注文本"写什么"到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华丽转身,为我们的习作教学提供了极佳的教学契机,找到切入点,充分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地练笔实践,对专项习作训练进行补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写结合,随文练笔就是承载着这样的重任进入了我们的教学,它以其短小、易操作、针对性强、见效快的特点,有效地解决了教材中习作训练的"技术层面"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读写联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渗透语文习作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教材的现实资源,通过加强读写联系的途径,以"读中悟写,以写促读"的形式,减缓习作训练的坡度,以逐步实现学生"自能习作"的目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良好情感。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提出并实施之后,各个学科都在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阅读和习作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通过习作能够升华学生的内在情感,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对于小学生而言意义重大。本文对其意义进行简单的阐述,分析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读写结合融入阅读教学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课堂上充斥着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而对于文章表情达意的形式几乎无暇关注.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截然分离,仅靠每周两节作文课,很难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平时教学中,我认真研读教材,以课文为习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习作训练有机地融进阅读教学中,学以致用,实现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曾形象地把阅读和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小学生的习作就是教给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小学生“储藏库”里的“货”太少,用什么去写呢?语言的积累与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读书死记硬背的结果往往导致积累的语言与习作脱节。而读写结合,恰恰是解决这个难题、又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最佳捷径。  相似文献   

17.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四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我们要在三年级的习作教学开好头,起好步,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就中年级习作教学,本人认为可以以文为媒,读写结合,提供小练笔的机会,丰富小练笔的练习形式,来提高中年级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为什么要提议"读写结合"呢?首先,读写结合形式灵活,可以编写、扩写、续写、仿写.其内容灵活,可以写物、写景、抒情……练笔时间灵活,可安排在全篇课文学完之后,也可安排在某段课文学完后,而且时间可长可短.其次,读写结合紧随阅读教学,选题角度小,材料贴近生活,学生易于驾驭,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再者,因为它篇幅短小,章法不求"体统",不限结构.  相似文献   

18.
<正>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只有"读书破万卷"才会"下笔如有神"。而阅读教学和习作练笔的结合能相得益彰,提高学生作文的实效性和写作能力,我认为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因素,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教材中的习作例文,是为了更好的体现读写结合的原则而编排的有别于看图学文、读写例话等类型的课文。它集中编排在三年级及四年级上学期的教材中,篇数不多,但对学生的写作帮助作用不小。关于习作例文的教学,我想谈三点不成熟的看法。双重任务应向“写”的教学倾斜在整个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中,习作例文担负着培养阅读能力和指导写作的双重任务。换句话说,习作例文既是阅读课文,要进行阅读训练,又是写作范文,要为写作打基础。但是,我认为,习作例文的双重任务应该要有向“写”的教学倾斜的体现。这个“倾斜”,必须有具体的内容和规定: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写”的教学时间要多于全课书教学时间的二分之一(习作例文的教学一般安排两课时);在“读”与“写”的关系上,阅读理解要为写作指导服务,根基要落在写作指导上。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那么,怎样将读写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以为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